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杜文龍:2017,中國新添了哪些厲害的裝備?

杜文龍:2017,中國新添了哪些厲害的裝備?

原標題:杜文龍:2017,中國新添了哪些厲害的裝備?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軍力刷屏的新聞可謂層出窮,航母、大驅,建設海洋強國步步為營;殲-20隱身戰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插上翅膀;東風-31AG洲際導彈,國之重器切實提振大國戰略地位。


2017,中國新添了哪些厲害的裝備?


今天,軍事專家杜文龍來答問。


1

國產001A型航母下水海試在即



2017年4月26日,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001A型)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意味著中國在自主研發航母領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時隔8個多月之後,在2017年末最後一次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在回答「第一艘國產航母什麼時候進行海試」的提問時說道,「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目前正在按計劃全面推進系泊試驗工作,目前這項工作進展順利。


首艘國產航母即將到來的海試以及服役,對提升我們的戰略能力有哪些積極意義?


杜文龍:首艘國產航空母艦的建造成功包括舾裝,以及即將的海試,對於提升中國遠海控制能力有重大作用。一般我們認為單航母可以完成一個威懾功能,雙航母可以維持一個作戰功能,這樣今後無論是我們能夠到達的海域,控制的時間,以及它所形成的實戰能力,跟以往相比會有更多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整個編隊的進步,更要引起關注。


除此之外,航母相關屬艦的發展程度有可能更值得關注。包括潛艇,還有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各種各型艦艇所形成的這種配合關係和保障關係,這種能力也更值得我們去期待。所以今後無論是在不同海域停留的時間,以及對於各種緊急情況的處理,都會有新的進步和發展。至少憑藉目前的編隊,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到達,第一時間控制,第一時間採取應對措施,對於提高遠海作戰能力和遠洋控制能力有重大作用。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以及中國未來的遠景規劃,「近海防禦、遠洋護衛」,一定會成為現實。


2


殲-20正式進入中國空軍序列



2017年7月30日,3架殲-20隱身戰機亮相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式。此舉正式宣告殲-20已經服役,也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正式列裝國產隱身戰機的國家。

殲-20正式進入中國空軍序列,提升了空軍的哪些能力?


杜文龍:首先中國空軍作戰飛機的代次有了明顯的躍進,儘管在代次上,我們跟其他國家不一樣,我們強調四代,國外強調五代,實際上都是一碼事。從技術角度來看,它是進入了隱身時代,這樣今後我們在隱身飛機,特別是一種高端作戰平台上的缺陷會有所彌補。今後我們會從目前的有沒有,向好不好、強不強這個方向轉型發展,這是一個重要標誌。


第二,它可以帶動中國空軍進攻能力的巨大變化。之前我們的各種殲擊機、殲擊轟炸機不隱身,儘管我們有蘇-30,有殲-11系列、殲-10系列,但這些不隱身的三代機,對方雷達在遠區域,就可以對它偵察預警和發現,它的打擊突然性勢必降低。而殲-20具備隱身能力、大航程、高載彈量,可以對目標進行多個輪次的打擊。而且傳統的防空預警體系對它根本就無法發現,即使發現也來不及攔截。


第三,它可以對中國空軍體系化的能力起到一個優化的效果。我們之前是高端不高,現在是高端很高,如果殲-20、轟-20,包括運-20以及直-20,多個20形成一個作戰體系,這樣今後無論是在境內作戰,包括境外執行各種作戰任務,這種功能它的系統性會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


3


新型萬噸級055型驅逐艦首艦下水



2017年6月28日上午,中國海軍新型萬噸級055型驅逐艦首艦下水儀式在上海江南造船廠舉行,標誌中國海軍將首次擁有可搭載百枚以上導彈執行多任務作戰的大型主力艦艇。該型艦是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下一步該艦將按計劃開展設備調試、系泊航行試驗。


新型萬噸級055型驅逐艦,究竟厲害在哪裡?


杜文龍:國產大驅在排水量和綜合能力方面,不光是中國領先,在全球範圍內也是一個領先的狀態。你看其他國家造的這種大型驅逐艦,包括美國的「伯克」、韓國的「KDX-3」、日本的「金剛」「愛宕」,它們的排水量跟我們國產大驅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可以達到12500噸,其他國家大概都是1萬以下或者是1萬剛冒頭,相比之下我們領先一條護衛艦的排水量。

另外從綜合作戰功能來看,我們把之前分散存在的反潛、航空、反導、反艦、對陸攻擊,很多要素集成到一體,真正實現了一艦多能、一艦多用。憑藉目前國產大驅的綜合作戰功能,它不光能夠在航母編隊內承擔「帶刀侍衛」的作用,單艦作戰能力也很強。像100多個發射管可以實現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反潛導彈、巡航導彈,包括各種打擊武器裝備的共架發射。這樣對於提高火力反應能力和火力打擊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現在無論是噸位、排水量,包括綜合作戰指標的設計,都讓我們真正實現了一種通用驅逐艦的概念。


4


901型補給艦首艦呼倫湖號入役



海軍新型綜合補給艦首艦呼倫湖艦入列命名授旗儀式,2017年9月1日上午在廣州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舉行。呼倫湖艦舷號965,是我國自主研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綜合補給艦,可為我海軍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該艦突破了新型海上補給裝置研製、大型補給艦總體設計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補給方式多樣、補給能力強。


呼倫湖艦的入列,對於我國航母事業的發展帶來了什麼影響?


杜文龍:首先四萬多噸的排水量和各種物資的攜帶能力,航油承載能力,乾貨和液貨的補給能力,使它成為一個海上活動的保障基地,這個大倉庫現在對於航母編隊而言是一個「放心工程」。


第二,它的航速跟以前相比有比較大的變化,像以前我們的補給艦十來節,現在可以達到二十多節。以前我們如果跟十多節最高航速的補給艦混合編隊,或者是綜合補給,航母編隊必須把速度降到很慢的程度,這樣才能夠形成一種補給關係。但是全艦隊降低航速,對於任何一種偵察打擊都是絕好的機會。如果以戰鬥航速,目前20多節進行補給航行,這樣我們有可能遭受敵方偵察打擊的概率就會進一步降低。


另外從補給效率上看,比以前有了比較大的進步,現在我們看到它多個補給站可以同時補給,以前都是一到兩個補給,現在很有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補給站,這樣在單位時間內,我們可以把更多的乾貨和液貨向作戰艦艇補充。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單次的補給任務,這樣對於提高隱蔽性,提高生存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5

殲-10C首次公開展示



2017年7月30日,在建軍90周年的閱兵式上,一架轟油-6飛機與兩架殲-10C同時飛過閱兵場,是殲-10C戰鬥機首次公開展示在世人面前。在2017年熱映的軍事題材影片《空天獵》中,正式加入中國空軍服役的殲-10C戰機被首次曝光諸多細節。其戰機機背上比殲-10B多了兩副刀型天線,機翼下還掛載了兩枚鷹擊-91訓練彈,如此一來,原本定位為空優戰機的殲-10到C型就成功的轉型為集制空、對地、反艦於一體的多用途戰機了。


殲-10C目前在空軍三代戰機中處於什麼地位?


杜文龍:殲-10C從代次上看,應該叫3++戰機,它殲-10三代機的重大改進型,從外形看變化很明顯,首先機頭的形狀變了,說明雷達的口徑,包括探測距離,同時跟蹤目標的數量,跟以前相比有比較大的進步,這樣在空中眼睛更大、眼睛更亮,意味著它可以在更寬廣的空域內發現目標、識別目標,引導機載武器對目標進行攻擊。


進氣道有比較大的變化,像現在已經變成了蚌式進氣道,而且通過各種圓滑曲線的設計,基本上讓進氣效率達到了最佳的這個程度。發動機的功率,包括穩定工作可靠性,也會有比較大的進步和發展。因為很多人發現,它身上一些小零件多,包括背部的鞭狀天線、刀狀天線,以及其他的電子對抗天線,正在逐漸增多,通過這些元器件的設置,說明它信息化的功能,包括軟防禦能力,也在逐漸提高。


所以殲-10C按照目前我們對它的判斷,有可能它把五代機的技術進行了一定的吸收,而且結合目前綜合的作戰功能,有了比較大的進步和改進。如果按照這種模式改進我們所有的三代機,很有可能我們殲-11、殲10系列都會有比較大的進步和發展,無論是航程、半徑、能力,包括綜合控制效果,都會有比較大的躍升。所以殲-10C的搭載,已經說明目前我們代次之間的界限正在逐漸消失。我們可以用不同技術的高低互補和融合,實現技術的共享,實現能力的快速躍升。


6


東風-31AG洲際導彈面世


軍博展出的東風-31AG導彈模型。


在慶祝建軍90周年大閱兵中,東風-31AG洲際導彈首次曝光。東風31洲際導彈是中國研製的第二代戰略導彈系統,改進的後的東風-31A的射程、載荷顯著增加,最新的東風-31AG在東風-31A基礎上射程又進一步延伸,同時實現了多分導彈頭的超高蛇形機動。


如果用「快遞」來形容東風-31AG洲際導彈,如何來形容?


杜文龍:東風-31AG這個「快遞」距離比較遠,這叫「全球快遞,全球到達」。從展示的模型以及朱日和閱兵所展示的實彈來看,跟以前東風-31A相比有比較大的變化,東風-31A的發射車是運輸為主,發射為輔的車輛,它兩個功能是脫節的。但我們現在看東風-31AG,它基本上把運輸、發射兩個功能結合到一起,起豎之後馬上就可以發射。在導彈的底部,以前我們看到的是支撐的這種支撐桿,當然有四根,調平之後才能夠發射,但是現在是一個緩衝墊,緩衝墊觸地之後馬上可以自適應,所以對於提高發射速度和發射效率有重要的影響。


現在看這種改進,可不光是車輛的改進,可能導彈的射程、突防能力,包括現在的可靠性、毀傷效果,都會有比較大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在野外地區,如果憑藉目前這種運輸發射方式一體化的布局,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在不經測地和各種指標的獲取情況下,在無依託的情況下進行導彈發射,這一點對於提高核反擊能力有重大的影響。


7


東風-41戰略洲際導彈疑似現身



資料圖:東風-41洲際導彈的想像圖


據香港媒體2017年1月18日報道,解放軍新型洲際導彈東風-41疑似現身北方某城市市區。報道稱,東風-41型洲際彈道導彈被視為中國軍方新的王牌,各項性能指標相比東風31及其改進型都有明顯提升。

網路瘋傳疑似現身的東風-41洲際導彈究竟是怎樣一個存在?


杜文龍:東風-41有沒有,這要等國防部的正式發布。但從目前網上的照片,這種導彈應該是中國陸基機動和發射的一種新型導彈。按照我們的判斷,它跟東風-31和東風-31AG相比,應該在打擊威力、射程這些方面還會有比較大的進步和發展。如果按照它的打擊範圍,肯定是全球打擊、洲際覆蓋,這個是戰略工具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作戰標誌。


另外,它有可能會把現在的單一彈頭變成多彈頭,多彈頭突防效率跟單彈頭相比,會有比較大的進步。我想在末端,這種彈頭很有可能是一種滑翔彈頭,包括在末端有跳躍,有彈道機動,有隱身,這樣敵方基本就沒有辦法連續測定它的軌跡,如果在末端再有大範圍的機動,對方的攔截也很成問題。


8


陸軍新型輕坦細節曝光



資料圖


2017年6月中旬,一款全新的輕型坦克出現在中國青藏高原某演習場。據報道,這款輕型坦克已經列裝部隊開始服役。目前得到的數據是該輕型坦克重約35噸,3人制車組,裝備了一門使用自動裝彈機的105毫米線膛炮。


陸軍新型輕坦是否能替代我國59式、62式等老式坦克?


杜文龍:國防部發言人曾經講過,我們的輕型坦克正在高原地區進行這種適應性的訓練,也說明中國在主戰場方面,今後的布局方式已經基本確定,輕重結合,南北分開。這種坦克由於輜重很輕,機動能力很強,特別是越野功能跟以前的62,包括很多輕型坦克相比,有比較大的進步。這樣無論是在高原複雜條件下使用,以及在江南地區,水網稻田地的使用,另外還有跨還登陸島礁上的使用,都會有重要的填補作用。

我想現在看這個坦克,一定是一個小而全、小而強的坦克。不要看戰鬥全重並不高,但現在主炮口徑可不小,105毫米至少可以發射各種彈藥,對目標進行打擊。另外它的這種越野能力,包括機動能力,我想跟62A相比,也會有比較大的進步。這樣讓很多老舊的裝備可以退役,現在我們有很多59坦克,包括很多63系列坦克,現在服役時間過長,有的已經達到了服役壽命的終點,如果用輕型坦克來替代這些裝備在複雜的地區展開各種作戰功能,這個能力會有比較大的躍升。


來源:央廣軍事


記者:婁思佳


編輯:筱媛

編審:王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廣軍事 的精彩文章:

最強大腦?走近通信兵訓練場
鏡頭記錄「珠峰衛士」的一次艱難巡邏

TAG:央廣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