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自動駕駛剛「上路」,但市場潛力無限

中國自動駕駛剛「上路」,但市場潛力無限

自動駕駛技術正在令傳統汽車廠商與新興科技公司的力量進行轉移互換,一場改變汽車行業版圖的革命已經掀起。

今年的美國CES消費電子展,自動駕駛軍團的力量再次壯大。傳統汽車廠商、互聯網巨頭、晶元製造商和初創公司都已經加入這一巨大的陣營。很顯然,自動駕駛的市場潛力大到誰都不會忽視。

根據CES官方的統計,今年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汽車展台的容量比往年擴大了三分之一。其中不僅有傳統汽車廠商、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還包括眾多晶元企業和互聯網科技公司。當然,也不乏中國的企業。

谷歌率先發起Robotaxi革命

根據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統計,過去三年中,全球資本市場在無人駕駛產業方面注資超過5000億美元。而這僅是一個開始,市場預計,汽車製造和共享出行產業未來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百萬億美元。

這意味著,自動駕駛技術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流,成為普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根據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勛在CES上重申的自動駕駛發展路線圖:「L3等級的自動駕駛將於2020年早期實現,L4等級的自動駕駛將於2021年晚期實現,而L5等級的全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將最早在明年實現。」

果不其然,谷歌當地時間2月2日公布財報,同時做出一項重大宣布:將於2018年完成其無人駕駛Waymo計程車業務的商業化。谷歌還表示,已經在每一個層級加速了自動駕駛測試的節奏。

這意味著,人們未來可以通過Waymo的App打到一輛自動駕駛計程車,而Waymo方面也已經確認,將於2018年增產數千輛自動駕駛汽車,投入到計程車的運營中。去年年底,Waymo的自動駕駛車隊數量新增了600輛,谷歌還把測試擴展到美國的25個城市。

谷歌宣布這一消息後,緊接著,全球最大的高端汽車廠商、賓士母公司戴姆勒汽車和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立即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月測試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s),這也是傳統整車廠商和零部件廠商結盟應對科技公司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挑戰的最新例證。

早在去年戴姆勒就已經和博世結盟,加速自動駕駛計程車商業化的進程。「隨著新進造車勢力的發展,整車廠和供應商的合作關係也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區別於傳統的模式,整個行業都在探索中。」德國另一家汽車零部件巨頭廠商大陸集團中國區總裁湯恩對一財科技表示。

大陸集團也早在去年10月就在位於其法蘭克福總部辦公園區開始測試瞄準未來自動駕駛計程車領域的自動駕駛穿梭車CUbE。不過大陸集團明確表示,自己並不會成為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生產者,而是會向整車廠商提供這一自動駕駛技術。大陸集團正在尋求與通用汽車、福特、日產雷諾以及戴姆勒的合作機會。

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標籤是過去一年開始逐漸興起的,主要受到Uber、Lyft、滴滴等科技公司共享打車服務軟體的影響。但是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含義要比共享打車更加廣泛,還包括點對點的短程服務、團隊運輸以及穿梭巴士服務等等。

在這個時間點,戴姆勒宣布與博世結盟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顯示了德國傳統汽車製造商聯盟制衡谷歌等科技公司的決心。但是谷歌的優勢在於它是最早介入自動駕駛領域的科技公司,已經收集了大量的自動駕駛數據,也擁有更強大的移動互聯網的能力。在截至2017年11月的一年期間,Waymo在加州自動駕駛里程為35萬2545英里,超越了任何一家汽車公司和科技公司。

自動駕駛技術的崛起令傳統汽車廠商和新興科技巨頭的力量發生了轉換,也正在徹底改變整個汽車產業的版圖。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互聯工具進行定位、打車和租車等日常活動,移動互聯網在汽車當中做佔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相比之下,百度美國研發中心的4輛無人車上路測試的自動駕駛里程為1971英里。但是,百度希望憑藉其在中國巨大的應用市場躋身世界前列。百度在今年美國CES期間舉行盛大發布,公布了其自動駕駛平台阿波羅。阿波羅是一個類似於汽車界的「安卓」這樣的開放平台。此外,百度也已經與英偉達、豐田、寶馬等全球產業鏈的巨頭建立合作關係,和百度合作,能使這些傳統汽車公司和科技巨頭滲透到谷歌無法進入的市場中去。

中國缺乏自動駕駛核心技術

以百度為首的中國無人駕駛技術正在崛起,中國的新造汽車勢力中的典型代表包括蔚來汽車、拜騰汽車、小鵬汽車等也都在美國CES期間進行亮相。在傳統汽車廠商看來,中國的新進造車者具有創新意識,在從技術方面來看,仍然與歐美廠商有加大差距。

大陸集團中國CEO湯恩對一財科技表示:「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比如晶元行業有英偉達,激光雷達技術有Velodyne,美國仍然走在全球的最前列。相比之下,中國還沒有任何一家在全球範圍具有影響力的自動駕駛的技術供應商,中國有一些技術提供商,但是還是相對低端的技術。」

以晶元技術為例,全球晶元巨頭們已經瘋狂湧入了自動駕駛市場。福特在今年CES期間宣布與晶元製造商高通合作,共同開發車聯網技術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高通還與LG公司成立研發中心,聚焦無線通信和車聯網的技術研究。

晶元技術是自動駕駛技術中的核心,美國CES期間,GPU巨頭英偉達也宣布多個重磅發布,包括發布了研發投入高達20億美元的自動駕駛領域全球最強的系統級晶元Xavier,這款晶元將於本季度生產,並向英偉達在全球的320家合作夥伴發貨。

此外,英偉達還宣布向大眾、Uber和百度等公司提供自動駕駛技術平台。英偉達還聯合黑莓旗下QNX發布全球首個符合ISO 26262等國際功能安全標準的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平台NVIDIA DRIVE,即使在操作員失誤、環境或系統出錯的情況下也能安全運行。

英偉達自動駕駛全球負責人Danny Shapiro在CES期間接受一財科技專訪時表示:「一切都在發生轉變。你看看交通運輸,無論是汽車、卡車、還是公共交通,包括共享公共交通,都在發生轉變。而人工智慧就是這些轉型背後的技術基礎。」自動駕駛汽車中使用的人工智慧晶元,就相當於是汽車的「大腦」。

據Shapiro介紹,英偉達的合作夥伴基本覆蓋了所有汽車公司、汽車貨運公司、以及研究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公司和整個汽車行業的生態系統,包括一級供應商、地圖測繪公司、軟體初創公司、感測器公司等。他們都基於NVIDIA DRIVE平台進行開發。

通信設備製造商思科旗下物聯網公司Jasper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陸泓在CES期間對一財科技表示:「可持續出行所需要研發的解決方案遠不止汽車那麼簡單,它背後需要整個城市的通信和交通系統基礎設施的解決方案。而思科在這方面已經早有布局。」

思科也在CES上宣布與現代汽車合作,計劃於明年為其提供超快的網速支持。如果這項計劃可行,意味著現代汽車將能夠使用比其它汽車更多的感測器,處理更多數據,從而儘早實現全自動駕駛。

再看激光雷達技術。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生產商Velodyne正在大力推進激光雷達量產。去年底,Velodyne實驗室就宣布推出128線激光雷達,在美國CES消費電子展上,這款產品正式亮相,採用905納米光源,探測距離超過200米,水平視角360度,水平角解析度可達0.1度,垂直視角40度,局部垂直角解析度達0.17度。Velodyne總裁兼首席運營官Mike Jellen在CES上向一財科技展示了這款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激光雷達,人站在距離激光雷達2、3米處,仍可億從點雲圖中清晰可辨5根手指。

Jellen在接受一財科技獨家專訪時表示:「很多汽車廠商和一級供應商都在尋找能對數據進行預處理以增強目標分類能力的智能激光雷達。但現在汽車廠商不得不將攝像頭和激光雷達採集的數據進行融合,畢竟智能激光雷達還躺在實驗室里。未來智能激光雷達的目標是提供更高級別的信息。」

包括大陸集團和法雷奧等公司都已經布局了固態Flash激光雷達,不過這些產品的解析度和探測距離目前仍然有限,價格也低至幾百美元。而國內的一些售價較為便宜的激光雷達產品就更加難以分辨目標物了。相比之下,Velodyne的激光雷達的產品售價高達8000美元。不過,Jellen對一財科技表示,公司已經提高了量產率,16線激光雷達產品的價格也已經大幅減半。

中國出行市場潛力無限

近年來儘管中國也在力推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但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的自動駕駛行業顛覆性的變革技術仍然多發生在美國。對此,Shapiro表示,英偉達很願意把自動駕駛的技術開放給中國企業,這樣中國企業就能基於英偉達的平台進行更多應用方面的開拓。

Shapiro對一財科技表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份額佔全球市場的30%,超過了美國和印度。我們正在與百度、景馳科技、圖森未來等初創公司合作,與這些中國企業共同研究機器人計程車。」

中國初創企業也深刻認識到自己與國際公司的差距,正在加大海外布局,緊盯全球頂尖技術的發展。奇點汽車今年年初就從百度挖來專註於自動駕駛視覺技術的人工智慧領域資深專家黃浴博士,出任奇點汽車新成立的美國研發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併兼任美國公司總裁。黃浴曾先後在英特爾和百度擔任美國研發中心資深架構師。

奇點汽車創始人CEO瀋海寅在美國CES期間接受一財科技專訪時表示:「黃浴博士將帶領的中美兩地研發團隊進行更加國際化的自動駕駛技術的布局,我們有些技術要通過自己研發,另一些技術則要藉助外力,矽谷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對我們非常重要。」奇點汽車目前正進入首輛電動車iS6量產的關鍵階段,iS6同時也搭載可升級的自動駕駛系統。

另一方面,汽車行業巨頭都在致力轉型成為出行服務公司,建立全新的生態圈,這也為中國企業提供機遇。湯恩認為,對中國企業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巨大的市場潛力。「使用環境的多樣性以及高端需求規模之大也是中國勝出全球很多市場的地方。」

湯恩告訴一財科技:「我們需要非常豐富的產品線,才能滿足中國不同層次的階梯式的需求。」他還表示,中國的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而歐美消費者則相對保守,這從智能手機市場以及移動支付等領域的高速發展就能看出。

「中國消費者比較願意接受跳躍式的發展,可以不用過渡產品,這也是一大特點。」湯恩說,「這也為互聯網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前景帶來希望。」

福特和豐田都已經表示要轉型為移動公司。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也在美國CES期間發布純電動概念車「e-Palette」,可用於交通、商品銷售、物流等多種服務。豐田還宣布今年將會在部分豐田和雷克薩斯車型中加入亞馬遜助理Alexa的智能語音功能。

豐田正在把谷歌,蘋果甚至Facebook等公司視為競爭對手。豐田已經與包括滴滴出行、亞馬遜、必勝客、優步科技等移動服務夥伴,滴滴出行、馬自達株式會社、優步科技等技術夥伴簽約。這意味著e-Palette將為用戶提供披薩或包裹,或者驅車到達目的地的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想再當總理,默克爾得先過這三道坎
延遲一年 亞馬遜無人結算便利店Amazon Go告別內測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