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築不妨少些「他山之石」
摘要:最近幾天,杭州某樓盤現「山寨巴黎」的消息網上熱傳。大到埃菲爾鐵塔、凡爾賽宮;小到路燈、雕塑、園林景觀,都在杭州這一樓盤「登場」。更有網友調侃說,就差一條塞納河了。
文/冷萬欣
最近幾天,杭州某樓盤現「山寨巴黎」的消息網上熱傳。大到埃菲爾鐵塔、凡爾賽宮;小到路燈、雕塑、園林景觀,都在杭州這一樓盤「登場」。更有網友調侃說,就差一條塞納河了。
樂觀地看,一些人去「巴黎」玩完全可以在國內實現了。
悲觀地想,杭州幾千年歷史積澱,還需要一塊「他山之石」來為樓盤撐體面。
無論這一樓盤出於何種原因和目的,山寨的狗皮膏藥算是牢牢貼在了杭州的臉上。
無獨有偶,這種情況並非孤例。據一些媒體統計,中國至少已有6座「凱旋門」,10餘座「美國國會大廈」,3座「埃菲爾鐵塔」,甚至還有2座「悉尼歌劇院」……
例如,媒體報道在距離上海19英里的郊區,有一座擁有哥特式教堂、紅色郵亭、維多利亞式露台的歐式小鎮。領略千里之外的歐美小鎮風情完全不必飛到千里之外。這座小鎮可以說是英國泰晤士小鎮1∶1的複製版。
遼寧大連的「威尼斯水城」、廣東惠州的「奧地利小鎮」,最誇張的是安徽滁州的「獅身人面像」和「希臘神廟」……
這些山寨建築和小鎮出現的時間跨度很長,這也說明了我國部分城市山寨國外著名建築的風氣由來已久。從地方政府的辦公樓到旅遊景區再到各大高校,短短几年之間,山寨儼然成了一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殊情懷。
彷彿城市的管理者,高校的掌舵人,旅遊景區的經營者,都是寄情山水田園的詩人,非他國的月亮不可表自己鄉情之一二,非他國之風景不能抒自己胸臆之萬一。
哪怕他腳下的那片土地滄海桑田幾千年,也非把文化積澱遠超他國的這方水土變成不倫不類的「舶來品」,才能顯得自己標新立異,有所建樹。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不自信」。城市建立在一方水土之上,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建築的一磚一瓦皆是文化,一廊一窗俱為歷史。建築根植於一個民族的文化與歷史脈絡之中,其風格的形成和固定,有其背後的人文訴求和現實需求。李重光亡國,寫下「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崔殷功傷情,寫下「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建築景緻,花草園林都有其承載的文化內涵,這一點是山寨不來的。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氣候多樣,建築風格的多變也造就了中國建築中兼收並蓄的底蘊和內涵。但是兼收並蓄不意味著要捨本逐末,忽略建築的文化主體意識。
況且在中國,中西風格融匯的建築和街區不在少數,這種街區在展現了國外元素的同時,更多的是充滿著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敬畏之心與理解之意。
反觀盲目追求「外國風」的一些地方,小橋流水人家的景緻,亭台樓閣,雕樑畫棟本已美不勝收。城市管理者非要「借鑒」他國建築,生搬硬套,照貓畫虎,一番按圖索驥之下,只能是與最初的想法南轅北轍。
※2018年植保無人機將提速發展
※金融領域:人工智慧的下一個主戰場
TAG:中國產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