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塊意想不到的國家金質獎章

一塊意想不到的國家金質獎章

原標題:一塊意想不到的國家金質獎章


「吳江通」連續兩年勇奪全國冠、亞軍。


您的關注,我的動力!





【盛澤】城市雕塑「蠶繭」、先蠶祠、東方市絲綢場、東方紡織城


盛澤因盛產絲綢而聞名天下,是中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素有「綢都」的美稱。盛澤的絲綢產品豐富多彩,琳琅滿目。盛澤的絲綢產品,在以往的國內國際各類評獎中披金戴銀,獲獎無數。今天,筆者要給你講述的是一塊意想不到的國家金質獎章的故事。



國家質量金質獎章



從無到有建基業


盛澤的絲綢產品,以前一直是織造強於印染,實際上盛澤的印染行業以往只是對完成織造的綢緞進行練白和染色加工,基本沒有高質量的印花。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1956年公私合營後,盛澤的印染行業由一些小作坊並成了印染廠,廠名為「國營盛澤染廠」,文革期間改名為「國營東方紅印染廠」,廠名中雖然加了個「印」,但只練染不印花的生產狀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沒有改變。1968年,一批複員軍人來到東方紅印染廠,為了能夠改變這種只練染不印花的面貌,廠里將這批複員軍人分別派到印花生產歷史悠久、技術力量很強的杭州絲綢印花廠和蘇州絲綢印花廠培訓,同時添置了8條手工印花台板,準備開始印花生產。但派出人員雖然經過半年時間的培訓學成回廠,8條手工印花台板也安裝完畢,然而,印花生產還是面貌如舊,印花業務還是沒有真正展開。



傳統手工練綢



傳統手工染綢



手工漂綢



曬綢


1970年,文革後招收的第一批工人進廠,他們中間有初、高中畢業生和上調回城的知識青年等一共56人左右,看到這批新生力量,廠里決定將真正開始印花生產的任務交給他們來完成。當時的印花生產可以說是嘗試性的,師傅就是前面說過的68年進廠的那批工人,其實他們自己也沒有正式生產過印花產品。因而產品只能生產盛澤紡站的內銷產品,主要是人造棉之類的印花,屬於練兵性質。後來逐步發展到生產出口前蘇聯的產品,主要是富春紡印花,所有的生產都是手工印花完成的。


手工台板印花操作


手工台板印花,一是勞動強度大。要求生產者人高臂長,身強力壯。整個生產過程全部是手工完成,從第一道工序貼綢開始,到印色,一步一推刮,一個花樣幾種顏色,就需要幾個工人按順序排好隊,一板一板刮過去,最後將台板洗乾淨,也是人工用水桶一桶一桶沖洗,一個班八小時下來,每個工人步行10000米以上。當時的勞保用品就是解放鞋一年發一雙,但工人們都是半年不到就破了。糧食是每月28斤,工人們根本不夠吃。二是生產條件艱苦,印花車間是高溫生產,冬天,外面雪花飛舞,車間裡面汗流浹背;夏天,車間溫度高達五、六十度,工人們用毛巾裹住脖子,為的是防止汗水滴在綢面上形成次品,晚上還要防飛蟲,一是防蚊蟲叮咬,二是防蟲子粘在綢面上,蟲子一旦粘在綢上也會影響質量形成次品。因為勞動強度大,產品質量要求高,再加上生產條件艱苦,所以也有一些印花車間的工人想千方百計調離崗位。但那個時候人們的思想比較單純,絕大多數工人還是安心本職工作的,而且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發揚得非常好。因為印一種花樣,需要多種顏色,每一種顏色都由一個工人操作,從貼綢開始,如果綢貼得不好,或者任何一種顏色的操作有問題,都會產生次品而影響團隊的產、質量,從而影響集體榮譽。那個年代沒有獎金之類的刺激,完全是精神鼓勵,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爭流動紅旗,生產搞得熱火朝天。



窮則思變找突破


手工台板印花生產產量低、質量差低、檔次低,沒有競爭力。當時在華東地區也可以說是在全國絲綢印花赫赫有名的企業有:上海第七、第一絲綢印染廠、蘇州絲綢印染廠、杭州絲綢聯合企業(簡稱杭絲聯)等。盛澤的絲綢印染在練白和染色方面聞名全國下,但絲綢印花是軟肋,所以江蘇省絲綢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省絲綢公司)的外貿出口印花的計劃根本不會安排到盛澤,這與盛澤千年綢都的地位極不相稱。為了改變落後的印花生產面貌,1985年,吳江印染總廠(原盛澤染廠)決定引進一台日本的布動印花機,這種機器特點是產量高但質量也不夠保證,當時全國一共只引進4台。



國營吳江絲綢印花廠廠門


1987年為了振興吳江絲綢印染行業,當時的吳江縣委和縣政府決定將吳江印染總廠分為三個廠,使得生產更加專門化。其中:吳江綢緞印染一廠,主要從事真絲練白和染色;吳江綢緞印染二廠,主要從事化纖織物的練白和染色;吳江絲綢印花廠(以下簡稱三廠),主攻絲綢印花。



國營吳江絲綢印花廠廠區一角



國營吳江絲綢印花廠廠房


吳江的真絲綢印染,強在練白和染色,印花是名不見經傳。當時省絲綢公司分配給吳江的真絲綢出口任務,主要也是練白和染色,但這只是屬於真絲綢的初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我們國家的練白真絲綢出口到國外賣不出好價錢,才賣十美元左右一米,但經過國外廠家印花加工後,馬上可以上升到幾十美元一米。三廠在原來同根同源的吳江印染總廠分出三個廠中屬於小弟弟,分廠初期的狀況是,只能生產抵擋產品,高檔產品輪不上,生產任務嚴重不足。



國營吳江絲綢印花廠職工食堂角


面對著這個情況,38歲的潘永祥廠長帶領一群年輕的三廠人決心靠自身的努力改變現狀。他們一次又一次跑南京,到省絲綢公司要真絲綢印花外貿任務。因為當時還是計劃經濟,所有的外貿出口任務有各級外貿進出口公司把關。可是,一個剛剛分出來的小廠,在真絲綢印花上根本沒有外貿出口的紀錄,省絲綢公司怎麼會將外貿出口任務交給你。當時交通不便,從盛澤到南京路上要花費六個多小時,到了省絲綢公司,人家連口水都不給你喝,不要說給你生產任務了,更不要說見什麼省公司的經理,就是連科長也見不上面,有時候出來個業務員應付一下。看你實在趟數跑得多了,一個月給你個二、三萬米搪塞一下,這也礙於情面。堅韌的三廠人毫不氣餒,他們一方面堅持做好廠內的技術練兵,努力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提高現有生產產品的質量。一方面繼續向省絲綢進出口公司「請戰」。蒼天不負有心人,機會終於來了。



千辛萬苦修正果


一次,省絲綢公司接到一組13個顏色的精細花樣品種,難度相當高,下達給省內某老牌真絲印染企業,或許是那家廠生產任務太忙,也許是平時一直以省內真絲綢印花老大自居,將生產任務退回給了省絲綢公司。這下江蘇省絲綢進出口公司的有關部門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因為訂購這個品種的外商催得很緊,批量又大。省絲綢公司服裝科的還科長親臨盛澤,向三廠下達這個任務。消息傳開。全廠上下群情振奮,整個三廠從工人到各級管理崗位的工作人員都躍躍欲試。厂部馬上召開全體中層幹部會議,還科長一起參加。會上喊出了「攻下13套(花樣),向國慶38周年獻禮」雄壯口號。還科長當場拍板,如果你們吳江絲綢印花廠圓滿出色地完成這次任務,今後的外貿印花出口任務就下達給你們廠。


布動印花設備



工人正在觀察圓網印花機生產過程


面對著背水一張的嚴峻形勢,廠里當即抽調精兵良馬組成突擊隊,印花工出身的潘永祥廠長親自加入手工台板印花組,與工人們一起上台板操作刮花。其餘生產前道、後道各環節確保萬無一失,因為要奪得真絲印花的優質品質,必須各環節象蒸箱、水洗等都不出差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在全廠上下齊心協力、日以夜繼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圓滿完成任務,受到外貿部門的高度好評。江蘇省絲綢進出口公司獎勵給吳江絲綢印花廠2條義大利維亞洛自動化印花台板,當時每條這樣的台版的價格是12萬美元。



印花後道生產


堅冰終於攻破,局面已被打開。從此以後,充滿朝氣的三廠人信心倍增,鬥志昂揚,準備在真絲綢的印花上大顯身手。



勇冠天下奪金獎

三廠人要想在真絲綢印花上施展拳腳碰到的首要困難就是設備嚴重老化,大都是些七十年代初安裝的手工台板,於是就想盡辦法更新設備。1987年,廠里引進了價值202萬美元的印花設備。1989年後續又引進375萬美元印花機及輔助設備(如前道紙板、後道蒸箱等)。設備更換了,隨之而來的債務也多了。當時就有人告誡潘廠長等三廠領導層,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取得一些進步就盲目引進設備。這些領導的擔心可能有一些依據,因為1985年吳江絲綢印花廠固定資產只有人民幣450萬。



真絲綢印花產品陳列


但設備好了、信心足了、士氣高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外貿任務多了,每年的利潤也逐年提高,由剛分廠初期的每年利潤20—50萬,到1991年後的1800萬—2000萬。企業先後被評為吳江縣、蘇州市技術改造先進企業。潘永祥廠長被評為江蘇省優秀企業家、蘇州市勞動模範。真絲小額印花(印花精度高、小批量、多套色)從無到有,到平均每月50萬米以上,一年超過650萬米,連續多年奪得全國真絲印花產量第一。隨著企業知名度的不斷提高,胸懷大志的三廠人決心再攀新高峰,參加1991年全國絲綢質量評比大會。上送的三隻真絲綢印花產品,兩隻全國第一,一隻全國第二。如此優異的成績,完全可以得到國家質量最高獎——國家質量金質獎。但吳江絲綢印花廠是由一個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廠迅猛發展壯大的企業,在國家有關部門眼中還排不上號。當年的全國絲綢印花金質獎已經決定授予浙江杭州凱地絲綢印花廠。不服輸的三廠人再次踏上征程,決定找上級有關部門如實反映情況。潘永祥廠長等肩負著為吳江絲綢揚名的重任、帶著全體三廠職工的殷切期望、也帶著一些家屬的誤會和埋怨上京申訴。他們來到國家紡織部,申訴無效。第二次,來到國家質量監督局,通過極其艱難的層層申訴,最後到找到國家質量監督局質量司司長,這位可敬可愛的司長詳細詢問了吳江絲綢印花廠參加全國絲綢評比的情況和目前廠里的生產狀況,他特別詢問了三廠每年的生產產量,最後經國家質量監督局和紡織部協商決定,增加一塊金質獎授予吳江絲綢印花廠。



13色一套印花產品,當年用它向國慶38周年獻禮



獲得1991年全國真絲綢印花評比第一名的產品



真絲喬絨印花,獲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科技三等獎




真絲印花產品




真絲印花產品組合展示



真絲印花產品陳列


將明代吳中才子唐寅所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印在真絲綢上



將畫家韓碩的作品《宦娘》印在真絲綢上



將古代畫家的作品印在真絲綢上


消息傳來,吳江人皆感到興奮與自豪。一直對吳江絲綢嘔心瀝血、傾注了畢生精力的江蘇絲綢進出口公司吳江(盛澤)絲綢外貿站站長沈子善先生,面對著金光閃閃的獎章打了個風趣生動的比喻,說你們當時上真絲印花就如學生開始讀小學;後來得到省絲公司認可相當於讀初中;想不到你們今天你們捧回了金質獎,就如跳過高中直接上大學。這位被人稱為吳江絲綢業老法師的生動比喻,是對吳江絲綢印花廠全體員工付出的艱辛努力的最真切的評價。當時的吳江縣委書記張衛國在慶功會上表彰吳江絲綢印花廠,說道吳江人就是有志氣、有本事,從無到有,創造條件奪金牌,這次我們就是奪得了一塊原來根本意想不到的國家金質獎章。



江蘇省絲綢進出口公司盛澤外貿站原站長沈子善老先生與原吳江絲綢印花廠潘永祥廠長交談



沈站長向筆者介紹情況

企業知名度高了,來廠視察的各級領導也隨之增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也曾來廠視察。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在視察三廠時題詞「重振絲綢之路,趕超世界水平」,這是對全體吳江人的極大鞭策與鼓勵。



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視察工廠



潘永祥廠長向喬石委員長介紹生產情況



喬石委員長向工人們致意



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視察工廠並題詞


呂正操副主席的題詞




時任江蘇省長鄭斯林視察工廠



外商參觀生產線



與外商進行貿易談判



向外商介紹新廠品


一花引來百花開,今天吳江絲綢印花企業能如此爭奇鬥豔,是一代又一代吳江絲綢人長期艱苦奮戰的成果。


別走~還沒點呢!~



本文編輯:吳英


照片來源:吳糧鋼、館藏及網路



稿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台,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江通 的精彩文章:

黎里大宅門——以姜太公後裔自傲的邱氏
一份奏摺引出一段名醫故事

TAG:吳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