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清家將小說「混類現象」溯源

明清家將小說「混類現象」溯源

不為嘩眾取寵,只為文獻文化傳播。

關注文獻與文化研究,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作·者·簡·介

黃宇新,男,1977年3月出生,吉林長春人,副教授,文學博士,黑龍江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小說及古典文獻學的教學與研究,主持省社科項目「明清家將小說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學術交流》、《文史知識》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人大報刊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多次轉載。

明清家將小說「混類現象」溯源

從明代中葉到清末,以家族為中心描寫家將英雄及其後代的家將小說日漸繁夥。清人俞樾曾評:「衍義家所稱名將,在唐曰薛家,皆薛仁貴子孫也;在宋曰楊家,皆楊業子孫也。」可見,家將小說分為兩大系列:一是說唐系列,以薛家將、羅家將為代表,包括敷演薛家將的《說唐後傳》《說唐薛家府傳》再到《說唐三傳》《反唐演義傳》;敷演羅家將的《說唐小英雄傳》《粉妝樓》;二是說宋系列,敷演楊家將的《北宋志傳》和《楊家府演義》,敷演呼家將的《說呼全傳》,敷演岳家將的《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到《大宋中興岳王傳》《武穆精忠傳》,再到《說岳全傳》,敷演狄家將的《五虎平西前傳》《五虎平南後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楊、呼、狄三大家將小說由楊家將故事演化而來,薛、羅兩大家將小說是隋唐系列小說的創造,岳家將是單獨的系統。從小說文體類型來看,家將小說是從歷史演義逐步向英雄傳奇、神魔小說的方向發展,並融合了世情小說、公案小說的內容,多種文體的相互融匯、創新,形成了家將小說創作的「混類現象」。

一、從歷史演義分化而來

歷史演義小說初興之時,由於崇慕歷史的文化心理影響,絕大部分小說理論家信奉「羽翼信史」的「實錄」觀念。秉此觀念創作的家將小說,主要以明代後期《北宋志傳》《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岳武穆精忠傳》為代表。小說中雖有虛構的成分,但大多數內容是「依傍正史」「按鑒演義」。而清代家將小說(乾隆、嘉靖年間)則依託於歷史演義,並逐漸從中分化出去,演變成英雄傳奇一類。如脫胎於熊大木《唐書志傳》的《說唐全傳》,以及此後出現的《說唐後傳》《征西全傳》《說唐三傳》《反唐演義傳》;脫胎於《北宋志傳》的《說呼全傳》;脫胎於《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的《說岳全傳》等,無不體現出從歷史演義到英雄傳奇的演化。清代家將小說不再糾結於歷史的真實性,轉而強調故事的傳奇性,重新組織結構,設置人物,安排情節,編創了大量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形象和故事情節。

二、向神魔小說的轉化

《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經典神魔小說對家將小說的影響可謂彌久彌深。明代的《楊家府演義》後半部的神魔色彩越發嚴重,諸如楊六郎變成白額虎,楊五郎使用降龍咒克蕭天佐,文廣化鶴飛天,大破天門陣,擒八臂鬼王,呂洞賓、漢鍾離等下凡助戰等情節,基本照搬《封神演義》「神魔鬥法」的敘事模式,陷入了「純屬虛構」泥潭之中,離「按鑒演義」越來越遠。清代以來,家將小說中的不少作品通篇充塞著大量神佛妖異的描寫,為狀人物之武勇,每藉助靈怪,鬥法競寶;為求情節之離奇,常憑恃神魔,飛天遁地。如《說唐三傳》《平閩全傳》等,大量虛構了星宿下凡、天命因果、諸仙賭陣、神魔鬥法等情節,愈發乖離史實、繁亂駁雜、不倫不類,充滿玄誕的虛構與離奇的幻想,似乎花樣繁多,其實荒誕而又落入俗套。

三、融入世情小說的敘事因子

首先,家將小說成功吸收了世情小說的敘事特點,將「一見鍾情——傳書遞簡——幽期密約」的才子佳人模式,演變為「馬上比武——女將逼婚——鸞鳳和鳴」的「馬背情緣」模式,從而超越了歷史小說與英雄傳奇對兒女私情的限制,營造出一個家國興衰、英雄命運和「馬背情緣」交織在一起的小說境界。此外,薛家將小說還融入了世俗聯姻的故事。如《說唐後傳》中薛仁貴由於征戰有功,後衣錦還鄉,夫妻得以團圓。《反唐演義傳》落難的太子李旦與鳳嬌私下成親,聚散離合,屢經磨難終得團圓。世俗聯姻故事頗有才子佳人小說意味,更貼近凡夫俗子的情感世界。其次,家將小說借鑒了世情小說「發跡變泰」的主題,渲染了大英雄的「落難」光景。如秦叔寶當鐧賣馬,程咬金窮賣柴扒,尉遲恭替人牧羊,岳飛打柴度日,薛仁貴做長工等等,都強調歷史人物的平民身份,縮短英雄人物與市井細民之間的距離。講說歷史人物的發跡變泰,切合了市井細民的經驗世界,暗合了民眾對功名富貴的艷羨與渴望。

四、與公案小說的合流

為了以更多的「買點」來吸引讀者,家將小說對公案小說明斷獄案、嚴懲奸佞、維護忠良的情節進行了借鑒和模仿。明代《楊家府演義》寇準勘問潘仁美已融入「清官斷案」的情節,雖然情節較為簡略,但對後繼家將小說創作頗具啟發意義。清代家將小說與公案小說合流的趨勢更加明顯。狄家將的三部作品無一例外地融合了當時流行的包公「斷案洗冤」的故事素材。如《萬花樓》中有「狸貓換太子」,女鬼向包公訴冤,包公審郭槐等精彩情節,《五虎平西前傳》《五虎平南後傳》中也有大段包公勘斷龐洪和龐妃叛國通敵的情節。《五虎平西前傳》除了承襲舊有的戰爭布局之外,還使「包公斷案」融入忠奸鬥爭的情節主幹之中,達到其序中「必以忠臣報國為主,勸善懲惡為先」的教化目的。《五虎平西前傳》的情節分成三段,前後屬於戰爭情節,中間則屬公案情節,藉此連接兩次征遼,雖有公案,但仍緊扣疆場征戰,殺敵報國的戰爭主題。此外,《說呼全傳》中有包公力除龐集奸黨,《平閩全傳》中有包公審案貶張茂等情節,不再贅述。可見,家將小說一方面與公案小說不斷的合流,另一方面也逐漸偏離了英雄傳奇的中心軌道。

五、對古代小說的影響

「混類現象」的弊端顯而易見。清中葉以來,在多種文體類型交叉、滲透、融合的過程中,家將小說作為英雄傳奇的文體特徵日趨駁雜不明,與其他類型小說的文體界限也越來越模糊,英雄傳奇本身的藝術魅力也逐漸被淹沒。此外,在書坊主瘋狂逐利的背景下,傳統文人的審美格調完全讓位於市井化的欣賞口味,必然造成思想和藝術水平的下降,情節落入俗套,文筆愈加平庸,都預示了家將小說藝術生命即將結束。

但毋庸置疑,家將小說的「混類現象」有著特別的意義。在小說商品化愈趨明顯的傾向下,在文體發展、時代思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家將小說以市場為「風向標」,滿足了讀者日趨複雜的審美趣味,迎合了「世俗好怪喜新」的娛樂心理。作為一種文學體式,家將小說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逐漸擺脫對史實的依傍和拘泥,有意識地從其他小說文體中汲取新鮮的養分來豐富和發展自己,拓展了英雄傳奇小說的審美畛域,使家將小說創作不再固守題材、類型的局限,而是衍變出新的小說類型,進一步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豐富古代小說的藝術寶庫。

文章原載於《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9月27日),經作者授權轉發。

編 輯:劉 娜

主辦單位:黑龍江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

END

原創精彩不斷,歡迎點評推薦~

在這個寒冷的時節里

因為有您的關注

而變得溫暖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自網路,

如需註明或刪除,請聯繫本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獻與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韋昭《國語》解對《春秋》經傳的徵引

TAG:文獻與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