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再生氣,這幾句話也千萬別對孩子說

父母再生氣,這幾句話也千萬別對孩子說

經常看到有的媽媽留言:「總是忍不住對我的孩子發脾氣,口不擇言地說出一些狠話。」

有時候,爸媽一句無心的批評,可能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卻不自知,甚至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永久的影響。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有些話,父母請別輕易對孩子說。

威脅

「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

"你要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了「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我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不喜歡你了!"

這樣的話,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以「媽媽的愛」作為威脅,讓孩子聽話。

每個孩子都害怕被父母拋棄。曾經有朋友對我說,小時候惹媽媽生氣,結果媽媽怒不可遏地說:「好,我不要你了,以後沒人管你!」

她心裡很害怕,生怕媽媽真的不要自己了。

父母看似無害的威脅,一次兩次可能有教育的效果,但是長期下來,留給孩子的,是長久的恐懼和壓力,不經意間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永遠不要用收回你的愛來威脅孩子聽話。

比較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大多數人的童年都具備相同的經歷,比如「別人家的孩子」。

「看看人家考的,再看看你?」

「你看小叔家的妹妹,人家還比你小!。」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不爭氣的東西。」

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與孩子形影不離:他脾氣很好,就知道讀書,回回考試都考年級第一.....無論怎麼努力,這個孩子總能比自己強。

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渴望著被父母理解,被父母認可,而對比性的語言,最傷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美國女科學家芭芭拉?麥克利托克,在81歲時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她在領獎台上說:「我是一朵秋天裡的雛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裡開放。」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著自己的生長節奏和優勢,只是你一時看不出來,別急於讓孩子去綻放,放下評判,接受每一個生命本來的樣子。

貼標籤

「你真笨/蠢/真沒出息」

家長的言行舉止,傳遞給孩子的,不僅僅有愛與信任,也會有失望與質疑。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孩子在很小時候,基本上都是從父母的言談舉止中得知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以後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的孩子一犯錯,父母就愛給他們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內向、頑皮、笨、蠢、自私、懶惰、沒出息等等。

負面標籤貼得多了,久而久之,孩子心裡就會將其強化:反正我就是這樣的人。孩子的不良行為反而愈演愈烈。

這是人的慣性思維模式。一旦貼上了標籤,很容易就把孩子局限成標籤上的樣子,哪怕孩子本來並非如此。

詆毀另一半

「你跟爸/媽一個德行」

很難想像,孩子來到世界上,最先聽到的難聽傷人的話,往往都是出自父母之口。

「你爸爸就不是個好東西!」

「你看哪個男人像爸爸這個德行!」

「別理你媽,一天到晚神神叨叨!」

「以後你長大可別像你媽那樣。」

父母雙方,在戀愛時的甜言蜜語,耳鬢廝磨,結了婚之後,卻開始當著孩子互相詆毀,互相謾罵,用盡最惡毒的語言。

這樣的夫妻,內心不成熟,也不強大。

不僅破壞了另一半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離間親子感情,時間久了,孩子也會變得不知所措,充滿焦慮,甚至會認同這種詆毀,形成敵對、仇恨的心理狀態。

為孩子樹立一個不健康關係的榜樣,這種影響遠比離婚更加糟糕。

人非聖賢,都會有犯錯的時候,有時候父母在各種壓力和柴米油鹽瑣碎小事中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只是請大家記住,不要在自己失控的時候,用語言傷了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志亮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TAG:錢志亮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