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知識源頭,習得知識鍊金術
網路不缺好文章,但缺乏刨根問底的好奇心,網路不缺好知識,但缺乏對好知識的深度思考。如何才能知識煉金?李嘉文從《人性與暴力》細讀開始,深挖知識源頭,得出深度思考總結,堪稱追溯源頭知識的最佳實踐。
最近經常翻看陽志平老師的雄文《人性與暴力——論智力侵略》,文中提到了兩組關鍵詞,第一組是信息與信任,它們是構成人類歷史的兩大基本命題,我把它們統稱為人類文明的脊樑;第二組是教育、技術、設計,即 TED,它們是改變世界的三大力量。這兩組關鍵詞給了我一個關於深度思考的啟發:就是以它們為源頭來梳理我的知識脈絡。
怎麼梳理?簡單來說,就是讓源頭多刷存在感。比如,當我看到一個新概念的時候,就問問自己:它怎樣跟這個源頭產生鏈接?能否用這個源頭來理解這個概念的內涵?比如,組織管理學上有一個科斯定律,認為公司的存在是為了減少交易成本。我就問自己:交易成本可否用「信息-信任」這個組合來理解?於是,我把交易成本理解為「交易雙方因為信息不對稱、不透明,以及信任程度不夠,所產生的成本」。這種還原式的概念思考,可以讓我們的思考更指向本質。
後來,我覺得五個關鍵詞有點多,想進一步化簡。於是,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信息、信任、教育、技術、設計,這五個關鍵詞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是什麼?
這時候,我想起陽志平老師在文中的兩句話:
「教育本質是人人交互;技術本質是機機交互;設計本質是人機交互。人人交互協議模糊,演化緩慢,迭代慢;機機交互協議清晰,容易制定;人機交互人物交互的核心點在發現新的可能。」
這裡的高頻詞是交互和協議,教育、技術、設計本質上都是基於協議的交互。協議,是信任的固化形式,交互就是信息的生產和雙向傳遞。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把協議與交互看作是這五個關鍵的「最大公約數」,將源頭進一步化簡為協議與交互。
提取了這個更簡潔的源頭以後,我發現它們是一塊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透鏡,幫我打通了對於很多事物的深度理解:
(一)產品部落的柳白猿同學在《感動背後,有怎樣的科學原理》的分享里,介紹了神經聯接(神經振蕩同步)、敘事傳輸說服機制、鏡像神經元這三種與感動產生有關的腦神經原理,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是人類的進化為人人交互(包括跨時空的人人交互)預設的基礎協議,這種協議讓人更容易產生理解與同理心,為信任奠定基礎。
(二)語言,本質上就是一種最基礎的協議形態,它使得人與人的交互能夠產生更多信息的流通、沉澱、創造。《人類簡史》曾經提到,正是受益於獨有的語言系統,人類才得以擴大自己的生態位,走向食物鏈的頂端。與其他動物簡單的語言不同,人類的語言至少有三大優勢:
能夠描述不在視線範圍內的事物,比如我剛才在什麼地方看到了一隻老虎,這隻老虎的體型有多大,它在吃什麼,並且和部落的同伴一起商量如果老虎突然襲擊的話,要怎樣抵禦。
能夠八卦,談論人與人之間或明或暗的關係,人類的社交正起源於此。
但最特別的一點就是,人類的語言能夠創造、傳遞、討論根本不存在的虛構事物,比如神話與宗教。
大規模人類合作正是建立在認同某種虛構事物和故事的基礎上。換句話說,人類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發明了虛構事物這種全新的協議類型。出於對虛構事物的信任,使人類突破了自然八卦團體的人數和時空限制,大規模的人力集結以及靈活合作成為了可能。
(三)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本質上就是一種大時間周期的底層協議,大家都無條件地相信一張製作成本只需要幾分錢的紙幣值 100 塊錢。換言之,貨幣的價值非常透明,溝通成本幾乎為零(因為你不用說服對方你手上拿的是 100 塊錢),這也是底層協議的優勢所在:介面清晰,規則簡潔,跨文化適用。
除了貨幣以外,還有一個對人類文明以及日常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底層協議,就是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張小龍在最近的微信小程序公開課里就提到:
「我覺得互聯網有一個特別偉大的發明,就是 www.web 協議的出現,使互聯網出現了非常大量的網站,而這些網站是可以在網路上被任何人可以訪問得到,我們可以去寫一個基於網路的應用程序,我們也可以通過網站去提供服務。 」
可以說,「介面清晰,規則簡潔,跨文化適用」的協議語言,極大地釋放人類在虛擬世界的創造力。人們在虛擬世界中,創造服務於各種需求的虛擬工具(互聯網產品),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快速流通,建立新的秩序與話語權。這一切的發生都依賴於 http 這種虛擬世界裡的空氣。
陽志平老師在《如何建立好的學習習慣系統?》提到:成本最省>空間最大>時間最短。從協議的角度來看,要創造出成本最省的習慣和方法,很重要的一步是建立「規則簡潔,跨文化(跨時空)適用」的協議。舉個例,宜家有一套全球通用的產品編碼系統,每一款產品都以八位數的序列號來命名。
這個命名系統本質上就是具有跨文化通用的協議。比如,我準備去巴黎工作兩年。臨走前,我在廣州宜家看中了一個書櫃,想在巴黎宜家購買。我只需要記下它的序列號,在巴黎當地的宜家門店就可以同款產品,無需額外學習「書櫃」的法語,省掉了不必要的搜索、溝通成本。
以上就是我對「協議與交互」的一些看法,期待大家也繼續思考,分享心得。
開智好文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