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一牛人,用馬尿淬火,制出1把神刀,一下斬斷30層鐵甲
南北朝之前,中國古代的鋼刀大都用百鍊鋼工藝製成,經百鍊鋼工藝製作的刀劍性能優異,鋒利無比,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其中,百鍊鋼工藝十分繁複,一把百鍊鋼刀劍的造價十分昂貴,且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據說,東漢時期,一把百鍊鋼刀劍的製作成本,可以購買當時七個人兩年的口糧;三國時,曹操命人用百鍊鋼工藝製作寶刀5把,愣是用了三年的時間,令人咂舌。
百鍊鋼工藝雖好,但它過於繁複,用其製作刀劍,成本過大,且耗時耗力,跟不上戰爭的需求(即便是在制刀工藝高度發達的今天,一把百鍊鋼工藝製作的刀劍也要賣到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非常人能夠消受的起)。正是因為百鍊鋼工藝的種種缺陷,人們謀求思變,開始嘗試新的鑄造工藝。
東漢末年,一種全新的鍊鋼工藝——「灌鋼法」誕生。南北朝時期,一個名叫綦毋懷文的牛人將這種灌鋼法發揚光大,並用其來製作刀劍。
綦毋懷文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冶金家。他生活在公元6世紀北朝的東魏、北齊間,具體生卒年代歷史上缺乏記載。據現有的史籍記載,只知道綦毋懷文好「道術」,曾經作過北齊的信州(今河南省沈丘縣一帶)刺史。
回到灌鋼法這個問題上。灌鋼法通過將液態的生鐵澆注在熟鐵上,經幾次熔煉,使生鐵、熟鐵內碳含量平衡,成為鋼。由於將液態生鐵作為滲碳劑,碳的流動速度大大提升,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上圖僅為網路配圖
綦毋懷文用灌鋼法煉製的鋼做成刀的刃部,而用含碳量低的熟鐵作刀背,這樣製成的刀具刃口鋒利而不易折斷,剛柔兼備、經久耐用。(一般來說,刃口主要起刺殺作用,因而要求有比較高的硬度,這樣才能保證刀的鋒利,所以應該選擇含碳量較高、硬度較大的鋼來製造。而刀背主要起一種支撐作用,要求有比較好的韌性,使刀在受到比較大的衝擊時不致折斷,這樣就要選擇含碳量較低、韌性較大的熟鐵。)
上圖僅為網路配圖
綦毋懷文用灌鋼法煉製的鋼配以熟鐵做成刀條,再用牛馬的尿液淬火......經過一系列步驟,制出來的寶刀十分鋒利,稱為「宿鐵刀」。
上圖僅為網路配圖
後來,綦毋懷文在東魏與西魏交戰之時,來到東魏實權掌控者高歡帳中,進獻寶刀「宿鐵刀」,他向高歡宣稱此刀採用廣陵城的土與昆崙山的鐵利,用灌鋼法精製,可斬三十層鎧甲。高歡不相信,便命令士兵搬來三十具鎧甲疊在一起,只見綦毋懷文一聲大喝,以刀力劈之,盡數劈開,帳中將士無不歡呼。
※中國最厲害的兩種長柄兵器,為何突然從歷史中消失?這個缺點太致命
TAG:天下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