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原來讚揚和鼓勵,是有區別的!

原來讚揚和鼓勵,是有區別的!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窈小窈


來源|十分媽媽(ID:shifenmama0






第一次知道讚揚與鼓勵的區別,源於尼爾森的《正面管教》,這本書打破了我固有的觀。原來讚揚不等於鼓勵。


 


第二次深深體會到尼爾森書中所言的區別,是源於身邊人發生的一些事情。


 


貝貝,是我在繪畫群里認識的90後妹子,因為在同城,所以聊的比較近。


 


前段時間,貝貝一直在糾結年底要不要換工作的事,她覺的在公司呆了一年半,成績不出彩也沒得到領導的認可,加上2018年的KPI任務量增加,想逃之夭夭油然而生。


 


她問我:你呆過最長的公司是多久?


 


我說:四年多。


 


她說:為什麼我每待一個公司,最多一年就待不下去了?


 


我說:你對自己缺乏信心。


 


她沒再接話。


 


今早又收到了貝貝的消息,不再是換工作的話題,而是如何備戰2018的計劃。


 


她說被領導誇的滿身復活了,決定要留在公司繼續奮鬥。


 



「貝貝,你的執行力很強,考慮事情很周全,如果能在領導力和專業方面再提升一下,你就更好了。」


 

我問:被認可的感覺如何?


 


她說:太棒了,我喜歡這種被實實在在的認可,而不是敷衍的誇讚。


 


我知道貝貝是受到了領導的鼓勵,所以才如此的鬥志高昂,恰巧桌面放著尼爾森的書,我便抽了那章讚揚與鼓勵的區別給她看。

 



讚揚和鼓勵是不同的。




讚揚,教給孩子的是依賴於他人的外在評判,而不是相信自己的內在智慧和自我評價。不要這樣讚揚孩子:「我真為你感到驕傲。」或「你得了個A,我要給你一個獎勵。」而要鼓勵孩子:「你一定覺得很自豪。」或「你學習真的很努力,你值得這個A。」




經常讚揚和獎勵孩子,會促使他們相信:「只有別人說我好,我才算好。」還會讓孩子儘力避免犯錯誤,而不是從錯誤中學習。

     


相反,鼓勵則教會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做正確的事的能力。




 節選自尼爾森的《正面管教》




她看過之後深以為然:


 



「小時候我就是在讚揚中長大,而非鼓勵。那時候我媽特愛炫耀我,逢人就說我家姑娘哪哪都好,聽話懂事,我戴著高帽子也幹勁十足,家裡大大小小的家務活學習都做的很好。所以,從小我就認為只有讚揚的時候,我才能把事情做好。」


 


從這段文字來看,我也知道了為什麼貝貝頻繁跳槽的原因了。


 


因為沒有讚揚,所以她只能通過不斷的更換環境,來刺激自己,讓自己對工作有激情。




讚揚使人心情愉悅,鼓勵卻讓人自信自立。




顯然,貝貝這次留下來,是為鼓勵而留。







01





斯坦福大學的生活心理學家德維克曾在紐約的400名五年級學生中,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開始時,德維克給每個孩子一組相當簡單的試題,稍後,研究人員告訴所有孩子他們的得分,並附上一句六個字表揚,一半的孩子受到的表揚是

讚美他們的智力(「你肯定很聰明」)

,另一半收到的表揚是

讚美他們的勤奮(「你肯定很努力」)。


 


孩子們接受了第二次測試,但是這次,他們可以挑選一份較難的試題或者容易的試題,

那些曾經被讚揚勤奮的孩子中,90%選擇了難一點的試題,而曾經被讚揚很聰明的孩子,大多數選了簡單的試題。


 


第三次的實驗都增加了難度:所有的孩子都失敗了。然而,兩組孩子——勤奮組和智力組——面對這種情況的反應截然不同。「(勤奮組)鑽研與學習預測試有關的試題,嘗試解決方案,試驗解決策略。」


 


試驗進行了一輪,又回到跟第一次試題同樣難度的測試。勤奮的成績提高了30%,而智力組評分下降了20%。


 


對於這樣的結果,德威克感到很震驚。


 


對此,他又做了五次同樣的實驗,每次結果都一樣。


 


而這樣的結果都源自於六個字!


 


對此,德威克說道:「當我們讚美孩子的智力時,我們是在說,這個遊戲的名字是:聰明的,別冒險犯錯。」同樣的道理,勤奮組努力鑽研難題,他們認為是證明其足夠勤奮的證據。


 


對於智力組對不積極鑽研難題的態度,德威克也解釋道:「智力組討厭難的試題,他們覺得這是他們不夠聰明的證據。」




雖然是一份實驗,也足以說明了父母在肯定孩子時,使用不同語言的區別和對孩子的影響程度。







02





「真棒」


「你太厲害了。」


「做的很棒。」




這些表揚孩子的口語,已經成為了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口頭禪。甚至有的時候,張嘴就來。




主要是方便,簡單又順口。我有時候也會控住不出自己,隨口就一句「真棒」。特別是手頭上有事,女兒在一邊尋求認同時,我看都不看一眼就會誇讚這麼一句。




事情忙完後再想起來又後悔不已,我這樣讚揚,到底是在表揚她什麼呢?




我們常說,做事要有目標性,沒有目標的努力,撿了西瓜丟了桃等於瞎努力,我覺得

讚揚孩子也是有目的的。




比如,此刻我讚揚孩子是在鼓勵他的行為,還是只想讓他高興。




如果只讓他高興,那麼一句「你真棒」就夠了,如果希望他能通過讚揚認識到自己哪裡「真棒」進而繼續發揚優點,那麼可能就需要更換措辭,「這次畫得很認真,畫很好看!」(表揚認真的行為,實質是在鼓勵孩子繼續認真。)




還比如,此刻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別人評價。




激勵孩子自我評價,能讓孩子自我肯定。比如,這件事我是怎麼做到的?我的感受怎樣?




依賴別人評價,會讓孩子成為討好者,總在尋求別人的評價。比如貝貝,她總等著領導認可,不會自我評價,一旦領導沒有表現出認可,她就開始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不夠出彩。




都是表揚,一個是愉悅孩子,一個是激勵孩子。







03



 


魯道夫.徳雷克斯是阿徳學派的心理學家,也是《來自孩子的挑戰》一書中的作者。他說:

「孩子們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不管是孩子,成人也渴望鼓勵。




《演員的誕生》節目里,注意看那些認真被點評過的演員,都飽含激情,譬如凌瀟肅,譬如俞灝明。




凌瀟肅的作品《最愛》,宋丹丹老師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瀟肅,我對你肅然起敬,從你一上台你都在人物里,你就像哪一個我們生活里見過的農村小夥子,你沒有一分鐘,一秒鐘丟掉人物,你所有的,你的淳樸,你的內心的強烈和愛,你愛這個女人,然後你那個男子氣,你人物的可愛。你真是一個好演員,你真的真棒。」




而在的作品《團圓》,宋丹丹老師也給予俞灝明很誠懇的讚揚:





「這個作品特別值得我們分析。就是一個人他可以看見山,另一個人看不見山。「山什麼樣啊?」這個人沒發講,他只能用等高線畫一座山,這是懸崖,這是峭壁,這是平坡。這是山嗎?這不是,但是他有山的信息。演員是要演人物的,而不是紙上畫的山,那個是知識層面的,看見山是需要智慧的。




灝明你那麼年輕,你可要把一個離你那麼遠的人,演的如此控制,一點都沒讓我們看見演技,看見的演技不是演技,你走在一個非常對的正路上。」




不得不說,宋丹丹是一位情商很高的人,她的遣詞用句都非常振奮人心,對兩位演員的讚揚也是做到深挖極致。




而兩位演員聽完宋丹丹老師的鼓勵後,都表現出非常大的自信。




相較於另一位導師劉燁,他的常用點評語就簡潔許多,「很棒」「很好」,沒有任何細枝末節的深挖,這樣的評價對於舞台上的演員來說,是顯得有些敷衍的,對於劉燁本人也是一種折損,顯得不夠專業。




真誠的讚揚和鼓勵,是真正關注和發自內心的認可。




脫口而出的讚揚是廢話,因為沒有任何鼓勵意義。




讚揚是愛,可別泛濫。




來源簡介: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分享提升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好文。微信公眾號ID:niangao-baby。






長按上方二維碼,

關注即可收聽下方全部音頻






- 小學生必背唐詩解讀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賈島《尋隱者不遇》


王翰《涼州詞》


柳宗元《江雪》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


劉禹錫《烏衣巷》


……


- 英文有聲繪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麼?《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別讓鴿子開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衛不可以《No,David》


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媽媽嗎《Are You My Mother?》



野獸出沒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個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聲繪本 -





《接著,春天來了》


《蒲公英小豬》


《第四隻狐狸》



《小喬逃跑了》



《白色的小貓頭鷹》



《月亮跟著我們走》



《誰說烏鴉不會唱歌》



《鼴鼠和雪人》



《孵不出來的小雞》



…………


上千部兒童有聲繪本故事






成長樹

關注

收聽上千部兒

童有聲繪本、唐詩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學霸們的父母這樣幫孩子,你家娃還在單打獨鬥?
孩子成績總是上不去?這位68歲的漫畫家一語道破根源!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