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謝旅行青蛙,讓我們看到了最美好的親子關係

感謝旅行青蛙,讓我們看到了最美好的親子關係

最近小巴的朋友圈再次被一隻綠油油的小奶蛙淪陷了,母愛泛濫的「留守老母親」隨處可見,他們每天分享著自己的育兒心得,儼然把朋友圈當成了一場全民曬娃大會。

為什麼這隻面無表情的佛系小萌蛙會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呢?

《旅行青蛙》中,蛙兒子或宅在家裡看書、吃飯、寫日記,或出門旅行,寄張明信片、帶點土特產回家,這一切都是未知的。年輕人與蛙兒子的關係親近又疏遠,這種有尺度、有界限的親子關係正是他們所嚮往的。

這讓小巴想到了最近熱映的印度電影《神秘巨星》,女孩尹希婭熱愛唱歌,卻生在男權至上的家庭,爸爸崇尚暴力,打罵妻子,瞧不起女兒。叛逆的尹希婭一心只想當歌手、帶母親離開。於是在母親的提議下,她將自己蒙臉唱歌的視頻上傳到網上,從此一炮而紅。

其中,讓小巴深受感觸的是尹希婭和母親的關係,她們互相影響和扶持,母親會尊重尹希婭的每個決定,使得尹希婭變得自信大方,甚至敢於質疑音樂製作人的混音。最終,尹希婭和母親掙脫父權,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GIF

還有最近的北大碩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控制與傷害」事件,無一不說明親子關係的重要性。其實在小巴看來,最理想的親子關係應該是父母把孩子帶到更廣闊的天地,教會孩子獨立,讓他們自己思考、做決定,自己去探索世界,而父母不加以任何干涉。愛不是控制,而是信任。

本期咪咕悅讀匯,推薦閱讀《不成熟的父母》,由美國心理學家琳賽·吉布森寫作,魏寧和況輝翻譯。在這個愜意的周末,和自己的孩子(蛙兒子)一起讀一讀成熟的父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不成熟的父母(節選)

孩子對待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反應方式不同,但他們潛意識裡都會形成治癒型幻想。也會採取扮演角色型自我的方式來在家庭中獲得一席之地。

當不成熟的父母在情感上無法給他們的孩子足夠的注意力或愛時,他們的孩子通常會幻想他們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將在未來得到滿足,以此來應對父母的忽視。他們還會扮演我稱之為角色型自我的特殊家庭角色,孩子們這麼做是為了從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那裡得到一些關注。

不幸的是,無論哪種應對方式都無法讓一個孩子充分發揮他的全部潛力。因為父母的以自我為中心,可能使這些孩子覺得真實的自我不足以吸引他們父母的注意力。因此,他們開始相信,唯一能讓自己被注意到的方法就是擺脫真實的自我。

可悲的是,真正的自我是由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和真正的感情構成的,但為了在家裡有一席之地,孩子們不得不把真正的自我放在一邊。雖然真正的自我仍然存在於內心深處,但它通常會被「父母的需要第一」的家庭規則所壓制。現在,我們先看看治癒型幻想和家庭角色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童年生活和成年生活的。

治癒型幻想的起源

不成熟的父母強迫孩子適應父母情感的局限性。孩子會採取很多方式來回應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因為他們想讓父母關注、照顧他們,與他們有更多的交流。但所有情感被剝奪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幻想著自己將來會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作為孩子,我們通過拼湊一個解釋我們生活的故事來理解這個世界。我們會想像使我們感到舒服的一切,然後創造我所說的治癒型幻想,即一個關於什麼會使我們真正感到快樂的充滿希望的故事。

孩子們常常認為,要治癒童年的痛苦和情感孤獨,關鍵在於想方設法擺脫真實的自我。治癒型幻想都有這個相同主題。因此,每個人的治癒型幻想都以「要是……就好了」開始。例如,人們可能認為,要是他們很無私或很有吸引力的話就好了,他們就會被人愛,或者要是他們可以找到一個敏感的、無私的伴侶就好了。他們還可能認為如果他們變得非常著名、非常富有或讓其他人害怕他們,他們就能被治癒了。不幸的是,治癒型幻想是孩子自己想出的解決方案,所以它往往不適合成人的現實。

但無論什麼樣的治癒型幻想,都會讓一個孩子樂觀地面對痛苦的成長經歷,因為孩子希望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許多人以這種方式度過了悲慘的童年。他們幻想有一天自己會被人愛、被人關心,這種幻想激勵著他們前進。

治癒型幻想如何影響成年人關係

成年後,我們在心底期待著最親密的關係來使我們的治癒型幻想成真。我們對他人的潛意識的期望,其實就是源自那個童年的幻想世界。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我們最終可以讓人們改變。我們可能會認為,我們的情感孤獨最終會被一個總是考慮我們的需求的伴侶或是從來沒有讓我們失望的朋友治癒。

GIF

通常,這些無意識的幻想是相當自我挫敗的。例如,一個女人相信,要是她能讓沮喪的父親高興就好了,那樣的話她就可以隨心地做她想做的事了。她沒有意識到,即使她的父親一直很痛苦,她也可以自由地生活。

另一個女人確信,如果她做了丈夫想要的一切,她就能得到自己渴望的那種愛。當丈夫仍然沒有注意到她的需求時,她對他很生氣。即使她已盡了全力,但她的治癒型幻想仍未成真,她的憤怒掩蓋了內心的焦慮。從童年起,她就一直相信,成為一個「好」人可以讓她值得別人愛。

我們通常不知道,其實我們正試圖把一種幻想強加給別人,然而在愛情測試里,我們可以發現這一現象。一個局外人更容易看到幻想是多麼不現實。婚姻治療法通常需要人們把自己強加在伴侶身上的治癒型幻想暴露出來,才可能奏效。

漸漸成為角色型自我

如果你的父母或照顧者在你的童年時期沒有在意你真實的一面,那麼你大概會清楚該怎麼做才能與他們建立情感聯繫,你會漸漸用角色型自我或虛假的自我來取代真實的自我,因為這樣做可以讓你在家裡有一席之地。

於是這個角色型自我逐漸取代了真實自我的聲音。這個角色型自我可能有這樣的信念,比如,如果我做出犧牲,別人就會讚美我、愛我。或者還可能消極地認為,無論如何我都要讓他們注意我。

角色型自我的轉變過程是無意識的,沒有人故意去那麼做。當我們看到其他人的回應時,會通過不斷的嘗試和錯誤進而轉變成角色型自我。無論角色型自我看起來是積極地的還是消極的,作為孩子,我們會認為它是最適合自己的。成年以後,我們會繼續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希望有人關注我們,就如同我們期望父母關注我們一樣。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有些孩子的角色型自我是那麼積極向上,而其他孩子卻很痛苦,體驗著失敗、憤怒、精神障礙、情緒波動……有一種解釋是,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把握好度。一些孩子的遺傳基因和神經系統驅使他們做出衝動的反應,而不是採取建設性的行動。

消極的角色型自我出現的另一個原因是,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常常在潛意識中對不同的孩子展現出他們角色型自我和治癒型幻想的不同方面。例如,在一個家庭中,其中一個孩子可能是被父母理想化、寵溺慣了的完美孩子,另一個孩子在他們眼中卻毫無優點,像個累贅。

父母如何影響角色型自我的發展

有一些關於父母強迫孩子轉變成角色型自我的例子。

一位缺乏安全感的母親不斷加深一個焦慮而且依賴性強的孩子的恐懼感,以期成為孩子生活的中心。(終於有人真的需要我了。)

一個覺得自己很無能的父親通過貶低自己的兒子來獲得優越感。(我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我有必要糾正別人的錯誤。)

父母雙方對他們自己潛在的憤怒和自我中心都視而不見,相反,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才有這些特點。(我們是慈愛的父母,但我們的孩子很刻薄、很不敬。)

極少數的父母會有意識地想要破壞他們孩子的未來,但焦慮會讓他們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這是一種超越了他們意識控制的強大的心理防禦反應。

作為一個孩子,如果你發現一個角色很符合你父母的需求,就如同一把鑰匙對應一把鎖,你可能會很快與這個角色型自我融為一體。在你試圖轉變成你的家庭所需要的那種人的過程中,你會變得更加看不見真實的自我。

GIF

背離真實的自我會破壞你成年後與人的親密關係。如果始終沉浸在角色型自我當中,你將無法與人建立深厚而令人滿意的關係。你必須儘可能多地展現出你真實的一面,別人才可以與你建立關係。否則,這一切只是兩個角色型自我在演戲。

角色型自我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沒有自己的能量來源。它必須從真實的自我中竊取生命力。扮演角色比做真實的自己更累,因為你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裝成另一個人。正因如此,角色型自我常感到不安,害自己被人發現是個「騙子」。

從長遠來看,一個人通常無法一直扮演角色型自我,因為它不能完全掩蓋人的真實意願。他們真正的需求遲早會顯露出來。當人們決定停止扮演角色,做回真實的自我時,他們就可以更加輕鬆、更有活力地前進。

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曉波頻道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第一年:我這麼努力,還有這麼多人黑我
宜家創始人逝世:賣火柴的小男孩如何創立傢具帝國

TAG:吳曉波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