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接受失望,但孩子必須懂得感恩
微博上一個新聞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河南女子李國勤在寧波做月嫂,從2005年至今,13年里攢下百萬。期間,她每月吃住在客戶家中,幾乎足不出戶,一分都沒花。兒女畢業後,她又資助兩人在北京和武漢買房安家,而她竟連過年回家的一張卧鋪票都捨不得買。
很多網友對此紛紛點贊,歌頌母愛的偉大,為她無私為兒女付出的精神所感動。
但仔細一看這些細節:幾乎一分都沒花,捨不得買一張卧鋪票,立馬覺得不是滋味。
中國式父母的通病在於,只知道勞心勞力地為孩子付出,卻不要求他們任何回報。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家庭一般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呢?
1.你養我長大,我把你拋棄
前段時間,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一位網友留言,講述了這麼一件事情。
他老家的鄰居大娘,是一名清潔工,由於丈夫早逝,她一個人辛辛苦苦苦拉扯兩個孩子長大,借錢供他們讀大學,給他們成家立業。
然而在她突生重病、急需治療的時候,一雙兒女竟然沒有一個人肯出錢。
女兒說媽媽的錢都拿來給弟弟了房子,工資也貼補給弟弟,理應由他出錢來給媽媽治病。
兒子這邊也振振有詞:媳婦剛剛生了孩子,家裡就他一個人掙錢,每個月工資一發,車貸房貸一扣,生活費都不夠,實在拿不出任何錢來。
這種例子在現實中絕對不是個案,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兒女,供他們讀書、結婚,再辛苦也沒有絲毫抱怨。但是,往往他們病倒需要用錢的時候,卻被孩子以各種理由拋棄,好像壓根兒不認識一樣。
這些「白眼狼」的惡,著實令人心寒。然而追根溯源,卻發現正是父母不求回報的付出才導致了這一切,才讓他們覺得理所當然、毫無愧疚。
2.你不求回報,我肆意啃老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節目,一對年邁的夫妻帶著兒子來到一個求職現場。上場之後,兒子一句話沒說,而是由他的爸爸替他做完了自我介紹。
主持人問:你不會說話嗎?為什麼讓你的父親替你做自我介紹?
兒子說:我根本就不想來,他們非拉著我來,那就自己回答吧。
母親見狀趕緊打圓場:是我怕他回答不好,才讓他爸替他說的,我家孩子什麼事都是我們代辦。
主持人接著問道:您兒子工作過嗎?
母親回答:沒有,他畢業兩年一直都在家裡待著,這次是我們想讓他接受一下鍛煉,所以出來幫他找一份工作。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沒錯,跟你想的一樣,這個被迫來到求職節目的年輕人就是窩在家裡的啃老族。
而他心安理得啃老的原因就是從小到大父母對他全心全意的呵護,從鋪一張床單到買一雙襪子,從吃水果時永遠切好裝盤到20多年從未洗過衣服,因為從小他就被告知不用做任何事情,父母會為他弄好一切。
所以他一畢業就讓父母開車接自己回家,開始了漫長的「米蟲」生涯。
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另一個悲劇:無怨無悔的愛滋養出一個個只知啃老的巨嬰。
3.你奔波勞累,我貪得無厭
小林跟我聊天時,只要提到她的父母總是一臉嫌棄,嘴巴里動不動就是「你看別人的爸媽又給人家買了XX,而我的爸媽......」。
事實上我知道她的家庭情況,她父母在老家做早點生意,雖說掙錢但是很辛苦,日子仍舊過得緊巴巴的,一分錢都恨不得要掰成兩半花。
而他們唯一的女兒小林卻是大手大腳,時不時跟他們要錢,還是幾千上萬地要。
Iphone7剛剛出來那會兒,還沒下班,小林就跑到洗手間打電話,要父母第二天就轉賬過來,因為放假就要去香港買。看到別人買了一個新款的香奈兒包包,她打聽完價格立即給媽媽發了一條微信過去。
有同事偶爾會善意提醒一下,她每次都是不屑一顧的樣子:我上班這麼辛苦,買點貴的東西犒勞自己不是應該的嗎?
根據她的說法,她就是這樣打小被寵到大的,看上什麼東西只要開口,父母從來沒有不依,也不會找任何借口不給。
《詩經》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可憐的父母啊,為了養育子女多麼辛勞)。
做子女的,縱然做不到以同等的愛回報他們,最起碼這種三觀不正的「白眼狼」、「啃老族」、「吸血鬼」總是不成夠為之的吧。
大多數父母的要求和心愿其實很小,小到只需要在他們年老的時候端一碗湯、喂一口飯,生病時考慮他們的疼痛、卧床時想著他們的不便,就已經足夠了。
可是,這最後的願望竟被自己多年的無私給毀了,因為兒女獲得了這樣一個信號:不管我做什麼,你都會這樣愛我,都會為我付出、替我著想,這是你自願的,那麼我即便不對你好,你也不會有什麼怨言。
這是那些不配為人子女的過錯,更是父母在一開始就犯下的錯誤,因為他們沒有給孩子正確的親情導向。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從小就對孩子有所引導,教育他們:我養你長大,不要求你一定功成名就、出人頭地,但是一定要懂得感恩。
這是所有為人子女理應盡到的本分。
END
蘋果用戶讚賞專用通道
TAG:竹葉瀟瀟水迢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