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克強、溫家寶挂念的老人走了

李克強、溫家寶挂念的老人走了

撰文丨邢穎

國學大師饒宗頤今天(2月6日)凌晨與世長辭。

「有了饒宗頤,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饒宗頤活了101歲,去年8月剛剛過完百歲生日,他三分之二的人生在香港度過。

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在其逝世後第一時間悼念。林鄭月娥表示自己非常敬重饒宗頤,過去10年在不同場合得到對方的教誨。去年10月曾邀請饒宗頤和家人到禮賓府茶聚,當時饒宗頤的健康不錯。

饒宗頤與季羨林齊名,素有「南饒北季」之稱。季羨林之後,他也去了。


李克強到香港特意看望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撥冗來看我,我很不敢當!」,2011年8月18日,在香港大學,饒宗頤對前來看望他的時任副總理李克強說。

2011年,李克強到港大看望饒宗頤

李克強說:「很高興在參加港大百周年校慶典禮前來看望您。季羨林先生是我在北大的老師,他和您很熟悉」。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饒宗頤與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齊名,被學界稱「南饒北季」。在學術的交集以外,兩人還有著深厚的友情。

饒宗頤去年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曾透露,2009年7月11日,季羨林逝世時,「國務院時任總理溫家寶的秘書給我打來電話,原來總理聽知季羨林不幸去世的消息,立刻想到我,他知道我與季羨林之間深厚的友誼,心想著我一定非常難受,特定讓秘書囑咐我保重身體,不要太悲傷,我很感動。我寫下了一首『挽季羨林先生』的七律,以表哀思。」

溫家寶對饒宗頤的關懷也可見一斑。2010年春節,溫家寶讓國務院參事室原主任陳進玉帶著自己親手書寫的新春賀卡,從北京到香港看望饒宗頤。

「過去一年,溫總曾三次過問饒老,並親自打電話,要求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做好饒老先生的醫療保健工作」,陳進玉告訴饒宗頤。此前一年,溫家寶還就邀請饒宗頤赴京做健康檢查一事,親自作出指示。因為擔心冬天北京太冷,長居香港的饒老出行不便,溫總理特別叮囑,最好將檢查安排在春暖花開之時。


命運和香港一起浮沉

出生於廣東潮安,後長居香港的饒宗頤被李克強稱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驕傲」。

2015年4月27日,李克強在紫光閣會見饒宗頤先生(左二)。

「我和香港有某種相似,都經受了滄桑沉浮」,饒宗頤曾經這樣評價自己與香港的關係。

回顧饒宗頤的經歷可知,事實確實如此。

上世紀30年代,日軍佔領廣州後,身為中山大學研究員的饒宗頤和中山大學一起被迫遷往雲南澄江。饒宗頤本打算繞道香港進入雲南,不料途中染上瘧疾,不得不滯留香港。饒宗頤後來常說留在香港是他命中的緣分,因為那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場大病,他的命運從此發生轉折。

當時的香港,文化活動空前繁榮,饒宗頤因此決定留在香港做學問。1959年,他的巨著《殷代貞卜人物通考》出版,這部書以占卜人物為綱,將占卜的大事融會貫通,全面展現了殷代歷史的面貌,在中外學術界引起轟動。

不過,英國管治下的香港並沒有給予國學研究應有的重視。「香港在過去英國人的時代,中國人不能講話,中國人沒有權利講話,英國人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教嘛」,饒宗頤曾回憶起這段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經歷。

儘管在1962年便獲得被稱為「西方漢學的諾貝爾獎」的法蘭西學院「儒蓮獎」,但在港大任教16年的饒宗頤最後仍然是講師,沒有評上教授。

香港的命運一直牽動著饒宗頤的心。上世紀50年代剛來香港時,正在港大任教的他去參觀宋王台,引發萬千感慨,「台空名在」,物是人非,香港已淪為英國殖民地。於是,饒宗頤有感而發,寫下《宋王台賦》。

一晃近半個世紀過去,1997年香港回歸時,饒宗頤難掩激動心情,專門作了一首《臨江仙?賀香港回歸》,與《宋王台賦》遙相呼應。

2000年,饒宗頤被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董建華授予「大紫金勳章」,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級別的榮譽獎勵,表彰畢生為香港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


最早提出「海上絲綢之路」

當然,饒宗頤的貢獻主要是在國學方面。

他將畢生心血傾於國學,博通甲骨文、古文字學、上古史、藝術史、詩詞學,乃至書畫音律,並且精通梵文。其巨著《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冊,學問遍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

值得一提的是,饒宗頤還是第一位提出「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名稱的學者。

饒宗頤(資料圖)

以往學界多認為,這一名稱始見於日本學者三杉隆敏1979年版的《海上的絲綢之路》一書。不過,後來人們發現,其實早在1974年6月的中國台灣《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5本4分冊上,饒宗頤就發表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崑崙舶》的文章,正式提出了「海上絲路」的名稱,比三杉隆敏早了五年。同時他也是最早探究和考證中國在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方面成就和貢獻的頂尖學者。

此外,饒宗頤在敦煌學上的成就更是研究更是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敦煌學研究的空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與法國漢學研究者的交流加深並得以閱讀法國的大量敦煌古籍,饒宗頤意識到中國的敦煌學已經落後於外國,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研究,為國人爭一口氣。他在此後出版的《敦煌曲》、《敦煌白畫》等著作,為弘揚敦煌學和中國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資料丨新華網 廣州日報 金羊網 鳳凰衛視《我的中國心》中新網

校對丨項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報-政知圈 的精彩文章:

《風箏》片尾沒寫上的第12人,走了

TAG:北京青年報-政知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