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化時代的新倫理:警惕種族主義、克服小群體的道德直覺

全球化時代的新倫理:警惕種族主義、克服小群體的道德直覺

作者介紹

彼得·辛格,澳大利亞哲學家、動物解放主人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辛格專註於應用倫理學的研究,包括動物倫理學,全球化趨勢下人類新的倫理學等領域。他主張效益主義,即看待一個行為的出發點,在於其是否能夠增加快樂,減少痛苦。

文:陳文茜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彼得·辛格 2000 年初籌寫一本書,《一個世界》,探討全球化的世界後,人們需要新的倫理學。

克服舊的道德直覺

全球化對人類來說是一種新事物,它的規模和效應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

彼得·辛格

彼得·辛格說:「今天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改變的是全世界每個人都身處其中的氣候。」

「我們購買石油、鑽石和木材,就可能讓獨裁者有錢去買武器。」

「我們對農業的補貼,會使發展中國家的小農想要以獲得足夠收入養活自己以及家人的價格來出售糧食變得更加困難。」

面對全球化的結果,我們的道德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我們的倫理判斷具有某種生物學基礎,我們的道德直覺起初是為了適應人人彼此熟悉的小群體生活。那已經跟我們如今生活的世界相去甚遠……恐怖主義、大規模跨國遷徙和互聯網三者相互結合,把我們的世界變成了一個一體化的共同體。」

「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安然度過全球化時代,將取決於我們怎樣從倫理學角度回應我們生活於同一個世界這一理念。」

全球化影響人們,而人們的倫理選擇也具有反作用力

警惕種族主義

辛格認為,我們無法改變對親人的偏愛,但要警惕與之相關的種族主義。

在 19 世紀末,劍橋大學道德哲學教授亨利·西季威克在《倫理學的方法》中提出:

「我們應該都會同意:每個人都應當對他的父母、配偶、子女表現友善,對其他親戚表現程度稍次的友善;對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和與自己關係密切的朋友友善;對鄰人和同鄉比對陌生人表現更多友善;也許我們還可以說,對那些與我們同種族的人要比對黑人或黃種人友善,以及根據其與我們自身的親密程度,對廣義上的人類表現友善。」

也就是說,我們對自己的同胞負有特殊的義務,對所有人負有一定程度的道德義務。

亨利·西季威克

辛格說:「西季威克提及的第一套偏愛觀點站得住腳,即偏愛家庭、朋友和那些曾幫助過我們的人。父母愛其孩子,父母給自己的孩子以偏愛的慾望超過給陌生的孩子,這都是非常深刻的。」

「它可能根植於我們作為社會性哺乳動物的本性,我們的後代在很長一段時間的依賴期內不能自我照顧,需要我們的幫助。如果孩子的父母不對他們加以照顧,他們生存的可能性就會小一些,於是不照顧孩子的父母,比起照顧孩子的父母,往後代傳遞其基因的機會就少一些。」

「因此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和在所有人類文化中都能看到。」

但這與之相關的種族主義,卻也是連結類似的情感、記憶,當我們把彼此稱之為同胞時,有一個力量也把他者推出去。而這,只有一線之隔。

這裡是「文茜的愉悅學校」

我們並不提供科學原理

只有活生生的人生經歷,以及歲月過後的人生思考

希望他們的人生態度能給你一些啟示

關於逆境、選擇、和解、死亡……

更多書房推薦

- 商務聯繫 -

魏小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茜大姐大 的精彩文章:

極端天氣肆虐北半球,暴風雪、強風集中登場
情不自禁愛上你:人的嗓子到底有多大的潛力?

TAG:文茜大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