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方格筆記本的使用,重點在「語境」
先說結語,一門語言要有語言環境才能真的學好、用好,一個工具只有在使用場景裡面才有價值,一項技能只有和使用、價值、收益等辭彙聯繫到一起,它才能真正走入你的生命之中,成為像呼吸般自然的事情。所以,如果不需要一件人事物,請扭頭就走,別浪費時間,因為時機未到。
「方格筆記」是這樣的一件物事,初看像件工具,幫助你理清思路;再看是件思維,幫助你將思考變成思考力(思考本身似乎沒有什麼意義,但在思維的範圍內,有目標的通過思考獲取創新的、改進的成果才會產生思考力,並讓思考獲得意義)。接觸方格筆記本(在方格筆記本的諸多使用方法中,這裡特指的康奈爾筆記本)是在2017年10月5日,目的是解決個人再次提升的問題,說到實際操作層面上則是如何將現實、目標、實效、知識、學習、行動聯繫到一起。
懂者不難,難者不懂。方格筆記本的使用除了要和自己的「真是需求」進行匹配以外,更重要的是別把它的使用難度擴大化,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會發散性思維和平行思維,所以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專註。以下的閑話都是康奈爾方格筆記本使用中的一些碎碎念。
1、論點:
人類的大腦擁有無數的神經連接,有點像蜂群式結構,同時帶來了無數的啟發點和錨點,所以一個人最大的、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大腦,就是思考,就是思考力。
這裡的論點和下面的結論一樣,不論開始點和過程是經過多少糾結、經歷多少心痛而留下的描述,最終寫在本子上的只能是「一個詞」,沒有形容詞、沒有數量詞、沒有主謂語、沒有介詞,除了這個名詞以外沒有任何其多餘的東西。
一個孤孤單單的名詞,當你將論點簡化到極簡的狀態時,漢語的真正優勢才能體現出來,它會帶給你無數語言都無法表達的深遠意境。
2、導圖:
在主體部分,可以有兩種思維導圖方式對論點進行思考,雖然結構都是「事實—解釋—行動」,但目的卻完全不一樣,它們包括:一是發散性思維,即核心辭彙當成爆炸的源頭,將大腦的發散性思維和啟發點進行充分發揮,產生爆炸作用,將與自己有關的事例與潛意識都寫下來;二是決策樹式的導圖,將事實都栓在核心辭彙的身上,將專註力提高到最大程度,將核心辭彙和核心問題當成目標而不是源頭來進行拆解,最終將所有可以搜集到的相關信息點都連接在它身上並找出解決方法。
「事實—解釋—行動」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思考養成訓練,可以結合邏輯思維、行為經濟學去側面印證一下。它們和猶太人重視「現在」的思維,和中國人思維方式的短板,都可以作為一個線上的啟發點來進行學習、比較。
3、結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思考本身的意義遠不如行動來的重要,但「知」和「行」在中國文化里討論的非常多,不是簡單就可以說出對錯的,還要因人而異才行。
康奈爾方格筆記本的使用或者其他方格筆記本的使用方法最重要的還是得到一個現實意義的結論,讓思考有一個有力的結果,讓行動有一個有力的支持。
結論的核心在於和一個人當時的想法、狀態、要求、期望等等想符合,讓思考提升、讓行為有效、讓成果更好。比如:對於行為經濟學裡面的前景理論來說,我根據方格筆記本的方法進行思考,最後得到的結論是:精打細算。如果是第二個人來進行復盤,最終結果會是什麼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