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杯酒釋兵權案」,趙匡胤竟忘了他,結果他來了個「杯酒奪皇權」

「杯酒釋兵權案」,趙匡胤竟忘了他,結果他來了個「杯酒奪皇權」

古有《五代論》「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其意思很淺顯,就是說歷朝歷代手掌兵權者,就很有希望登皇位;一旦手中沒了兵權,那隨之而來的往往是在歷史中「消亡」。縱觀歷史長河,《五代論》此言不虛,堪稱至理名言,其最知名的當屬「黃袍加身」,趙匡胤「陳橋兵變」。

其實無論怎麼狡辯,趙匡胤「黃袍加身」是假,「陳橋兵變」才是真;但不管「黃袍加身」是不是形式主義,趙匡胤終究如願以償的登上了皇帝位。然而,登上皇帝位的趙匡胤卻又開始擔心起來;他曾問計丞相「為什麼自唐之後天下更替五個朝代,到如今仍舊戰火不斷?」當時的丞相,又是趙匡胤的「智囊」趙普,此時還沒明白皇帝此問什麼意思,於是答道「癥結在於『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治無奇巧,削其權,制其谷,收其兵,天下安定。」

趙普一語中的,之所以天下大亂其根本就在於手握重兵的人太多了;這也為趙匡胤提了醒。趙匡胤所擔心的已經不再是「一統天下」,而是怕再有手握兵權的人奪取他的「天下」。此時大宋初定,儘管還有刀槍,但大的戰役已經沒有了;在這種一派大好的形勢下,趙匡胤還跟這些手握重兵的人「稱兄道弟」之時,貌似「委婉」的將眾人的兵權削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但精明的趙匡胤萬萬沒想到,此時的「杯酒釋兵權」卻遺漏了一個人,這也直接導致這個人在十五年之後「杯酒奪皇位」。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趙匡胤的親弟弟「趙光義」。當然,據《宋史紀事本末》記載趙匡胤早說過「汝百年之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於光美,光美傳於德昭」的話,貌似是趙匡胤深明大義,不惜放棄千年「子承父業」的權力更替規律;但除了宋朝官方文獻外,更多的卻存在著另一種聲音。

在趙匡胤稱帝之後,親弟弟「趙光義」被加封為「殿前都虞候」,其實這個職位在「釋兵權」的諸多大將中,他的官銜並不高。但隨著趙光義南征北戰,平定各方勢力的過程中,官位逐漸加強;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的解釋是「有意為之」,這也可以理解。哥哥趙匡胤是皇帝,親弟弟只是「侯爵」確實說不過去;此時趙匡胤故意讓弟弟多立戰功以求晉陞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最後趙光義果然憑藉赫赫軍功被封為「晉王」之職。

也許在趙匡胤看來,讓親弟弟封王是很自然的事;但在弟弟「趙光義」看來,「封王」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胃口。《宋史紀事本末》「冬十月,帝有疾。帝王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這裡就寫的很清楚了,趙匡胤自知自己不久於人世,於是召見弟弟「趙光義」囑咐身後事。但後面的記載就很令人玩味了「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

這就是著名的「斧聲燭影」,至於為什麼趙光義會「時或離席」,趙匡胤又為什麼會「引柱斧戳地」,而最後一句「好為之」是什麼意思?當然《宋史紀事本末》是記載宋史的官方文獻,難道當時的趙匡胤是要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堅辭不受嗎?其實這很不合情理,一則趙匡胤早說過自己會傳位給「趙光義」,二則即使真的傳位,趙匡胤也沒必要再徵得「趙光義」的意見。最最讓人理解不了的是,當時趙光義「時而離席」表現的極為焦慮;如果是兄長傳位,恐怕趙光義即使「堅辭不受」也用不著「焦慮」。

其實後世還有一種說法,則是《續湘山野錄》——趙匡胤想傳位給自己的後人「趙德芳」,結果趙光義「弒兄」篡奪了皇帝位。其中最值得人注意的是趙匡胤在召見「趙光義」之後就在當夜「暴亡」;之後皇后本想再召見「趙德芳」,誰知趙光義就在宮外等候,而且「直入」寢宮,皇后驚呼「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趙光義一直都在宮外等候,很明顯是事先知道「趙匡胤」會死;那麼問題來了,趙光義怎麼會知道哥哥「趙匡胤」一定會在夜裡「暴亡」?第二,趙光義在寢宮外等候,等誰?也只有一個答案,他在等「趙德芳」;而且趙光義事先是知道「趙德芳」作為趙匡胤的直系後代,是肯定會在此時出現的。至於趙德芳來幹什麼,無異是來繼承「皇位」,趙光義在宮外等就是為了阻止「趙德芳」繼承「皇位」。至於皇后驚呼「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那就更明白不過了,就是在見到「手握兵權」的趙光義之後,嚇得口喊「饒命」。

其實之所以「斧聲燭影」成為千古謎團,而《湘山野錄》之說如此大行其道;恰恰是因為趙光義「杯酒」害死「趙匡胤」奪取天下,這種說法是最合乎邏輯的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新五代史之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宋史筆談70:哥哥做皇帝,趙光義如何延伸觸角、建立自己的勢力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