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心手背的吳越關係

手心手背的吳越關係

如何在地緣政治經濟中維持適當的平衡,當屬生死存亡的大事,吳與越的殷鑒仍在。

小時候我是把「吳越」當成一個詞來看待的,因為當時看一些連環畫上,都將這兩個字連在一起,作為江南風景山水的文字說明。於我,吳越就成為江南的別稱。

後來逐漸年長,讀到司馬遷的《吳太伯世家》和《越王勾踐世家》,才鬧明白吳與越是兩個比鄰的諸侯國。

「吳王夫差矛」(左)與「越王勾踐劍」(右),均出土於湖北省並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認識並未止於此,多年後再讀這兩篇史論,會掩卷太息,吳與越的關係除了慣常的卧薪嘗膽的勵志雞湯之外,其實這裡面內涵了極其豐富的關係學,對今天的國際關係都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只不過尚沒有人從中挖掘而已。在眾多世家論述中,太史公之所以把《吳太伯世家》列為第一,起初自己很有些不解,但是當概覽完其他篇什之後,才揣摩出司馬遷的良苦用心。因為吳太伯這個人物很不簡單,他代表了某種春秋大義的發軔源頭,說他為萬世之表也不為過。司馬遷就是要在開篇之際,樹立起這樣一個愛恨分明的形象,作為後來僭越、弒殺和紊亂綱常的一面歷史鏡子。

吳太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嫡系長子,周為天子,照理說他有資格承襲大統。但他卻不惜文身斷髮,奔往荊蠻之地,遂讓位於季歷及昌,昌即後來的周文王,亦稱西伯。吳太伯落草荊蠻,自號句吳,是為吳國之始。

讀《吳太伯世家》與《越王勾踐世家》,要重點放在吳越關係上。彼此的同質性相當高,又有著地緣上的利害關係,長期以來卻由於伍子胥、范蠡等要臣在裡面攪合,由此衍生出多少貌合神離的故事,結果最後的結局是唇亡齒寒,同歸於盡。這給當代國際關係提供了一些啟示,如何在地緣政治經濟中維持適當的平衡,當屬生死存亡的大事,吳與越的殷鑒仍在。

作者言論自由,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Serverless遇上ServiceMesh,是珠聯璧合還是流於形式?
雍正通寶市場行情,有沒有收藏價值?怎麼能出手到好價位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