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食在年味·腊味

食在年味·腊味

鄧小炎的無象空間

點擊下方音頻,聽取樂曲《步步高》

今日去超市,亞洲食材幾乎佔領了促銷區地盤,欣喜之餘突然想起:過了臘八就是年,而今已是十八!年關將近,國內年味兒該是日益漸濃了吧。離家雖萬里,文字總關情,身處異國他鄉的我就用文字來儲存舌尖上的那抹年味吧!

臘八對於我這個南方人來說,並沒有多少存在感。第一次聽聞臘八粥已是上大學,那時候還以為臘八粥是和著臘肉一起熬的粥,至於臘八蒜,我還是今年通過朋友圈才知曉其為何物。 不管怎樣,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一過,對於我家鄉的人來說就意味著籌備年貨的開始。

年貨集市

眾所周知,湖南人無辣不歡。可又知,他們無臘也不歡!少了腊味兒的年總覺著不像是在過年。宜早不宜晚,臘肉應該是最早備制的年貨。過早,臘肉熏得太干,口感太硬,煙熏味兒太重;過晚則熏制太急,外頭熏幹了,裡面還不到時候,趕急熏出來的臘肉,沒有嚼頭,肉質偏酸,腊味兒不足。因此差不多臘八一過,各家各戶就得開始為各自的腊味兒操心了。

當然,臘肉的種類不僅局限於臘豬肉,只是湖南以食豬肉為主,我們口中的臘肉即為臘豬肉,至於牛肉雞肉等,我們則喚其全名「臘牛肉」、「臘雞」,腊味兒的合集我們則用「臘菜」一詞統稱。在家鄉,常見的臘菜有:臘肉,臘牛肉,臘雞,臘鴨,臘魚,臘腸,臘肝,臘豬腳,臘豆腐,當然還有一個另類:豬血丸子(血粑)。

腊味大家族

選材 · 天地人的結晶

製作臘肉的第一步則是要選肉。豬腰上的排骨肉為上選:最外層是厚實的豬皮,往裡肥瘦相間,層層疊加,最裡頭是如拱橋的排骨,骨肉相連,筋肉相依。豬腿肉和豬屁股上的肉就次些,肥的比例太少,口感帶柴。小時候,村子裡頭會有不少人養家豬。從年頭養到年尾,就為著這口年味兒。而如今大傢伙通常是去鎮上買肉。相比豬棚里飼料養的豬,家豬以粗糧蔬草為食,餵養周期長,肥瘦相宜,皮質厚實,肉甘甜融口。用家豬製作的臘豬肉自然更勝一籌。至於臘牛肉,則更是是買的多。牛肉價格貴,農家人每年到底還是會置辦一點,新年待客,只為給親朋好友們嘗嘗。臘魚也是買的多。村子裡有魚塘的人家,在臘月里門檻幾乎都要踩平。哪家哪戶要幾條魚,他們不敢含糊,畢竟鄉里鄉親的。一到捕魚那日,大傢伙兒都早早地前來,生怕自己中意的魚領到人家家裡去了。鄉下小規模魚塘里養的魚,草料吃的多,活動空間大,肉質緊實,口感鮮美,做出來的臘魚自然也差不到哪兒去。臘雞臘鴨該更是自家餵養的。一般十月中秋時節,農家人就開始為過年的雞鴨操勞了,估算著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要給兒女或是親朋的,清早放籠,晚上收籠,投食喂葯,就等著年關。這種城裡人買都買不到的走地穀物家禽,即使成了腊味兒也能留住其精華。

肥瘦相間的五花臘肉

豬耳·膠原蛋白的華麗轉變

熏制 · 時間與經驗的考驗

臘菜的製做不僅要掌握好時間,選擇好原料,火候的掌握更是至關重要。記憶中外公熏制臘肉,先是處理食材,肉一塊一塊均勻切好,雞鴨以及動物內臟則通常為一整個為單位,溫柔卻不失力道地給他們鹽浴按摩,然後用棕櫚樹葉或者麻繩串好,風乾至無水滴,便把他們放入熏籠中,底下微燃的木渣盡情的釋放煙香。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熏制臘肉也一樣,急不得,用文火慢慢熏烤,把握好添加木渣的時辰,避免時而火大時而火小。因此前幾日最是上心,當然,講究的人家木渣也是有區分的,柏樹,桃木為佳,再添入橘皮,這樣殉職出來的臘肉會有一種獨有的清香。估計農家人的睡夢裡都是他們的心肝臘肉,生怕出了半點差錯。待到臘肉差不多八分好的樣子,便可以把它們移至別處。鄉里人家都有大灶台,半好的臘菜便掛在灶台的上方,充分利用平時燒火做飯的煙氣繼續熏烤。這時候就大可不必費心費力了。只等新年一來,取之待客,亦或成為回贈佳品。

正在風乾的草魚

臘腰排·虎背熊腰

暢享·食物與食物的相遇

臘菜做好了,湘里人家又是如何享用的呢?湘菜中有道名菜,叫「腊味合蒸」。酒店裡的做法稍許複雜,需用豆豉,干紅辣椒,料酒,薑片等調汁,然後淋在焯燙並切好的臘菜中,大火蒸制,臘香濃重,咸甜適口,柔韌不膩。而樸實的農家做法更為簡單:熱水洗凈,焯燙,切片裝盤,放入蒸籠,大火,出鍋。這種做法原汁原味,及其考驗製作人的手藝!我吃到過最好吃的臘肉,當屬二奶奶家的,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文字來形容它的美味,想像一下一個武漢人對某碗熱乾麵讚不絕口,亦或是某個北京人像外地食客一樣地塞著烤鴨,大概就是那樣地好吃吧!爸爸說二奶奶的手藝幾十年來從未失手過!當然,在我的家鄉,腊味合蒸這道菜是要配甜酒,一起作為前餐。我們那兒過年有個講究,吃飯前先擺上臘肉,端出甜酒。我們所說的甜酒就是用糯米發酵所做酒釀,有些地方稱之為米酒,然而米酒對於我們而言又是另有所指,後文中會有提到,這裡就不再多述。小時候,我不愛喝湯水,專吃裡頭的酒糟。桌上的筷子對於我們小孩兒來說也是擺設,我專愛用手去抓肉,然後把肉一條一條撕開來吃,吃完之後再把指尖放嘴裡舔一舔,回味無窮。臘豆腐嚼勁十足,也是我的愛,而大人們卻更偏愛臘腸和臘肝。媽媽對外公做的臘肝,回憶里滿滿都是誇讚!

腊味合蒸

甜酒

腊味除了蒸,最家常的做法就是炒。焯水切塊,熱油爆姜蒜,腊味下鍋,大火翻炒,摻水煮透,青椒蒜葉,翻炒收汁,完美!下飯下酒,皆是神器。當然還可以和蔬菜搭配,比如筍,芹菜,藠頭。春的清爽與冬的濃郁一相遇,便勝卻人間無數!不僅與不同蔬菜搭配口感不同,上不同的辣椒口味也是大有千秋的。干紅椒,干白椒,青椒,小米椒,酸辣椒,酒泡紅椒,剁辣椒,辣椒灰(面)各有各的味道,至於如何搭配,各家有各家的喜好,但不管怎樣,辣椒總是有的,無臘不辣。我最愛要數炒辣牛肉,臘牛肉切成薄片,老薑切絲,冬筍切片,配上干紅辣椒,最後上點香菜葉或蒜葉,香,辣,咸,鮮!炒臘魚也不錯,酒泡紅椒或是酸辣椒是臘魚好搭檔,臘腸和酸蘿蔔算是絕配,臘雞和芹菜是一家。。。

鮮春與臘冬的相遇

豬血丸子

無腊味,無年味。臘菜的大家族裡還有一位特殊的成員:豬血丸子(血粑)。

豬血丸子,俗稱「血粑」,亦稱為「血粑豆腐」。顧名思義,既稱之為丸子,形狀必然似球狀;名字帶「血」,原材料肯定少不了豬血。之所以將其單獨成段,只因其為寶慶邵陽所獨有,是真正的本土特產。其「血粑」之名用於大多數贛方言區,如我的老家武岡洞口一帶,「豬血丸子」則通用於湘方言區,尤其是以市區土話為主的地區如邵東、邵陽、新邵等地。除了名稱的稍稍不同以外,做法、口味無明顯差別。

豬血丸子通常為男人的拳頭般大小,底部稍平,面部為橢圓狀。外人見其第一眼,估計再優雅的文人也只能用「那個黑乎乎的一坨」來描述心裡的疑問吧。外表的黑黝掩蓋不住內心的紅潤。表皮經過時間的熏制,雖然留住了煙的香味但也染上了煙的色彩。一刀切開,豆腐的平滑,肥肉的剔透以及豬血的鮮艷一覽無餘。表皮焦韌,既有嚼頭又可確保在翻炒時內部不鬆散。內軟外韌,葷素相間,鮮臘互補,風味獨特!

快要熏制好的丸子

丸子的製作,程序並不複雜,但選材和配比是決定丸子口感的關鍵。要想做出好吃的丸子,至將就不講究絕對不行。豆腐,需得用當年所產的新鮮黃豆所制,新鮮偏嫩滑的北豆腐為佳;豬血,新鮮的就行,何為新鮮:剛宰殺,活豬,未凝塊;豬肉,五花肉為首選,其中肥多瘦少的五花肉最佳,肥瘦比例七三開,二八分,還是全肥那就得看個人口味了。主料齊了,配料也少不得:橘皮,生薑,大蒜,辣椒,香油通通排排站好。至於所有食材的比例,我這個只有紙上談兵的人無法告知,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也無法說出精確的數字,畢竟中國美食從來都是以「適量」為單位的,至於怎麼個適量法,就得自己去琢磨掂量了。所有材料備齊,一起擠碎、攪拌成泥團,用手隨性地滑走一團,在兩手的手掌間大致握成圓形,再經過左右手掌間來回地晃動,一個橢圓的肉球就有模有樣了。一個個肉球均勻整齊地碼在木板上,再將表面抹上一層油,讓它們盡情地享受兩天日光浴。待到皮膚乾爽起皺,再一起移至熏架。從材料的準備到烘烤,大約需要二十來天的樣子,既不能熏得太短,也不能熏得太急,成功與否,一切全靠經驗!

一家老小齊上陣

穿睡衣作便裝也是邵陽特色

丸子完美出爐後該如何享用?或蒸或炒,一切隨意。洗凈切片,大火蒸制,下酒伴粥,美哉樂哉!芹菜香菜大白菜,就地取材;青椒花椒各種椒,切好就燒!自製的丸子配上剛從地里摘取的蔬菜,酒店裡精美絕倫的擺盤,各式調料的佐伴,也敵不過農家隨意的一碗香!自然的味道和人的溫度才是食物的靈魂!

菜無定法,隨心隨性

腊味飄香,年味正濃!關於腊味兒的文字到這裡就告一段落,打包好記憶,趕緊去體驗舌尖上臘香流動的幸福吧!

食色,性也

祝大家周末愉快!

鄧小炎的無象空間

吃吃喝喝聊聊浪浪,走走停停聽聽寫寫!

鄧小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小炎的無象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鄧小炎的無象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