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的道德-君實讀書心得

孔子的道德-君實讀書心得

兩千多年來,孔子的學說,讓中國人深深的受益,維持了道德和普世價值,那麼我們今天用最深刻的筆觸把孔子的那段經歷還原出來,目地就是:點睛傳統,人類歷史上重大事情的出現都是神慈悲的引領著我們從萬古的蒙昧與洪荒一步步的走到今天!最近,小編看了些書籍,整理了一些關於孔子的對於道德的講解。

孔子後學,分歧最大。孟子主於性情道德,荀子主於禮法制度,各代表孔子的一個側面。孟子重性,主張性善,注重的是德;荀子側重習,主張性惡,注重的是禮。他們對人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理解。而孔子對德怎麼看,可歸納為大道德。

仁、義、孝、友、忠、信、寬、恕、恭、敬

什麼叫仁?弟子問孔子何為「仁」,而孔子回答不一樣,各有針對,那麼孔子的標準答案有兩條:

(1)樊遲問仁,孔子回答說:「愛人」。

(2)「修己以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仁字和人字有關。

第一,它是一種「人其人」的概念。而最通俗的說法就是拿人當人:首先是「修己」,拿自己當人;其次是「安人」,拿別人當人。

第二,人,範圍比較小,不等於民,人在孔子時代為上流,民是大眾。

義字,古人的解釋是宜,即應該怎麼做,它是道德自律,對人有一定的約束力。義是內心約束,和禮不同,禮是外部規律。孔子論義,有三點值得注意。

第一,義與勇有很大關係。如孔子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道」勇要受義的制約。

第二,君使臣是義,官使民也是義。如「君臣之義」不可廢做官是行義,隱而不仕是無義,「君子之道」有四條,其中一條是「使民也義」。

第三,孔子把改過向義叫「徒義」或「之以」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主忠信,徒義」。

孝與考,老同源,和養老的概念有關。孔子看來孝為人倫之本,也是治道之本。是社會關係的基礎,也是君臣關係的基礎。孔子論孝有五點值得注意。

第一,孝的基本含義是孝順,事事順父母,敬父母,活著死了,都要孝順、孝敬。不但父母在,絕不違背,死後還要服喪三年,不改父之道,孔子叫「無違」如孔子說:父親活著,要看兒子怎麼想,父親死了,要看兒子怎麼做。服喪只有「三年無改於父親之道」,才能叫做孝,改弦更張,那不袔。

第二,孝是孝養,父母老了,總的有人養,但只養不敬,無異養牲口。如孔子說:臉上沒有敬意,光是為長者操勞,有吃喝,光緊著老人還不能說是孝。

第三,當兒女的要留心父母的年齡,他們一天天的老去,該操心;生病更令人發愁;只要父母還健在,絕不出門遠遊,這些都體現孝。

第四,孝是連續體,父母死後,服喪很重要。孔子講究三年之喪。

第五,孝和慈是雙向關係。父母和子女為慈,子女愛父母為孝。

古人還說孝和悌有關,古代宗法制是長子繼承製,孝敬大哥,就是孝敬父母的繼承人。孝是子事父,悌是弟事兄,而是密切相關。

友是同僚,同事,同學。友道是悌道的推廣。友的另一種說法是朋,連言「朋友」。古書常以「朋友」和「兄弟」並說如「四海之內皆兄弟」就是以朋友代兄弟。

孔子講友道,有兩種不同說法,一說傳自子夏(孔子學生)叫「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別什麼人都亂搭理,標準要高一點;一說傳自子張,叫「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對不如己的要寬容,心眼大一點,二說看似矛盾,其實各有針對性。前者主於嚴,後說主義寬。

忠,簡單說是盡心盡意,忠和衷心有關。孔子強調,為人謀事,一定要全心全意,真心真意。

第一,忠是事人之道,為人謀事之道。孔子說「與人忠」。首先是國君,如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其次是官長,孔說,楚令尹子文,三次當令尹,三次被罷免,每次下台前,都要向新令尹交代工作,這也叫忠;最後,是泛指一般人為人待事要忠。

第二,忠和好幾個概念有關,一是孝,孝是忠的基礎,子曰「孝慈則忠」。二是信,孔子常以忠、信並說。忠者,主於心;信者,主於言。三是恕,忠是盡心,恕是將心比心,兩者相遇。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四是敬,忠者事人,敬者敬事,也分不開。如孔子說「言思忠,事思敬」。

信,即說話算話。信和說話有關,古人拆字為解,有「人言不欺」之訓。孔子講信,三點值得注意:

第一,為政不可無信。兵、食、信,唯信不可丟,理由是戰死、餓死,不過是死。「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管理者使民,心先取信於民。諫言,也要取信於人。

第二,第二,交友不可無信。與朋友相交一定要「言而有信」。

第三,信有大信和小信,大信是君臣之信,說話算話,是在「信近於義」的前提下,不同於同於義「言必信,行必果」只是小信,民眾講的信。

寬,是寬容、寬恕,容納別人,原諒別人。人,「寬則得眾」,領導者寬則得民心,這種品質,是居上位者不可缺的。孔子說「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恕,什麼是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見在孔子的思想中,恕很重要。「以所不欲,勿施於人」說的是我不應該把我的想法強加於人。同樣,別人也不應把他的想法強加於我。這不容易做到。

恕,是將心比心。俗話說,半斤換八兩,人心換人心,古人拆字為解,有「如心為恕」之訓,這就是恕的本義。恕與仁有關,兩者不可分。

古人所謂恕,不是今天的寬恕。今天講寬恕,強調的是寬,原諒主義是從寬引申,和恕無關。拿人當人是仁,將心比心是恕,仁、恕都含對等原則。

恭和禮有關,屬於禮貌的貌。如「恭近於禮,遠恥辱也」「恭而無禮則勞」。

恭,敬,後世常連言,雖孔子常說,《論語》中,常同時出現,但含義有別。孔子講子產,「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居處恭,執事敬」。

恭和敬的區別主要是:恭和自己有關,與自己的外貌和儀態有關;而敬與事奉他人,為他人辦事有關。

敬有多種用法。

一是敬天地、敬鬼神。如孔子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二是敬國君,敬上級。如「臨之以庄則敬」,「其事上也敬」。對上則是「敬」,對下則是「庄」。

三是敬父母。如孔子說,養父母和養犬馬不同,「不敬,何以別乎」。

四是敬一般人。如孔子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五是為人謀事,替人辦事。如「敬事而信」「執事敬」。而「敬事」在戰國近今語「敬業」。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範自己行為。

本文為上海君實諮詢團隊原創稿件及版權所有

轉載請註明作者來源,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實汽車學院 的精彩文章:

學點心理學-君實讀書心得

TAG:君實汽車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