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什麼是克羅恩病的「達標治療」?

什麼是克羅恩病的「達標治療」?

臨床醫生所熟悉的臨床癥狀,只是克羅恩病(CD)的冰山一角。醫生可以控制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出現癥狀的更深層的原因是存在炎症疾病活動。然而,患者的癥狀與潛在的炎症活動可能並不相關。

比較沒有癥狀和出現臨床癥狀的炎症性腸病(IBD)患者內鏡檢查結果時,內鏡下病變與癥狀並沒有很好的相關性,因此應檢查其他疾病活動標誌,如黏膜疾病活動、黏膜潰瘍、組織學指標及生物標誌物。

到底克羅恩病的治療目標有哪些?如何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目標?請看下面這篇文章。

CD患者的臨床治療目標:

從病人的角度來看,目標為控制癥狀和提高生活質量;

對於兒童患者,評估生長和發育很重要;

黏膜癒合是長期療效良好的指征,使用SES-CD評分檢測;

內鏡表現和組織學疾病活動是理想的補充指標。

黏膜癒合與CD的長期結局改善相關:

僅控制癥狀,患者生活質量將有改善,但並不影響疾病的長期活動。達到黏膜癒合可以提高長期緩解率,減少住院和手術。

2016年發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雜誌的一項系統綜述,分析了活動性CD患者,治療達到黏膜癒合的患者,長期緩解率更高,手術率更低。

AGA CD治療的臨床路徑

--評估患者的炎癥狀態:

AGA CD治療臨床路徑

--活動期患者的治療:

設置不同的治療目標

將會有不同的疾病結局:

以臨床應答為目標,關注的只是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結果可以改善日常生活質量,但不影響長期治療結局。

以治療達到臨床緩解為目標,目的是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正常,可以在一年內降低住院率。

以達到深度緩解為目標,住院率和手術率都將降低。深度緩解是指:癥狀控制和生物標誌物正常,內鏡下黏膜癒合。

2015年在Am J Gastroenterol雜誌上的關於IBD治療目標選擇的STRIDE文章,由28位IBD專家根據系統綜述和專家意見,制定了IBD治療目標共識。共識指出CD的治療目標包括患者報告結局:無腹痛、腹瀉、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

內鏡下黏膜癒合:內鏡下無潰瘍,如果無法使用內鏡,則需要影像學檢查無病變。

評估的頻率:根據患者的癥狀,最短可每3個月評估一次,至少每6-12個月評估一次。

評估生物標誌物,可作為補充。

一項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CALM研究),發現成人中重度CD患者,採用達標治療的方法,與傳統組相比,內鏡結果和深度緩解比例更高。達標治療組患者根據癥狀或者C反應蛋白(CRP)/糞鈣衛蛋白(FC)水平調整藥物劑量。傳統組患者僅根據臨床癥狀調整。48周時,達標治療組的患者內鏡結果顯著改善,更多的患者達到了無激素臨床緩解的臨床終點。

與患者共同決策治療目標:

與患者討論治療目標很重要。患者需要明白,治療目標不僅僅是控制癥狀,還包括改善內鏡和生物標誌物等,從而改善長期結果,並將手術的風險降至最低。

與患者在治療目標上達成一致(比如提高生活質量、避免手術和住院率),協商治療辦法並跟進治療計劃。使用客觀的疾病監測工具來評估和交流疾病活動。

總結:

CD是一個進展性的疾病。篩選出具有預後不良高危因素的患者非常重要,合適時機給予有效的治療也很重要。

使用流程推薦的治療方案能優化患者的結局。

根據患者疾病特點和預後分類。在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早期使用更有效的藥物。

患者報告工具和客觀的指標可以用於持續的疾病活動性評估及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從而達到達標治療的目的。

來源:IBD學術情報官

作者:Stephen B. Hanauer(美國西北范伯格醫學院)

關注消化,「腸」想「胃」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分子標誌物對II期和III期結直腸癌術後隨訪策略的影響
炎症性腸病的誘導緩解策略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