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在咫尺:1900年法國「藝術達人」的成名作

近在咫尺:1900年法國「藝術達人」的成名作

1月31日,來自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103件油畫、雕塑精品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拉開了「學院與沙龍」的帷幕。

此展覽集中呈現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國藝術以及以巴黎為中心的法國社會風貌。

不乏大師的傑作,包括安格爾、布格羅、達仰-布弗萊等人的油畫精品,以及創作了巴黎凱旋門浮雕《馬賽曲》的著名雕塑家呂德的雕塑作品。

臨近展廳出口處,有一尊人物姿態別具一格的雕像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我流連忘返地在展廳內逛了三、四圈,然而這尊雕像的影子始終在我腦海中徘徊。

這位主角顯然是一位青年男子,他幾近全裸,異常消瘦,身子奮力朝前,左手高高舉起,右手握著什麼東西,正在做投擲的動作,極具動感,似乎又是在為命運做抗爭。想要奮力地擺脫宿命。我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甚至背部等多角度觀賞,每個角度都精彩。

我不由地記下了創作者的名字:Paul Landowski,原來是保爾·郎度斯基啊,這可是一位享譽世界的雕塑大師。

他的這件作品名為《大衛投石鎖》,於1900年榮獲羅馬雕塑大獎(Prix de Rome),世紀之交的作品,很有現代感,有別於較為保守老派的學院派style,體現了濃濃的新世紀的審美。心中不禁發出感嘆,我也想要(收藏)「他」。這件作品即使在當代依然是一鳴驚人的,更何況在1900年奪得了大獎。

這個羅馬大獎到底是個什麼獎?

網上一查可不得了,該獎項源自166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統治期間,最初設立的目的是針對學習繪畫和雕塑的學生,獎項分為繪畫和雕塑兩項,獲勝者將獲得獎學金,資助他們在羅馬3-5年的學習。後來時光推移,又多了建築、音樂等獎項。真可謂是當年的藝術達人秀啊。

那麼好的福利,延續了300年出頭,在1968年,法國文化部長馬爾羅宣布廢除這個悠久的藝術大賽。

顯而易見,歷屆得獎的達人們大多嘗到了甜頭,回到郎度斯基身上,這位藝術達人又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保爾·郎度斯基

郎度斯基生於1875年,卒於1961年,他的爸爸是一位來自波蘭的難民。媽媽是法國人。保爾是正兒八經的學院派出身,曾就讀於朱利安美術學院,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1900年他時年25歲,這場盛大藝術達人秀的獲勝,奠定了郎度斯基開啟藝術家道路的基石。確實是「大衛」成就了保爾。

在大衛身上,彷彿看到了一位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藝術家的影子。

郎度斯基果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藝術競賽達人,1928年夏季奧運會期間,在阿姆斯特丹舉辦過藝術競賽,競爭激烈,結果郎度斯基的雕塑作品勇奪金牌。

他還與我們中國有著不解之緣,他創作的國父孫中山塑像,可謂家喻戶曉。在南京中山陵、上海孫中山故居、台灣國父紀念館等地都有他的孫中山塑像。

根據史料記載,在中山陵最初的設計方案中就確定要在陵寢祭堂內安放一座孫中山先生坐像。而這座塑像的製作過程則是頗為曲折,從1925年7月開始先後進行了兩次國內外招標,由十幾位藝術家試塑了樣稿,但都未獲得通過。

最終在1928年才確定交由法國雕塑家保爾·郎度斯基完成此項工程。

孫中山坐像基座上的淺浮雕

其實郎度斯基還有一件更為膾炙人口的傑作,幾乎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基督像。這是一尊巨大的,帶有濃郁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的雕像。

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讚許。早已是里約熱內盧的一大標誌。

郎度斯基能夠獲得創作雕像的准許,並不是通過委派,而是通過競賽,巴西在全世界範圍內搞了一次基督像競賽,看誰能設計出最好的基督。

那個年代盛行Art Deco Style,作為達人秀的高手,再度使出高招,郎度斯基的洞察力、審美感、創造力發揮極致。最終摘得競賽的桂冠。真是厲害的競賽達人!

2007年7月7日,里約熱內盧的基督像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這真是藝術的偉大與不朽的力量!

郎度斯基代表作一覽

隨便逛個展覽,還能挖出這麼多隱藏在作品背後的故事,各位熱愛參觀美術館的小夥伴,擦亮眼睛啊。說不定某某大師的作品就隱匿在身邊呢。

跟隨著「引力波」的足跡,成為觀展小達人吧!

註:本文中 Paul Landowski 的譯名選用的是此次國博「學院與沙龍」展中使用的譯名,他的名字又譯為保羅·朗多夫斯基。

***********FIN***********

歡迎參觀引力波美術館

願引力波與你們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引力波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TAG:引力波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