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兒個是小年,咱換個花樣給灶王爺抹蜜啦!
地標潮生活
地標的禮物
「二十三,祭灶王;二十三,糖瓜粘。」
日子過得是真快啊,明天就是臘月23小年了,
你家準備好給灶王爺抹蜜的糖瓜了嗎?
GIF
想必大家都知道為什麼要在臘月23吃糖瓜了吧?
說是臘月23這天是小年,灶王爺要回天庭彙報工作。
為了讓灶王爺能夠多為自家說點好話,人們就祭灶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讓灶王爺高高興興去天庭報一年家運。
如今,忙碌的我們,很難再像民謠中唱的那樣停下腳步,祭灶、吃灶糖。
幸運的是,還有一些人一直在默默地遵循這些傳統,讓我們能感受到絲絲年味兒。
麻糖又香又脆確實好吃,
但是一到小年時節,千家萬戶都是送麻糖。
而且灶(你)王(自)爺(己)吃了這麼多年了,確定不需要換個口味嗎?
今天,潮小妹帶你看看祖國各地那些為新年準備的甜食們。
1、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屬湖北黃岡市武穴縣的特色產品,香、甜、酥、脆,落口消溶,不沾牙,並能治咳潤肺。
武穴酥糖有個美麗的故事。
相傳明代萬曆年間,武穴鎮桂花橋有一董姓孝子與母相依為命。一日,母親偶感風寒,卧床不起。
因家境貧寒,無錢治病抓藥,他就自用芝麻炒熟研末,搖落院中新鮮桂花,以蔗糖浸漬,與芝麻末混拌,侍奉床前。
他的母親吃了幾天,竟咳止康復,且目朗神清,心舒氣暢。時人稱為「桂花董糖」、「止咳粹」、「孝母酥」。
後經作坊加工,歷代糕點名師不斷改進,於清朝道光八年定名為酥糖。
在武穴,拜年,就少不了酥糖。
過年回家,提一盒酥糖,是孝敬老人的最好禮品,是家人親情的傳遞,說說笑笑,暢談美好生活,心裡就像酥糖那樣甜蜜。
2、蒲江米花糖
在川西平原上,有一種人盡皆知的特色美食,是人們在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時必會互贈的禮品,它是蒲江米花糖。
蒲江米花糖又名豬油米花,舊時俗稱「谷花子」,在舊時,只有過年才能有口福能夠嘗到谷花。
谷花的製作,相傳發端於清朝中葉。秋收之後,人們開始製作陰米,春節前,再將民間手工藝人請到家中,將備好的陰米再製成米花糖,以備祭祀和年貨禮品之用。
在清朝光緒年間,蒲江米花糖還被選入宮廷成為宮中的一道點心。
「炒米糖開水」也是別有一番風味,被開水沖開的米花糖,糖水甜蜜有豬油的香味,而吸收了水分的米花口感軟綿,比較適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吃。
3、貴州鎮寧波波糖
鎮寧波波糖,香、甜、脆,色澤麥黃,是用糯米加工的飴糖和去皮炒熟的芝麻粉末為主要原料,加工製作而成。
當飴糖加溫至40℃時,加入芝麻末,這時飴糖就能層層起酥,在將起酥的糖皮捲成扁圓形狀,一個個潔白的酥糖就像春風拂盪的層層波瀾,故名為波波糖。
最關鍵的是波波糖清甜易消化,加上芝麻花生末後,香甜酥脆、入口即化。拿它當做過年伴手禮,送給家中長輩,給親情增加一份甜蜜!
4、三原蓼花糖
「僚,(關中方言,「好」的意思)僚得太!」
相傳,明末時,每值臘月,南方一帶的小販,利用當地盛產的優質江米(即糯米)製成年糕,運到三原,涇陽一帶去賣。
臨到年關,賣剩下的年糕不便帶回,寄存在親友家裡,掛在樓上讓其陰乾。次年來後,將其搗碎,和成條棒狀,用油炸後再賣。
這種隔年的陳年糕,經風露,又粉碎和成棒狀,經油一炸,內部蓬髮,體積膨大,吃起來酥脆香甜,人們稱其為「棉花糖」。
後來人們逐步摸索,在米粉中加一定的黃豆漿,使其更加彭松泡發,然後在表面粘上芝麻仁或白糖。就更別有一番風味,品嘗的人都交口稱讚:「僚,僚得太!」於是就成了「僚花糖」。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地方官吏將「僚花糖」作為地方名貴食品貢奉,慈禧太后大加讚賞。
慈禧見「僚花糖」的形狀酷似她在草原上見過的一種蓼花果實,覺得有趣,並取其諧音,取名為「蓼花糖」。
寥花糖製作繁瑣,民間傳統做法需經24道工序,且要半年時間風乾,實是美味難得。
拿一個蓼花糖送家人,滿滿的咬下去,甜香軟糯、絕對能撩到心裡去。
5、流曲瓊鍋糖
瓊鍋糖是一種陝西特色吃食,其正宗產地在富平縣流曲鎮。
瓊鍋糖準確寫法為「焪(qiong)鍋糖」,選用優質井水與上等精細小米蒸餾,與大麥芽漿攪拌發酵淋汁,用鐵鍋熬成糊狀 "灶糖" 取出冷卻,再在蒸汽加熱中反覆擰條拉扯,使糖色由黃變白如瓊。
然後與炒熟的白芝麻,再配花生仁、核桃仁、冰糖、白砂糖、果脯、陳皮等分層置於瓷缸內熱燜,最後混壓成餅,刀切成條,即成瓊鍋糖。
瓊鍋糖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不含蔗糖,好吃不發胖,太適合過年來吃了,嘻嘻。
綜合網路
今年小年來點與眾不同的新味道
灶王爺吃完都要為你打call哦~
今日話題
你們那裡小年吃什麼糖?
留言區等泥萌哦~
TAG:地標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