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營第二天

文化營第二天

今天是文化營第二天。同學和老師們在相互了解,適應彼此的節奏。

六書造字

我們第一堂課是《說文解字——六書造字》。池老師寫了「文」的甲骨文讓大家辨識,「文」就是一個人胸前有花紋,所以「文」的本義是花紋。形狀、紋理,是「文」,有形式美感,有秩序的事物,皆可以稱「文」,所以有「天文」、有「人文」。「文」字的字義本身,就對「人文」有了規定性,那就是秩序和美感才是「人文」,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不得歸為「人文」。

事物的形狀也是「文」,所以象形的文字元號,也就是「文」。大家各自列舉了一個象形字。

字,從宀從子會意,本義是繁殖、養育,「文」是如何繁殖為「字」的呢?

第一種辦法是「指事」,如本、末、刃,還有吉。

第二種辦法是「會意」,如明、尖。

第三種辦法是「形聲」,這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漢字有八成以上是「形聲」字,我們昨天講過的「情」字,同學們舉的「花」字都是。

第四種辦法是「假借」,講「本末」時,同學們提到了「未」,這本來是表示枝葉茂盛的,後來表示一個否定副詞,是「假借」。幾乎全部的否定詞,都是用「假借」辦法得到的。「萬百千」的故事,更是說明了「假借」字的智慧。

第五種是爭議較大的「轉注」,我們選擇了「轉注」就是同源分化字的一種說法。

「字」表示「繁殖」,那「名字」呢?

名,從夕從口會意,同學們知道了這是個會意字。晚上打招呼,要報出名來。人生而有名,成年以後要依「名」而取「字」。所以「名」和「字」含義一定是有關聯的,是含義相近或相反。比如杜甫,字子美,甫是男子的美稱;又比如韓愈,字退之。愈是超過,而退就是後退了。

《詩經》中反戰情緒

譚老師帶我們賞析了《詩經》當中的三首詩:《東山》《擊鼓》《採薇》。

《東山》,寫作者從軍日久,行役甚苦;他挂念家中的情景,家中想必已經是瓜藤蔓屋,蛛網暗結,土蟲滿地,禾場已經變成了鹿場,螢火亂飛。雖然如此,還是懷念家鄉。他又想念妻子在家對自己的想念,想起了新婚的美好,如果重逢,該有多幸福。

《擊鼓》,寫一位「憂心有忡」的戰士,不情願地出征向南。他憶起與妻的誓言「執子之手,與子攜老」,擔心自己不能回家。

《採薇》,寫一位得以返家的戰士,內心卻充滿了哀傷之感,「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相比之下,《荷馬史詩》中特洛伊之戰的雙方將領,卻都將戰死沙場,作為一種無上的榮譽。

農耕文明與商業文明對戰爭的不同情感,體現了不同的文化特點。

習書法,寫柳體

下午的書畫體驗課,上的是書法。老師略述了書法的演變過程: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之後是小篆、隸書、章草、楷書、行書、狂草。包括19世紀鋼筆傳入中國的硬筆書法。在介紹了基本的筆畫,要求之後,大家臨寫了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大家興緻很高,有基礎的同學一下手就很見功夫,初次書寫的同學,也頗見天分。

創世神話的「聖德」想像

中國文化舉要課程,我們講的是中國的「創世神話」,盤古開天闢地,死而身化;女媧造人、補天;神農嘗百草;大禹治水。雖然是用文言寫成,但我們要無視什麼繁體、簡體,文言、白話,中文、英文,這都是些吃飯的筷子還是勺子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吃到碗里的飯。

中國的神話當中,神明和聖人都是自甘勞苦、厚生愛民、功成不居的,這表現了我們對強者的道德期許,和希臘神話中的神明,荒淫無恥、專橫跋扈,完全是不同的狀態。但從另一方面說,認識到當權者,其個性的缺點和個人的慾望,會被更大的權力放大,所以在現實政治當中就設計出種種限制;對當權者有過度美好的道德想像,把「應然」當成了「已然」,就會使得權力得不到應有的限制。

以小見大有個基本前提,就是這「小」和「大」都在一個邏輯當中。創世神話體現出我們對權力者的這種道德想像,很遺憾在我們的文化中一直作用,到現在仍是妨害我們建立現代政治文明的障礙,令人感嘆,更是我們要反思各個國家的政治生活,甚至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參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文館 的精彩文章:

TAG:國文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