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又臭又硬,男主無賴且壞,卻有人說這部電影拿定奧斯卡了?
2月份到了,離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也就越來越近了,一些准奧斯卡片,也可以看看了。
今天要給大家安利的片子就是奧斯卡的大熱門。
在剛結束的第75屆金球獎上,這部電影一舉攬下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四項大獎,成為了本屆金球獎的最大贏家。要知道金球獎向來是奧斯卡的風向標——近十年來,二者在重要獎項上的重合率一度超過了80%。
在此之前,它還拿下了多倫多電影節的「人民選擇獎」和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劇本,演員、劇本、整部片的完成度,幾乎都挑不出毛病。
國外媒體對它的評價都炸了,imdB評分8.4,爛番茄也有93%的新鮮度。
國內看過片的人,也都讚不絕口。
豆瓣評分高達8.7。
不開玩笑,看完片後我覺得,這片至少一個奧斯卡獎沒跑了。
它就是——《三塊廣告牌》。
片名有點奇怪,卻恰好切中片子的中心。
因為所有故事的開始,就是源於3塊廣告牌。
影片開始於密蘇里艾賓鎮的(該鎮為虛構)外圍的三塊廣告牌。
這三塊廣告牌上寫著:
「怎麼回事,威洛比警長?」
「依然沒有逮捕到兇手?」
「強姦致死。「
片子才開始10分鐘,就已經扔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原來七個月前,這三塊廣告牌和它們所在的偏僻路段,見證了一位可憐女孩的慘死。
她被襲擊、強姦,喪命後又被兇手燒成一具焦屍。
七個月後,案件卻毫無進展。唯一的目擊者廣告牌,只是越變越爛。
那些斑駁的嬰兒圖畫和LIFE字樣,無時無刻不在刺激女主角海耶斯痛失女兒的悲傷。
不知道是基於報復、泄憤還是對於真相的執著,或者是都有,海耶斯花費了每月5000美元的重金租下了這三塊極為荒涼的廣告牌,寫上了這三句話。
紅色背景上的黑色大字,寫滿了絕望與憤慨。
影片由三塊廣告牌而起,引出了三個重要的角色。
第一個是女主人公米海耶斯,她是一個又臭又硬的女人。
被憤怒和仇恨武裝起來的她看上去堅不可摧,不管是廣告牌上的大字,還是手裡的燃燒瓶,都是她最有力的武器。
她懟天懟地,誰也不怕,誰都敢惹。
牧師帶著民意來她家裡遊說,她直接將教會的人比作幫派成員,盲目站隊,集體作惡,而且毫不自知。
她的固執漸漸引起了民憤。
送兒子上學,被一個女學生扔水瓶羞辱,她下車就是兩腳。
未成年又如何,女孩又如何,手欠就得好好收拾。
GIF
但其實看起來彪悍的她,終究還是一位母親。
她不惜用最激烈的方式挑戰權威,向這個充滿惡意的世界展示著一個堅硬無畏的女戰士形象,但她面對兒子、逝去的女兒,甚至前夫的傻白甜小女友卻又展現出了一個女性、一個母親獨有的溫柔和善意。
她知道女兒再也回不來了,她知道自己的心碎了,她甚至明白,自己質問著的警察,其實已經盡到最大努力了。
可女兒的死,讓她沒辦法釋懷。
因為女兒的死跟她有著間接關係,那天是她和女兒吵架,才會有女兒的摔門出走。
當時,女兒出門前扔下一句「我真希望我被強姦了就好了」,而正在氣頭上的海耶斯竟然回擊了一句:希望如此。
沒想到一語成讖。
女兒的死,也成了深深扎在她心上的尖刺,鮮血淋淋。
她沒辦法原諒自己。
只能將自責化為憤怒,她必須抓到兇手,必須質問毫無進展的警方。
一句無心的狠話,成了她作為母親這一生都將背負的原罪。
但她的憤怒總得找到一個出口,那三塊廣告牌,是一個母親對女兒的交代,更是一個女兒在絕望時給自己留下的一絲希望。
而承受海耶斯憤怒的人,就是本片第二個重要人物——威洛比警長。
在海耶斯的三塊廣告牌上,清楚地寫著這位警長的名字。
看上去似乎是這位警長的失職,導致了案件遲遲無法偵破。
事實上這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好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完人。
威洛比溫和、正派、有愛心。做事兢兢業業,待人一片熱心。
兇手逍遙法外,並非是他辦事不利。
採樣得到的DNA,在全國範圍內都沒找到任何對應的人;
而且整個案件沒有一個目擊證人。
半點線索都沒有,根本是查無可查,他真的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了。
更慘的是,此時的威洛比,已經是癌症晚期,生命大概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
海耶斯的憤怒沒有因為威洛比的癌症改變多少。
而威洛比也沒有活夠醫生所說的一個月。
他自殺了。
在威洛比警長決定自殺之前,他留下了三封信(又是三)。
第一封,留給了家人,述說著自己深沉的愛。
第三封,留給了海耶斯,再次告訴她自己的確關心這個案件,只是無能為力,祈禱這位可憐的母親能夠早日找到真兇。
那第二封信呢?
他留給了本片中的第三個重要角色。
迪克遜,威洛比警長的助手,一個暴躁魯莽,卻不乏正義感的年輕警察。
威洛比死了,接下來必須有一個人接上,否則敘事就斷掉了。於是在影片的後半段,暴躁的迪克遜成為了主角。
迪克遜有著戀母情結,還是個裝作恐同的深櫃,他不成熟且不穩重,時常還表現出強烈的暴力傾向。
一直以來,導演麥克唐納都不糾結善惡的二分論。在他的劇本里,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
因此,作為《三塊廣告牌》里唯一的「反派」,迪克遜警官再次發揚了這種模模糊糊的人性論。在麥克唐納筆下,他無論怎麼耍無賴,都很難讓人恨的牙癢。
麥克唐納成功塑造了一個遊手好閒、雙商俱低、心地卻極其單純的老男孩形象。
即使到了影片最後,那個升華了主題的高潮和反轉,也多半得益於迪克遜的功勞。
陽光下,他和海耶斯並肩行駛在公路上。
那一刻,他們共享的憤怒和迷茫,超越了破案的必要性,在犯罪冷喜劇的俗套之外,達成了某種意想不到的和解。
也是在聽著歌聊著天的間隙,海耶斯才第一次露出微笑。
海耶斯、威洛比、迪克遜,這三個重要角色,串出了《三塊廣告牌》的整個故事。
這三個角色讓本片有了層次,有了衝突,有了萬變不離其宗的內核。
這些人物,他們飽滿而豐富,沒有誰貼著明顯的好壞標籤。
這不是一個善惡分明的故事,而是一個模糊了善惡、甚至是非難辨的故事。
它是虛構的,卻是一個無比真實的世界。
這些普通的小鎮居民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黑點」,卻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他們生活的世界並不完美,卻也沒有泯滅天性中的善良。
這才是人性,這才是真實。
PS:《三塊廣告牌》是要引進國內的,定檔在3月2日,上映的時候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這張票省不得。
※這檔豆瓣9.6的韓國極致下飯慢綜藝,徹底把黃曉明趙薇的《中餐廳》比下去了
※吳君如新電影被群嘲,為什麼港片越拍越沒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