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實記錄華僑華人在海外奮鬥 僑批正走進更多人視野

真實記錄華僑華人在海外奮鬥 僑批正走進更多人視野

原標題:真實記錄華僑華人在海外奮鬥 僑批正走進更多人視野



文章來源:黑龍江日報

真實記錄華僑華人在海外奮鬥 |僑批正走進更多人視野



資料圖:僑批文物館展品。中新網記者 何路曼 攝


下南洋歷史的珍貴檔案 在海外奮鬥的真實記錄

僑批正走進更多人視野(僑界關注)


話劇《風雲僑批》日前在汕頭藝都大劇院登場。該劇取材於潮汕僑批史,跨越不同時代,重點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潮汕僑批業的堅守自救的故事,展現了潮汕僑批業興盛與發展、生存與傳承的歷史。


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近日,汕頭僑批研究會在廣東汕頭僑批文物館舉行成立儀式。參加研究會的50多名會員,都是熱心於僑批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及愛好者。他們希望藉助僑批研究會的成立,更廣泛、更深入地開展僑批文化研究。


真實展現華僑華人歷史的僑批,近年來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在閩南語系裡,「批」指的就是「信」,所以僑批又被稱為「銀信」,是海外華僑通過民間渠道以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的家書以及匯款的憑證,是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末的100多年間,我國東南沿海出現了「下南洋」的移民潮。在海內外金融、郵政機構尚未建立或極不完善的情況下,粵、閩、瓊等地華僑從海外往家裡匯款和寫信,只能經由「水客」、「客頭」和一些民間僑批館來遞送,逐漸形成了「僑批」。


資料顯示,僑批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海南三省,尤以廣東潮汕、江門、梅州,以及福建廈門、漳州、泉州等僑鄉為多。2013年6月,「僑批檔案」申遺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僑批發源、流傳於民間,收藏於民間,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記載翔實,內容豐富,是研究近代華僑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金融史、郵政史、中外交通史、國際關係史等的珍貴檔案文獻。


來自福建的黃清海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收藏和研究僑批。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介紹說,在他收藏的僑批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當屬清末菲律賓華僑黃開物的一批僑批。他共收藏有關黃開物的僑批200多封,寫於1907年至1922年,內容包括親屬家庭僑批、辛亥時政僑批、商業往來僑批、捐資公益僑批、親友問候僑批等五部分。在關於辛亥革命的僑批中,記錄有菲律賓、廈門、香港等地同盟會的部分活動。


1911年10月18日,此時的黃開物在泉州府同安縣錦宅鄉的老家中,他身在菲律賓馬尼拉的義弟陳松銓給他寄了一封僑批,其中描述了菲律賓同盟會為辛亥革命組織的演戲義捐活動。批信中,陳松銓感慨道「此遭之大舉,諒必成功,想不日就得慶賀獨立矣,請拭目俟。」在附紙中,陳松銓還抄錄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的電文:「POA北京攻破,LIP公認獨立。」

歷史標本引發共鳴


僑批的內容包羅萬象,大到「世情」、「國情」,小到「鄉情」、「親情」,它們是最好的社會「切片」和標本。


潮汕僑批文物館收藏的僑批中,有一個於1949年5月5日從汕頭寄出的總包封,其中僅裝有10封回批,郵資卻高達525萬元,信背貼了50枚面值為10萬元的郵票仍不夠郵資,還在信封的正面補貼了7枚郵票。這是當時貨幣貶值的活見證,也是研究當時中國國內經濟狀況的絕好文獻。


除了反映社會狀況以外,僑批作為華僑與僑眷間的書信,是華僑華人情感的真實記錄。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副教授沈惠芬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僑批字裡行間往往樸實無華,其中的深情、辛酸、苦痛往往只用片言隻語來描述,非熟悉者難以理解其中涵義,這些書信從側面體現了華僑僑眷雙方彼此的心靈感應。

沈惠芬在《構建東南沿海僑鄉女性生活史:僑批資料的價值與利用》一文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在馬來西亞華僑黃國治1950年11月寫給母親的一封僑批,黃以「故鄉生活艱難,郵資高貴」為由,請母親有要事才寄信,以節約費用。但是,母親卻常常寄信給國治,母親的牽掛使的他非常內疚。特別是母親身體衰弱,黃國治十分擔心母親的健康。僑批中體現的母子親情,讀來令人動容。


黃清海認為,僑批可以保留歷史的記憶,體現歷史上華僑華人的家國觀念,喚起海外華僑華人及其後代對於祖(籍)國的情感。同時,僑批中還有關於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進行國際交往的記錄,對於當下政策的制定具有啟示意義。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焦建華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從僑批中可以了解到近代華僑與僑眷的實際生活狀況,這是一種民間文化形態,是宏大的官方文獻敘述中無法觸及與容納的。另一方面,也為近代世界範圍內的移民運動與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一個鮮活案例。」


搶救徵集迫在眉睫


如何保護、傳承和進一步開發僑批,是僑批檔案申遺後亟待解決的難題。


2017年5月,《廣東省僑批檔案保護管理辦法》進入了廣東省政府規章的立法審查程序,為僑批檔案的立法保護工作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早在2015年,福建泉州市便確立了「以僑批檔案、地方特色檔案為重點」的國家重點檔案搶救保護方向,同時重視僑批口述歷史工作,努力為僑批這一重要檔案保留更多的史料。


據沈惠芬的觀察,目前在僑批的收集和保護工作中,主力仍是早期關注僑批的集郵者、僑批收集者。2013年僑批成果申遺後,廣東、福建兩省的各級檔案館也加入到這一工作中來,但許多僑鄉縣、鎮、村基層仍沒有啟動。


焦建華認為,由於缺少專業知識和保護條件,民間收藏的僑批往往得不到應有的保護,造成原有僑批文化與研究價值的下降或喪失。另外,部分人惡意炒作,抬高僑批的價格買賣,也影響了僑批的保護。因此,政府要增加專項經費劃撥,吸引社會資金捐助,民間收藏者也要積極配合政府部分工作,加快現有僑批檔案的統計、歸類、整理與出版。


通過總結多年的僑批收藏經驗,黃清海認為,眼下的當務之急是通過搶救性地徵集,將僑批實物納入公藏單位;其次,在僑批的安全保護方面,需要引導民間私藏者有意識地保管僑批,可以利用數字化網路技術,對公私藏的僑批加以保存和利用;最後,在現有的媒介環境下,可以加強對於僑批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僑批、關注僑批,使得僑批可以更好地服務當今社會。(孫少鋒 張曉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述歷史oralhistory 的精彩文章:

《村史留痕——陝西佳縣泥河溝村口述史》
聽傳承人口述歷史 | 杭州為非遺「建檔案」

TAG:口述歷史oral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