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明朝已有火器,為什麼清朝不繼續發揚火器呢?
清朝周圍沒有看得上眼的對手,沒有了研發的動力。清朝並非不重視火器,清朝軍隊中火器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在研發與改進方面卻非常落後,幾乎靜止。
清初火器發達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的火器發達,但事實上,在後金崛起以後,後金與後來的清朝火器就逐漸超過了明朝。明朝憑藉「紅衣大炮」攻打女真,然而後金憑藉從明朝得到的紅衣大炮而改進出了攻擊力更強,威力更大的火炮。
滿清入關以後,仍舊掌握著當時東方最強大的火器,所以能夠迅速統一中國。雅克薩之戰以後,清朝火器進行了最後一次自我改進。之後很久,因為周圍沒有清朝看得上眼的對手,清朝認為火器始終是蠻夷的「奇巧淫技」(嗯,清朝覺得其他人是蠻夷了),而當時已經用不著大規模研發火器了,開始逐漸停止火器的改進。
但是清朝的綠營,各地駐軍中,仍舊配備了大量的火槍之類的火器,並不罕見,反而非常普及。
眼光狹隘而最終因噎廢食
火器讓清軍戰鬥力不斷增強的同時,清朝軍隊的肉搏戰、射箭等能力迅速下降,最終引起了清朝統治者的重視,然而清朝皇帝並不是想雙管齊下,而是認為「滿洲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
但是為什麼我們最後卻在」火器「上被西方虐成了渣呢?其實真正說起來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西方的火器發展太快了,快到了我們這邊還沒回過神來呢,人家已經完成了好幾套的先進改革。來個非常恰當的比喻就好比中國的高鐵技術,至今台灣電視劇里還有教授質疑中國的高鐵是不是真的這麼發達,肯定做了數據假賬。因為他的刻板映像里中國這麼一個技術落後的地方怎麼可能在高鐵這種高新技術方面比台灣都還發達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台灣這麼小的一個省,現在速度的高鐵對他們來說已經足足夠用,所以不需要再發展,也沒必要投入更大的資金。但是中國幅員遼闊,更快更密的高鐵網勢在必行,這個反應到火器的發展上也正是如此。
美國著名學者伊恩·莫里斯就在他《戰爭》一書中探究東方和西方的火器發展差異,其實中國的火器自明朝中後期就已經開始衰弱,到了明朝後期整個中國(包括後金)軍隊所使用最高規格的火器都是葡萄牙發明的佛郎機,紅夷大炮等仿製西洋進口火器(證明了我們的發明創造力上已經跟不上西方),而這個差距到了清朝中西兩方被越拉越大。其實原因歸根結底就是西方多城堡,火器在戰場上的作用比騎兵大多了。但是東方世界決定戰爭輸贏的還是騎兵,火器沒有再繼續發展的必要。
其實不只是清朝的火器落後,早在元蒙時期再到明朝,幾乎整個歐亞大陸的帝國都在使用火器了,可唯獨只有西方有發展,中亞,南亞次大陸都沒有發展,也正說明了這個問題。
清朝憑藉著落後的火器,仍舊能夠打退廓爾喀,平定準噶爾與葛兒丹、大小金川與緬甸等,失去了對手的清朝,兩百多年都不發展火器,以至於歐洲人打上門的時候尷尬狼狽了。清朝火器沒落,主要還是眼光的狹隘與動力不足。
※中國歷史上套路最深的7個人,個個功成名就
※德國最給力的僕從國,瘋起來連蘇軍都怕,如今德國仍為其老兵養老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