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雲樓及顧氏家族收藏介紹

過雲樓及顧氏家族收藏介紹

《 過雲樓及顧氏家族收藏介紹》

——Feb3rd, 2018

1

過雲樓名稱的由來

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自敘:書畫之於人,子瞻氏目為煙雲過眼者也。

2

關於顧氏

魏晉以來,蘇州顧氏即為本土世家大族,而明清以來各地顧姓後裔遷往吳地頗多,逐漸使得蘇州地區的顧姓來源支系複雜。

以顧文彬、顧承和顧麟士為代表的過雲樓顧氏一族亦是蘇州地區文化型世家大族的典型範例。不過,過雲樓顧氏卻並不是吳地土著顧氏家族。他們是元末明初時期,由徽州遷入蘇州的。過雲樓的顧氏以經營鹽務為家業,兼從事棉布和絲綢的外貿生意。進入清代中晚期之後,過雲樓顧氏逐漸開始邁上文化型世家大族的成長之路。

過雲樓顧氏的奠基人為顧大瀾,受封榮祿大夫。

時至清代同光年間,過雲樓第一代主人顧文彬橫空出世。

顧文彬

過雲樓第一代主人

道光十一年(1831)舉人,二十一年(1841)進士,曾任刑部主事,晚清「中興事業」的重要參與者。憑藉顧文彬在同光時期與政壇精英,特別是吳地其他各世家大族的密切交往和突出貢獻,過雲樓顧氏一舉成為清晚期蘇州名門望族之一,蘇州地區舉足輕重的文化世家,特別是書畫和古籍收藏領域獨樹一幟,為後世過雲樓顧氏的發展確立了方向。

顧麟士

過雲樓第三代主人

書畫名家

發揚過雲樓收藏

??在顧承與顧文彬於光緒中葉相繼過世後,第三代顧麟士承續起過雲樓鑒藏的家族傳統。

顧麟士,排行第六。生於同治四年(1865),卒於民國十九年(1930)。顧麟士秉承家學淵源,作畫一生,為清末吳門畫派餘緒之??名家。他不僅擅長繪畫,且精於鑒賞,論畫亦獨具見解。

光緒十五年(1889)顧文彬過世,其遺留書畫及家產被拆分傳予三位兒子,顧承一份再傳其子顧麟士。顧麟士通過古董商從中協調,把傳於另幾家的過雲樓書畫陸續購歸和繼藏,避免了過雲樓收藏拆分流散的危局。他在創辦「怡園畫集」之後,逐漸成為清末民國時期蘇州地區正統畫派的領袖式人物。?

顧篤璜

顧公碩之子

致力於崑曲傳承

1928年出生在蘇州,父親顧公碩,是過雲樓顧文彬曾孫;母親張氏,出自無錫望族。早年求學於上海美專,解放後任蘇州第一任文化局副局長,多年來以傳承崑曲和創建蘇劇為己任,為崑曲的傳承與保護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常年從事崑劇學術理論研究,著有《崑曲史補論》、《蘇劇崑劇沉思錄》等。主持編選了《韻學驪珠新編》、《崑劇選淺注》、《崑劇穿戴》,出版了2期《崑劇藝術》雜誌。

顧篤璜1960年嘗試排演崑劇現代戲《活捉羅根元》,1966年排演《焦裕祿》,1982年與錢纓等一起重建蘇州崑劇傳習所,面向全國招生,至1985年先後舉辦了11期學習班。先後有崑曲專業、業餘工作者及其他文藝工作者338人次參加學習。1985年離休之後,正值傳統戲曲處於困境期,他不惜變賣房產籌集經費,為延續崑曲藝術事業而艱辛拚搏著。

顧承

過雲樓第一代主人

主持營造過雲樓、怡園

顧文彬有三個兒子:長子顧廷熏、次子顧廷熙、三子顧廷烈(承),都在顧文彬生前去世。其中,三子顧廷烈(承)雖然壯年摧折,但受家風熏陶繼承家業,成為過雲樓收藏創建進程中的重要人物。顧承(1833—1882),同治七年(1868)生,光緒八年(1882)早逝,時年50 歲。顧承從小就具有藝術天賦,除書畫外,顧承雅好廣泛。同光年間,顧文彬常年在外做官,過雲樓的收藏整理多倚重顧承的活動。顧承因購藏書畫所費難免過巨,但顧文彬從未乾涉,還去信囑咐其可放膽購買,足見對顧承眼光的信賴。後來顧承協助顧文彬精心撰著《過雲樓書畫記》,為後人留下一部精研獨到的書畫著錄。同樣,在光緒初年,顧承亦傾盡心力籌劃營建怡園和過雲樓,為顧氏家族的收藏活動開闢出新的人文景觀。顧承對於過雲樓收藏中流砥柱般的意義正展現於此。?

顧麟士五子

則明(早殤)、

則久(號公可)、

則揚(號公雄)、

則堅(號公柔)、

則奐(號公碩)

顧公可於東吳大學肄業,從俞粟廬學崑曲。公雄、公柔、公碩都遺傳祖上能書善畫的基因。顧公柔不僅擅長山水畫,又精於建築裝潢設計,偶然亦作西洋水彩畫,而且是位社會活動家,參加籌組蘇州畫賽會和蘇州美術會。顧公雄擅長山水畫,顧公碩能書善畫、精於鑒賞。重視鑒藏的顧氏家學滋養了一代又一代顧家人,實現了顧文彬以過雲樓之書畫藝術「益吾世世子孫之學」的願望。

在動蕩的抗戰年代,為了保存過雲樓歷代珍藏,顧公雄和顧公碩兩兄弟在上海節衣縮食、艱難度日。他們隨便賣掉一件藏品,就夠他們全家吃用好多年了,常人是無法理解

他們身上所堅守的那份責任的。

新中國成立後,顧公雄之妻沈同樾和子女們於1951 年和1953 年向上海博物館兩次捐贈393 件書畫、明????刻善本和罕見稿本10 多部。1952 年,顧公碩被聘為蘇州市文管會專職委員、市文聯國畫組組長。1960 年成立蘇州博物館,被任命為副館長,兩年後又兼任蘇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他認為藏於私不如藏於公,將珍藏的元王蒙、明文徵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等傳世珍品和清代刺繡等文物124 件無償捐給蘇州博物館。

顧氏後人像他們的祖輩一樣完全沒有著眼於藏品的經濟價值,不但在戰亂中不遺餘力地保護,而且絕大部分捐給國家,使得私家藏品得以???

面向人民大眾,比起先人來他們的目光和心胸更為開闊。

?

3

關於怡園

怡園,原為明代弘治年間禮部尚書吳寬的舊宅——復園。顧文彬購得該園後進行了修繕和擴建,由顧承主持營造,邀「海上四任」之一的任阜長參與設計。園中水池效法網師園,假山學習環秀山莊,洞壑參考獅子林,旱船取法拙政園,是故怡園能博採眾長,成為園中精品。

怡園園名由顧文彬親自擬定,他在給顧承的信中寫道:「園名,我已取定『怡園』二字,在我則可自怡,在汝則為怡親。」怡園建成後,便成為江南名士雅集之地。

了解更多怡園美景,

可點擊《蘇州的園——憶怡園之往昔》

4

關於書畫

《吳郡真率會圖卷》

紙本 設色

縱42.5厘米 橫1003.5厘米

蘇州市檔案館藏 顧篤璜捐贈

從光緒四年起,顧文彬與潘曾瑋、吳雲等人輪流在各自園林中舉辦真率會,初為五人,後擴至六人、七人。此圖作於清光緒六年,由胡芑孫寫照,任薰補景,描繪當時雅集的場景。畫中十人,三童子之外,凡老者七人,即真率會七老。從左起依次為顧文彬、彭慰高、沈秉成、吳雲、潘曾瑋、勒方錡、李鴻裔,面目如生,展卷不由令人懷想當年的風雅。卷前由吳雲題引首,卷後有顧文彬、彭慰高、吳雲、李鴻裔、沈秉成、潘遵祁等六家題記。

《元人七君子圖》

元 紙本 水墨 縱36 厘米 橫1010 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 顧篤琨捐贈

墨竹以北宋文同為宗師,至元而集其大成。此卷集元趙天裕、柯九思、趙原、顧安、張紳、吳鎮等六人所畫墨竹而裱於一長卷中,其中柯九思兩幀。或叢竹煙籠,或老乾斜出;或為龍角,或為紆竹;或作推蓬,或如鳳尾;形態萬千而逸筆橫出,堪稱一部具體而微的元代墨竹簡史。此卷曾經徐守和、張見陽、喬崇修、蔣光煦、李鴻裔、顧文彬遞藏。現卷前有蔣光煦和吳大澂題籤,又有喬崇修、張廷濟、吳昌碩三段引首。原卷後裝有盛麟、倪瓚等八家題詠,後被割移(現藏上海博物館)。又原卷尚有顧安一幅佚去,顧文彬配入家藏吳鎮一幅。繆曰藻《寓意錄》卷二、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卷六著錄。

鑒藏印:「項墨林鑒賞章」白文印、「見陽子珍藏記」朱文印、「蔣光煦審定」白文印等。

5

關於古籍和碑帖

古籍善本,前兩代主人顧文彬、顧承父子已有之。只是作為一般閱讀、研究之參考。至第三代主人顧麟士,方才真正著力於古籍蒐藏。第四代顧公雄、顧公碩兄弟,雖有零星購置參考書,功績多在守成、保藏。

過雲樓的古籍現狀

1992年,通過蘇州古舊書店,收購顧氏大約四分之三的善本。

2012年,北京匡時拍賣競得大約四分之一的藏書,最著名的就是宋刻《錦繡萬花谷》。

6

關於碑帖收藏

第一代主人顧文彬便十分重視對善本碑帖的蒐藏。

《過雲樓書畫記》凡例中就談到當時收藏善拓一百餘種,列舉有《九成宮醴泉銘》、《定武蘭亭》等。

顧鶴逸也對碑帖情有獨鍾,除《過雲樓續書畫記》外,曾有意撰寫《因因庵石墨記》,惜未見成書。

GIF

今日觀眾互動主題

款題:「凈德氏」、 「華鬘」等;鈐印:「凈德」朱文印,「禾亭」白文印」、「青園「白文印等。卷後有郭麐、顧文彬題跋。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卷九著錄,顧文彬考證此冊乃鼎革後所作。

鑒藏印:「蝯叟眼福「朱文印、」顧子山秘篋印「朱文印。

《梅竹山水圖》

陳洪綬 胡華鬘

此冊八開,其中陳洪綬四開:一作雲山飄渺、一作湖山漁隱、一作湖山叢樹、一作奇石翠竹。山石皴筆或圓或方,意境荒寒;竹石則玲瓏瀟洒,秀逸十足。各鈐「悔遲」白文印、「學畫山堂」朱文印、「章侯」朱文印等。姬人胡華鬘則畫梅花四開,或老乾橫斜,或倚石為伴,或嫩梢凌空,枝幹或勾或寫,花瓣或圈或點,意趣古澹,蓋有意學老蓮筆致。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常好修 的精彩文章:

TAG:為常好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