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天府之國,關於金牛蜀道,關於鳳凰山……這些千古佳話,你知道有哪些?

關於天府之國,關於金牛蜀道,關於鳳凰山……這些千古佳話,你知道有哪些?

天府之國

成都,擁有2300多年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都,浸滿歲月隨想的古村古鎮和蜿蜒逶迤的西南絲綢之路在山海之間穿行,牽引著歷史的回聲。這裡不僅是一座充滿古韻的城市,更是一個誕生傳奇和詩歌的地方。

「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

天子一行遺聖跡,錦城長作帝王州。」

這是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的詩句,說的就是關於成都金牛的歷史故事。

金牛區位於國家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中心城區的西北部,鍾靈毓秀,人傑地靈。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重首創、尊人本、喜兼容、善汲取,創造過輝煌的文明,留下無數古迹佳話。

如果說,千年蜀道打通了水陸交通,溝通了萬里國度。金牛大道穿越的金牛區,已經看不見古蜀道的石板路,但時代的機遇,則將更輝煌更長遠的歷史機遇,帶到了成都平原,斗轉星移,星河璀璨。

移民融合

造就千年古蜀文明

GIF

古蜀視頻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彷彿自古以來,成都就是自給自足、鮮與外界接觸的城市。但實際上,成都是古蜀文明的發祥地,2300多年「城址未變、城名未改、中心未移」,這足以說明成都的安定。

很多人並不十分了解的是,成都自古就是移民城。

GIF

古蜀視頻

公元前228年,秦滅趙,這時中原的許多富豪和工匠也大批遷徙進入蜀地,他們不僅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也帶來了先進的工藝技術,其中主要的就是金屬冶煉技術。卓文君一家也是自這時才來到成都。

公元1290年,四川在籍人口數僅有61萬。元末紅巾軍起義,湖北隨縣人明玉珍率軍入川,建立了大夏國。他帶來了20萬農民起義大軍和大批農民。而後,兩湖一帶戰亂不斷,大量湖廣人陸續移民四川。到了明朝初年的洪武十四年(1381年),四川的人口已由元末的幾十萬人上升到146萬。

歷經文化交流融合,成都獨特的地域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孕育積澱下的「思想開明、生活樂觀、悠長厚重、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質作為文化主流,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地名淵源

秦開蜀道置金牛

金牛道

雖然蜀道難,但蜀人卻從來沒有固守盆地,早在古蜀時代就有了隴蜀金牛道開鑿。秦王命人造了五頭石牛送給蜀王,謊稱石牛能日糞千金。貪財的蜀王命五丁力士開路,心迎石牛。道路修通了,蜀王迎來的不是能日糞千金的石牛,而是秦國的萬千鐵騎,於是蜀國滅亡了......後來人們把這條路稱為「金牛道」或「石牛道」。

GIF

修建古蜀道視頻

得知真相的蜀王棄置石牛的地方即在金牛壩,因此得名,從最早建制看,金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三百多年前。金牛道是古蜀歷史上首次見於史書的道路。從建成以來,金牛道便成為聯繫川陝最重要的蜀道。

GIF

修建古蜀道視頻

實際情況更可能是戰國後期,蜀國與秦國共同開發的一條連通秦嶺內外的商貿與文化交流的通道。金牛道是古蜀歷史上首次見於史書的道路。從建成以來,金牛道便成為聯繫川陝最重要的蜀道。

金牛古道

古代「國家級高速公路」

古蜀道

金牛道,讓古蜀國的歷史走到了盡頭,卻從此將三個天府之地:關中平原、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一貫而通,在交通設施尚不發達的古代,這條道路堪稱「國家級高速公路」。

從此大批錢糧稅賦源源不斷由四川經漢中運往長安,使先後在長安建都的歷代王朝獲得衣食富足的基礎保障,同時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文明禮儀、管理體制也不斷經此路傳入四川,進而經四川傳播到更偏遠的貴州、雲南、西藏等地,促進了我國西南地區的經濟與文化發展。蜀錦和蜀綉就通過絲綢之路,經由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雲南,進入緬甸、泰國、印度和中東,悄然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繫和交流。

古蜀棧道

蜀道達於極盛階段,「四塞之國,無所不通」。聞名世界的「蜀身毒道」和古老的茶馬古道將不同的中西文化進行了串聯,見證了多種文化的傳播、碰撞和變遷,也打開了成都與印度乃至歐洲文化交流的大門。

如今這條道路已經被確定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並將金沙遺址、武侯祠等多項文化資源納入蜀道申請範圍。這條古道從遙遠的過去走來,如今除了連通往來的作用,它的文化和旅遊內涵也得以重放光輝。

金牛鳳凰山

串聯起成都的千古佳話

鳳凰山

說到成都,也不得不提鳳凰山,鳳凰山位於成都北郊約6公里,南北走向,由首尾相顧的兩個山頭組成,遠觀似迎春展翅、翹首遠望的鳳凰,故得其名。由鳳凰山而起的故事很多很多,它足以串聯起歷史長河詩篇中的點點滴滴。

《四川湖北水道圖》則講述張伯子升仙

鳳凰山古名「 升仙山 」,傳說三月三日那天古仙人張伯子跨赤虎子在此飛升,《 蜀典 》、《 成都縣誌 》等典籍均記載著這美好的故事。

張儀率軍秦滅蜀國圖

戰國時期,蜀王修金牛道,秦惠王時,張儀率兵打敗蜀王,把蜀地納入秦國統一版圖。後來張儀和成都郡守張若按照都城咸陽的規劃,對成都城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上檔次修建,不僅修築了成都城,從而也開啟了有史以來對鳳凰山的第一次大開發。

三國時戰亂不休,各國崇尚武備。劉禪憨厚,劉備諸葛亮為鍛煉後主的騎射技能,特地在北郊鳳凰山辟出演武場,讓劉禪在那裡學習騎射及軍事。故鳳凰山又得名學「射山」。

朱悅燫墓

明代時,鳳凰山劃為蜀王府的陵園。197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四川博物館在四川成都鳳凰山南麓發掘了明初蜀王世子朱悅熑墓,還出土了550多件陶器、鐵器、玉器等隨葬品。目前這些文物在四川博物院可以看到,可以想像這裡的寶藏會是如此珍貴。

四川博物院展覽的陶俑

從古至今,無數的文人雅士,乃至王侯將相都在此追尋成都舊事,在繁華與頹落中感嘆朝代興替。

金牛歷史

見證成都的崛起發展

1921年,成都縣、華陽縣的城區部分分出,並為成都市城區。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

1951年7月,成都縣、華陽縣的部分地區劃入成都市,成都市行政區劃調整設六區。其中,一、二區為城區,四區為郊區,三、五、六區為城區與郊區混合區。金牛區現區境為成都市第四區的絕大部分地區。

1953年5月,按照城郊分管的原則,成都市六個區劃分為東城、西城、望江、萬年、龍潭五個區。其中,東城、西城、望江為城區,萬年、龍潭為郊區。金牛區區境為萬年、龍潭區絕大部分地區。

1955年3月,四川省人委批准成都市撤銷龍潭區、萬年區,合併設立成都市郊區。

1960年7月,四川省人委批准成都市郊區改設金牛區。原郊區所屬行政區域由金牛區管轄。

1990年底,成都市行政區劃調整,東城區、西城區、金牛區調整為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五個城區。區劃後的金牛區由原來的環成都市區一周,變為成都主城區的西北部,全區總面積108.32平方公里。新區從1991年1月日開始運行。

一座城市

無數佳話

歷經千年

天府文化

魅力蓉城

GIF

成都

千年

天府之國,沃野千里

成都平原:《華陽國志》卷三《蜀志》:李冰修都江堰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諸葛亮在隆中對策時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陳拾遺集》卷五:「夫蜀都天府之國,金城鐵冶,而俗以財雄。」

雖然成都平原成為「天府」或「天府之國」都比關中要晚,但自從都江堰修成以後,此地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社會經濟得到持續發展。五代以後,關中地區元氣大傷,成都平原後來居上。明清時期,湖廣地區的不少百姓遷到成都平原,改變了四川地廣人稀的狀況,對發展當地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故成都平原日益富庶,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府」,「天府之國」的美譽一直流傳至今。

你是

成都

南方絲綢之路

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以古蜀文明的重心成都平原為起點。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在《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一書中指出:「四川的古文化與漢中、關中、江漢以至南亞次大陸都有關係,就中國與南亞的關係看,四川可以說是『龍頭』。」

早在殷商時期,古蜀地區便初步發展了與印度的陸上交通,成都絲綢通過上緬甸、東印度阿薩姆地區傳播到印度和中亞、西亞以至地中海地區,由此引起了絲綢之路的開通。成都平原銷往南亞和中亞地區的代表性商品是絲綢。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從成都到印度的「蜀身毒道」貿易長期暢通無阻,蜀人商賈前往印度從事長途貿易,販運「蜀物」。由於蜀地的商品質量優良,引得大夏(今阿富汗)商人專門前往印度,從蜀人商賈手裡購進蜀布和邛竹杖。「蜀布」,梵語稱為Cinapatta,Cina這個詞是指成都,Cinapatta是指成都絲綢。

GIF

台灣鄉林玉川動態圖

—— 鄉林來了 ——

台灣日月潭到成都鳳凰山

鄉林·涵碧天下

金牛三環旁 地鐵公園小區

注:相關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林涵碧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鄉林涵碧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