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英雄:遵義百歲老紅軍王道金辭世,他曾走完長征參加抗日戰爭
原標題:銘記英雄:遵義百歲老紅軍王道金辭世,他曾走完長征參加抗日戰爭
2月6日上午,一顆閃耀的「紅星」在天幕隱隱退去——百歲老紅軍王道金與世長辭。老紅軍的辭別,讓我們痛失了一段「活著的歷史記憶」。
老紅軍王道金
老兵雖辭世,但丹心永存。記者梳理了百歲老紅軍王道金的精彩人生,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故事,觸摸那些歷史,共同緬懷這位老紅軍光榮的一生。
歷史不會忘記,山河已然見證:五次反「圍剿」,王道金身經20餘戰,兩負槍傷;長征中,他帶領戰士在婁山關戰鬥中,在板橋成功阻擊增援之敵;抗日烽火中,他是八路軍的一名指導員,時而在晉西北打擊地主武裝,時而回師陝北固守黃河,保衛延安;解放戰爭中,他曾率領熱河騎兵團,縱橫千里大漠,滅土匪,戰頑敵。
在戰火中熔煉
1915年,王道金出生在江西興國縣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母親把一雙布鞋穿到他腳上,然後遞一雙鞋到他手上,千叮萬囑:「當紅軍要行千里路,穿上母親的鞋,保兒一路平安……」懷揣母親縫製的布鞋,他跟上了紅軍的隊伍。
「剛參加紅軍時,一見敵人就開槍,打沒打到也不曉得,子彈一下就打沒了,要是再遇到敵人就麻煩了。」王道金的第一次「放槍」打敵人,是在第二次反圍剿戰鬥中,這場生死的考驗讓王道金明白,光靠勇氣不夠,還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能保護自己,消滅敵人。
在革命戰爭的炮火洗禮中,王道金迅速成長為一名英勇機智的紅軍戰士。五次反圍剿戰鬥,他參加了三次,身經二十餘戰,兩負槍傷。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悄然從瑞金出發,渡過於都河,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這一走就是二萬五千里。
年輕時的王道金
時年19歲的王道金,已經是紅三軍團第四師的一個小排長。作為湘江戰役的先頭部隊,王道金負責偵查任務,回想起戰鬥的慘烈,他至今凄然:「打湘江是長征中最艱苦的一戰。」5天激戰,八萬多人只剩下三萬,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幾乎全軍覆沒。「湘江渡口水面寬,水又深,有的戰士掉進漩渦就被沖走了。」三軍團四師十團團長沈述清和繼任團長杜仲美相繼犧牲,王道金所在連一百多人僅餘三十人,一排最後只剩下十來人。紅軍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滔滔江水。付出巨大的犧牲後,紅軍最終突破了國民黨重兵設防的封鎖線,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在磨礪中成長
英雄氣概不減當年的王道金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攻佔貴州黎平,並召開政治局會議,確定向黔北進軍,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新的根據地。1935年1月初,紅三軍團四師渡過清水江、茶山關,經尚稽鎮向遵義開進。王道金帶領的一連一排到達南白鎮,奉團部命令駐守。由於新增幾十名新戰士,一排改為警衛連,王道金任連長。警衛連的任務一是監視貴陽、鴨溪方向來犯之敵,二是保衛三軍團沒收委員會及其物資。
為了確保遵義會議的正常召開,王道金帶領警衛連不分白天黑夜地執行警戒任務,防止軍閥搞破壞。「保衛毛主席,保衛黨中央,我為遵義會議站崗。」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義召開,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和紅軍,也挽救了革命。王道金明白,三天的會議時間雖然短暫,但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他為自己曾經伴隨紅軍的成長而無限光榮。
在信念中長征
美國記者斯諾曾統計:紅軍一共翻越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國民黨中央軍。一支大軍及輜重在如此險峻的地帶保持日行軍71華里的平均速度,近乎奇蹟。
而奇蹟不是憑空而來,它必將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過夾金山時,當地老百姓說大雪山是神山,鳥都飛不過去。」可無數的紅軍戰士沒有退縮,在前有天險,後有追兵的困境中毫不猶豫地上山了。山風卷著雪花,刮在臉上象刀割一樣疼,身上只有兩件單衣的王道金一次次用信念和凍僵的身體博弈,「有的戰士爬不動了,就找地方坐,我趕緊喊『不能坐,坐下就起不來了!』可還是不斷有人倒下。」王道金說。
為了不掉隊,他咬牙堅持著,當時部隊流傳著一句口號,勝利在腳下,走路出勝利,就這樣走出了老百姓口中不可逾越的神山,來到了更杳無人煙的松籓草地。如果說雪山留給王道金的記憶是寒冷,過草地就是飢餓了。過草地前,王道金想方設法準備了5斤炒麵,裝了一竹筒子水,帶著他的一排戰士,走向了怵目驚心的草地。
王道金所在的十一團,計劃7天走出草地。可無邊無際的草叢、沼澤讓他們幾乎無從下腳,腳下是草莖和腐草混合的爛泥,一用力就會陷下去拔不出來。戰士們用木棍或步槍槍身去拉扯陷入的同伴,救了不少人,但有的陷得太深沒有救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戰友犧牲。
越往草地中心走,行動越困難。忽而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夾雜著核桃大的冰雹,忽而又漫天飛雪。王道金回憶說,草地的夜晚更加難熬,人已經疲憊不堪,飢腸轆轆,衣服也被風雨濕透,凍得人簡直受不了,還不能坐著,只能幾個人背靠著背,頂起一床破棉被,稍微擋擋風雨。
由於缺衣少食,加之長期征戰,許多年老體弱的戰士身體癱軟無力,倒在草地上就再也爬不起來。「毛主席也沒有吃沒有穿,中央首長讓把吃的讓給傷病員。」王老說起那段經歷不堪回首。
在苦難中輝煌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渡過於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到陝北,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里,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鬥,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人數從出發時的八萬六千人銳減到不足三萬人。
王道金老人的三大勳章(從右至左分別是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無數王道金一樣的紅軍戰士憑著一股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支撐到了勝利到來的那一天。長征勝利結束後,他接受組織安排到陝北紅軍大學學習,開始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指揮員。「七七」事變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王道金調入一二零師,任連指導員,先後參加了抗日游擊戰和留守警衛工作。解放戰爭期間,他又作為師供給部政委參加了隆化戰鬥,並因後勤保障工作突出,榮立大功一次。
新中國成立後,王道金又拿出長征精神,投身到了社會主義建設中。1958年,中央號召部隊支援地方建設,王道金對領導說,紅軍長征在貴州轉戰幾個月,那裡太窮了,農村大姑娘都沒褲子穿,我願意去支援建設。就這樣,王道金被分配到了貴州銅仁,任專署副專員、地委常委,在這裡一干就是13年。在他任內,主持修建的銅仁機場和湘黔鐵路銅仁段兩件工程,對改變銅仁落後面貌起到了關鍵作用,至今還是當地民眾口中津津樂道的「政績」。
在平淡中不凡
1983年,王道金在遵義離休。此後,他幾十年如一日為中小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擔任了十幾所中小學的課外輔導員,被譽為「永不退休的革命人」。
從興國到遵義,從湘江到湘江河。紅色的城池,紅色的江河,老人的生命似乎始終在紅色中奔涌……
左圖為王道金老人生前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照片,右圖為他生前擔任2011年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手照片
2008年6月14日,當奧運火炬在遵義市傳遞時,王道金作為貴州境內最年長的火炬手,在遵義會議會址前第一個接過火炬,高高舉起——這,讓老人至今引以為豪。
「不是說夢圓奧運么?按道理不應該有什麼遺憾了。」王道金說,「只是還有一個小心愿沒有實現。」
那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王道金隨團赴新疆參觀。原本計劃借道去拉薩,因為工作忙走不開。沒想到,這竟成為老人終生的遺憾。
王道金音容相貌今猶在
「我這一輩子,東北走完了,西北也去了,家鄉也回去過好幾次,只有一個地方還沒有去過,就是西藏。」王道金對記者說,「如果有機會,我想到拉薩去看看,看看藏族群眾的生活變化,感受一下他們的風俗習慣和特色建築。」
而對於奉獻青春年華的戎馬生涯,王道金卻從未有過遺憾。「當了一輩子兵,打了一輩子仗,再苦再難都勝利了,從不後悔當紅軍。」王道金慈祥而謙和的面龐上看不到一絲苦難的陰影,對於這樣一位歷經滄桑、閱盡世事的老人而言,長征,就是他的一生。
(來源:新華社 當代先鋒網 遵義雜誌)
編輯:晏海艷 胡瑩
設計:劉添元 實習生 胡凱瑜 晏揚
您還可以關注
貴州大規模調整種植業結構,農民不種玉米種什麼增收,戳進來看
TAG:貴州日報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