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首創一成語,感動了一位高人,此後雄踞江東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本文要介紹的這句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孫策傳》注引《吳歷》,時間是在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年底,牽涉到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少年英雄孫策,一個是江淮名士張紘。原文如下:
初策在江都時,張紘有母喪。策數詣紘,咨以世務,曰:「方今漢祚中微,天下擾攘,英雄俊傑各擁眾營私,未有能扶危濟亂者也。先君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卒為黃祖所害。策雖暗稚,竊有微志,欲從袁揚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仇雪恥,為朝廷外籓。君以為何如?」
這段記載翻譯過來的大意是這樣:當初孫策在江都是,張紘母親去世。孫策便數次來到張紘家中,向他諮詢天下大勢。孫策表示「
如今天下大亂,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圖謀一己之私,卻沒有一人站出來拯救危難、平息叛亂。我父親孫堅曾經與袁紹、袁術等人一起討伐過奸賊董卓,無奈功業尚未成功就被黃祖害死。我雖然年少愚昧,但胸懷大志,想從袁術那裡要回先父手下的士兵去投奔丹陽的舅舅吳景,然後招兵買馬,佔據吳郡、會稽等地,為洗刷父親冤死的仇恨,充當朝廷的外藩。您認為的想法如何?」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孫策的這番話中,叫做「報仇雪恥」,與另外一個成語「報仇雪恨」意思相近,都是報復冤讎、洗刷恥辱之意。這也是孫策首創的一句成語。
孫策為什麼要報仇雪恥、又為什麼要找張紘?這就要交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孫策的父親名叫孫堅,當年曾參加過關東聯軍討董之戰,戰功卓著。後來他又奉袁術之命進攻荊州,結果被荊州牧劉表的部下黃祖所殺。孫策所指的「報仇雪恥」說的其實就是荊州和黃祖。
不過,從孫策對張紘的表態來看,孫策的真正意圖遠遠不止報仇那麼簡單,他的真實意圖其實是佔據江東。此時的孫策年僅十九歲,能想出如此宏達的構想,也堪稱少年英雄。
而孫策數次拜訪的張紘這是位名士,以謀略見長,在江淮一帶享有盛譽,比孫策大整整二十歲。孫策來找張紘,名義上是問策,其實是想請張紘協助自己實現佔據江東的大業,頗有點三顧茅廬的意思。最終,張紘被孫策所感動,加入了孫策集團,為其出謀劃策,終於將孫策的宏偉藍圖變成了現實。
參考書籍:《三國志》
※袁渙引用成語幫曹操解決難題,十年後曹操卻重蹈覆轍,損失慘重
※楊延昭的終生遺憾,不能收復國土卻要屠戮義士,最終鬱鬱而終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