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不知道,醫療分隊種點菜有多不容易
文圖 / 斑竹壋杆子
和每一批維和人員一樣,面對任務區蔬菜短缺的狀況,依靠的都是大家群策群力,墾荒種地,自給自足。
剛到任務區,前批隊員留下了一小塊菜地,可能因忙於交接準備,有幾天沒打理了,裡面雜草叢生,幾近荒蕪。幸好還有散落的犁耙、鍬鎬、鐵鏟等生產工具,庫房裡也有現成的蔬菜種子。
交接時,正值雨季,野草生命力旺盛與頑強,準備墾荒的營前東北角荒草普遍沒膝,有的地方過人頭頂。多能手、警衛班班長庄寧寧頂著酷暑,用打草機一寸寸將草打平。草根密織,且土地板結,人力開挖太費力、耗時,而且難以達到種植要求。
這也難不倒我們種菜的心。大家嘗試琢磨出「機械耕種」法,用汽車絞盤帶動鐵犁翻地。不過理論上很美好,可是忙乎了半天,只是淺淺的翻了那麼一小片,效果不理想。旱季的腳步聲一天天臨近,眼看種植黃金期一天天過去,急煞眾人。
終於有一天,工兵兄弟開著大型挖掘機過來支援,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不出半個時辰,一大片帶著泥土芬芳的紅壤呈現在了大家眼前。
地準備好了,下一步即是有效的實施生產承包責任制。首先將地平均分配給各班組,各班組再根據自己具體情況分配給個人或小組或集體分工耕種。沒有現成的經驗,擬種的蔬菜品種因地制宜,邊嘗試邊改進。
初始耕種的那一陣子,上班前、下班後的早晚,地里人頭攢動,熱火朝天。就連之前在城裡長大,身上沒有半點「泥腥味」、甚至「五穀不分」的女生也是興緻勃勃的擼起袖子,不怕糞泥粘手濺身,不怕昆蟲繞足染身,大幹特干,當起了臉朝紅土、背朝天的「農忙人」。除草根、整土、壟溝、播種、育苗……缺胳膊少腿的生產工具大家用起來照樣嚯嚯有聲;正點穿淺口迷彩鞋、下班換深筒雨靴入菜地,成了官兵們鐵打的作息規律。
大家萬里迢迢跑到非洲,鉚足勁,熱情洋溢開發這片紅壤的場面儼然就是當年南泥灣精神的延續。
蠻幹加巧幹,為了保持大家種植的積極性,將這塊菜地好好的利用下去,領導們繼續想方設法:首先,請有種植經驗的庄班長等人,無論田間地頭正忙時,還是茶餘飯後閑暇間,幫大家答疑解惑,做技術指導,解決大家種植期間遇到的困惑與難題。
其次,隊里派專人,派人外出購買牛糞,供大家施用。後來又修建了發酵池,廢物轉肥料。以改善土壤養份,便於種植。
再者,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目前的旱季,除了部分生活用水,司機班的小夥子們每天出營幾趟,拉回水來灌入水罐,供大家澆地。
然後,本著個人或小組種植,集體享用的原則,鼓勵大家將勞動所獲積極上交炊事班,並做好認真登記,及時在微信群里公開。
在經歷了一遍遍播種、培育、澆水、施肥、養護等多個環節及時間磨鍊後,大家不僅勞獲了育兒般的種植經驗與豐收的喜悅,還在勞作中播撒了汗水與愛心,在勞作中展現了穩固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勞作中排遣了遠離故土,對親人思念的苦悶……
如今,這片凝結汗水與希望的「生態園」正源源不斷的將豐收的喜悅回報給大家,大夥在喜滋滋的品嘗自給自足的果實的同時,也將菜地帶給自身的點點滴滴融進了這段寶貴的維和履歷里。相信將來回歸故里,溫存時刻,這些記憶碎片,如同燦爛星河裡的一個個小亮點,照亮自己來時的路,也會給未來播撒片片光明。
TAG:精忠藍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