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最惡毒的團體犯罪,罪犯竟然是……

史上最惡毒的團體犯罪,罪犯竟然是……

前段時間,一樁十年前的強姦案被澎湃新聞挖了出來,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未成年少女湯蘭蘭在7~14歲間,被多名熟人強姦和輪姦。2008年10月3日,14歲的湯蘭蘭寫信向警方舉報,當月底村裡16人被抓;最終包括其父母在內11人獲刑。

對於這起性質惡劣的強姦幼女案件,澎湃記者卻選擇從湯蘭蘭「改名遷居」「不知所蹤」的角度,質疑了案件的真實性,試圖給眾人「翻案」,甚至在網上po出湯蘭蘭的戶籍信息,呼籲網友「尋找」湯蘭蘭。

為什麼會選這麼刁鑽的角度進行報道?

是因為案情太過恐怖和離奇,老百姓們不敢相信嗎?

在湯蘭蘭的舉報信中,她從七歲開始,被「父親、爺爺、叔叔、姑父、老師、村主任、鄉鄰等十餘人強姦、輪姦」,前後整整7年

第一次看到新聞的人,內心恐怕都多多少少有些疑惑——真的有可能嗎?法治社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集體作惡?7年間沒有其他人發現和報警嗎?

看完這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美國電影,你們可能會發現,對於集體惡行這件事,大部分人可能都被「善良」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力。

美國田園下的罪惡

An American Crime

西爾維婭·萊肯斯(Sylvia Likens)只是個普普通通的16歲少女。

GIF

因為父母工作的緣故(遊行嘉年華工人),西爾維婭不得不跟著家人不停搬家。每當父母外出工作時,她就和罹患小兒麻痹症的妹妹珍妮暫住在親戚家。

直到1965年7月,隨工作搬到印第安納州的萊肯斯夫婦,決定將16歲的西爾維婭和15歲的珍妮寄宿在一個叫格特魯德·班尼茨維斯基(Gertrude Baniszewski)的女人家中。

誰也沒有想到,西爾維婭就此墮入了絕望的深淵

格特魯德面容憔悴、身材瘦弱,經歷過幾次失敗的婚姻後,她獨自撫養著7個孩子,一家人過著貧苦的生活。

西爾維婭的父親並不知道格特魯德一家的情況,他們只在教堂見過幾次面,知道彼此的女兒在同一所學校上學。

但當格特魯德「好心」提出願意以每周20美元的傭金照顧兩個女孩的時候,父親輕易就同意了。

起初西爾維婭過了幾天好日子,幾個同齡的女孩子輕輕鬆鬆就打成一片。

然而一筆傭金沒有及時送達,憤怒的格特魯德就將怨氣發泄到了兩個女孩子身上。

西爾維婭心疼妹妹珍妮,代替她承受了鞭打。

雖然支票很快就送達,但格特魯德已經漸漸露出了獠牙。

隨著格特魯德的女兒寶拉(Paula)懷孕事件發酵,西爾維婭的噩夢才真正開始。

意外懷孕的寶拉和西爾維婭分享了秘密,並懇求西爾維婭替她保守秘密。

西爾維婭一直守口如瓶,但在她看到寶拉的渣男試圖動粗時,情急之下講出了寶拉懷孕的秘密。

自此寶拉就記恨上了西爾維婭,並對母親撒謊說西爾維婭在學校散布她的壞話。

本來就看西爾維婭不順眼的格特魯德開始處處針對她。

先是鼓勵寶拉動手報復西爾維婭。

接著又指控西爾維婭撿汽水瓶還錢的行為是「偷竊」,將煙頭掐熄在西爾維婭手背上,並威脅她不準向父母告狀。

寄人籬下的西爾維婭只能低頭。

但隨著周圍的男孩子們開始對西爾維婭獻殷勤。

一家人望向西爾維婭的眼神又越發冰冷起來。

在格特魯德眼中,西爾維婭已然是一個「蕩婦」。

她逼迫西爾維婭將可樂玻璃瓶塞入陰道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最後氣急敗壞地命令男孩們將西爾維婭關進了地下室。

GIF

自此,西爾維婭再也沒有出來過。

在母親的示意下,格特魯德的孩子們開始變著花樣地折磨西爾維婭。

他們帶同學回家,向他們示範如何用煙頭燙她。

把她當成可以隨意踐踏的玩偶。

GIF

喪心病狂的格特魯德甚至用燒紅的鐵絲在西爾維婭肚子上刻字——「我是妓女 並以此為榮」

1965年10月26日,西爾維婭在地下室里停止了呼吸,她死於腦出血,休克,和營養不良。

誰能相信,一個16歲的少女能被一個女人和一群孩子活生生虐待致死呢?

最讓律師不能理解的是,西爾維婭的本來有很多機會可以獲救。

但是沒有一個孩子提出異議或者報警。

在法庭上,格特魯德的孩子們都表示自己只是在聽從母親的命令。

妹妹珍妮則表示是受到格特魯德威脅,害怕變得和姐姐一樣。

格特魯德的鄰居們曾不止一次聽到少女的慘叫,但這些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們卻選擇不要「多管閑事」

直到事情暴露,人們才後知後覺開始談論之前忽略掉的「小細節」

在每個人的故事裡,他們都很無辜。

將女兒交給到一個剛認識幾天的女人照顧的父親沒有罪,因為她承諾過會「好好照顧孩子」

參與虐待的孩子們自認沒有罪,因為他們只是聽命行事

忽略了幾個小細節的鄰居們更沒有錯了。

只有格特魯德,這個邪惡的女人,該承擔所有的罪行。

但這個案件的兇手真的只有格特魯德一個嗎?

當時負責這起案件的檢察官稱它為「發生在印第安納州的最可怕的群體性犯罪事件」

在西爾維婭事件中,除了可惡的格特魯德,寶拉的謊言、妹妹的懦弱、鄰居的冷漠、孩子們的盲從都是害死西爾維婭的因素,每個涉案人的手中都沾滿了少女的鮮血。

但在審判時,他們卻堂而皇之地坐在旁聽席上,正如同他們一直扮演的旁觀者角色一樣。

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說過,「因為人多勢眾而一時產生的力量感,會使群體表現出一些孤立的個人不可能有的情緒和行動」,他們意識到自己「肯定不會受到懲罰」,所以「群體很容易干出最惡劣的極端勾當」。

從納粹集中營到校園集體霸凌到網路暴力……這種由群體性狂熱所誘導犯下惡行數不勝數。其中最讓人細思極恐的便是參與者的普遍性,在正常的環境中,他們也不過是同你我無二的普通人。

西爾維婭案件的參與者不少都是人們眼中「天真爛漫」的孩子,這就讓這起案件中暴露出來的赤裸惡意顯得更加觸目驚心。

人性禁不起環境的撩撥。大部分時候,人們只要縮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就可以做個普通的好人;但這種盲從性也會在特定的環境下使「普通人」變成恐怖的惡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鱉 的精彩文章:

美國犯罪故事這一季有點「色」

TAG:影視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