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七十二首《山中雜詩》
【篇目】
[作品介紹]
[作者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賞析五]
【古風泊客一席談】
山中雜詩
[梁詩·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拼音版:
shān jì jiàn lái yān ,zhú zhōng kuī luò rì 。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niǎo xiàng yán shàng fēi ,yún cóng chuāng lǐ chū 。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作品介紹]
本篇是《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是寫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閑適的心情。沈德潛說它「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作者介紹]
吳均(公元469年~公元520年),字叔庠(xiáng),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時期的文學家。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讚。其詩清新,且多為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於寫景,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為「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梁武帝天監初年,柳惲為吳興守,召他作主簿。天監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蕭偉引為記室。臨川王蕭宏將他推薦給武帝,很受欣賞。後又被任為奉朝請(一種閑職文官)。欲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不許,於是私撰《齊春秋》,稱梁武帝為齊明帝佐命之臣,觸犯武帝,書焚,並被免職。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 卒於普通元年(520年),時年五十二歲。吳均既是歷史學家,著《齊春秋》三十卷、注《後漢書》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學家,有《吳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注釋]
1、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2、煙:指山裡面的霧氣。
3、竹中:竹林叢中。
4、窺(kuī):從縫隙中看。
5、檐(yán):房檐。
6、這句是說山上的房屋地勢很高,所以雲從窗戶裡面穿進穿出。
[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雲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餘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賞析
壹
壹/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現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雲彩從窗里飄出來。作者的幽居盪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瀰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盪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雲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開頭兩句說,但見陣陣煙霧從山與山的交接處飄來,又見太陽在竹叢後漸漸落下。「來」、「落」兩字寫出了動態。「見」、「窺」兩字用得很恰當:煙來則舉目可見;日落則是透過竹子間的空隙所見,所以用「窺」字。「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後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並不是純客觀的描繪。三、四句說,鳥兒向著屋檐上飛翔,白雲從窗戶里輕輕流出。這兩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處地勢的高峻。尤其是後一句:雲本不可能生於屋內,但因屋宇處於白雲繚繞之中,雲氣從屋後、屋側飄過,所以看起來就像從窗中飛出。「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於此可見。
詩寫得十分精鍊。四句寫出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的連接那樣,合起來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麼清幽,甚至冷寂。煙、日、鳥、雲都在動,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無限的靜。由這一片寂靜,又使人感到詩人心中是那麼清靜。他沒有一點兒雜念,只是靜靜地觀賞著這一切。如果細細吟味,還可感到三、四句隱隱流露出詩人的幾分新奇感。高飛的鳥與屋檐齊高,白雲由窗間流出,這種景象在平地上見不到,因而使詩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兩副對子。前兩句「見」、「窺」的主體是詩人,後兩句的主體則是「鳥」和「雲」。前兩句的節奏是二、一、二,後兩旬是二、二、一。這樣,全詩雖然篇幅短小,內容單純,卻因旬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至於不顯得單調了。
此詩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境氛圍和背景;後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合,構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境氛圍。詩人又運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託自己的情志於景物環境之中,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名家點評
《南史·文學傳》:「均文體清拔,有古氣」。
《梁書·吳均傳》亦載:「均文體清拔有古氣」。
沈約:「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
胡震亨:「情語不妨險諢」。
謝榛《四溟詩話》:「才勝商山四,文高竹林七」。
沈德潛:「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林家驪《吳均集校注》:「吳均詩歌最主要的特色是在濃烈而質素的抒情這一點上,繼承了漢魏古詩的傳統。深沉的、綿綿無盡的情思,作一種內心獨自式的抒發,亦寫景物,而寫景物不是目的,景物也不是對象,對象是內心,是心象。這就是古詩的基本表現特色。」
佚名
賞析
貳
貳/
1、這四句寫景的小詩,自成一種風格。每句之前,假如用「你看那」三字一氣連讀,在人們面前,就會展示出一幅絕妙的丹青,就會響起一曲漂亮的樂章。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彼蒼。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放眼四望,觸處生情,將分歧的景物組合起來,用以構成一種特別的情況,給人以新穎的覺得。用的就是這種風格。
2、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山嶽環抱,竹木繁茂,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雲彩居然從窗里飄出來。此幽居盪盡了人世的塵滓,隨意而逼真地表達了詩人舒服閑適的表情。全詩不外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夕照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翠,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交往往,白雲穿窗而過,都闡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大,並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不時棲息於其檐前屋後,表現了山居的喧囂超脫,遠離塵囂。
3、沈德潛說此詩:「四句寫景,自成一格。」意謂這首小詩將一切的翰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普通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構造分歧,開了一種新的格局。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不時有人在此中,如前兩句中的 「見」和「窺」,都闡明在景的背後清楚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並不是純客不雅的描畫。至於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大白地顯露出人的存在。並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澹泊超然的心境也於此可見。 吳均是寫山川的高手,這四句小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徵就在於作者察看角度的選擇適當。「煙」是由「山際」所見,「夕照」是由竹中所見,「鳥」在檐上,「雲」從窗出,如許,就分歧與平常的寫山嵐、夕照、鳥和雲,而帶上了詩人山居所見的客觀顏色,並有了典型的意義。就象是攝影,攝取統一物象,卻大家有大家的角度。而一個勝利的作品,老是能取新奇巧妙的角度,攝出景物的特徵與情味,吳均的作品也恰是如斯。
佚名
賞析
叄
叄/
吳均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吳均,字叔庠,根據現代人考證他是今天浙江安吉人,吳均非常好學,是當時有名的俊才。當然他的成就不再政治軍事上,而是在文學方面,他的詩句清新洒脫,辭藻華美,又具有剛健氣息,他善於描寫景物,風格獨特自成一派,開創一代與眾不同的詩風,所以被人們稱為「吳均體」。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是我們初中課本的《與朱元思書》的一篇文章,正是吳均。其實,吳均還有一首《山中雜詩》也很有名。
吳均的《山中雜詩》原文如下: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這首詩是一首描寫景物的詩歌,吳均在這首詩中借景抒情,表達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喜愛,也表達了他那種超然物外的閑適之情。全詩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了一副安逸恬靜的鄉村生活畫卷。滿滿的體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景象之美讓人嚮往。
當然,吳均的這首詩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全詩動靜結合,相互襯托,大小景物相互鋪墊,意境美不勝收。而且在優美的景物中,體現了一種超然恬適的心境,可謂是情景交融,將自己一腔真情全部付予美景之中。
當然《山中雜詩》是吳均眾多優秀作品中的一篇,從這首詩我們可以大致看到吳均詩歌的特色之美,也可以使我們看到吳均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寓於景物之中,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這或許就是吳均備受推崇讚美的原因吧。
吳均簡介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想必大家對吳均的這首《與朱元思書》再熟悉不過了吧,它是我們上學時候每個人都學過的一篇文章,那麼大家都了解吳均這個人嗎?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吳均到底是何許人。
吳均,字叔庠,據說他是今天浙江安吉人,出生於公元469年,死於公元520年。他是南朝南北朝時期梁朝的歷史學家和著名的文學家。他曾在南梁武帝蕭衍的手下做官,但都是一些清閑文職。在史學方面,他的主要作品是《齊春秋》,在文學方面,寫有《吳均集》,但這部著作在歷史的長河中亡佚了,其主要作品有:《詠寶劍》、《胡無人行》、《與朱元思書》、《山中雜詩》等等。
吳均出生貧寒家庭,從小就勤奮好學,長大後更是外表俊朗,學識淵博;他的詩文深受同時期的沈約的喜愛。吳均最擅長寫山水風景,寫景細緻,內容現實。他的詩詞不僅辭藻華美,而且字詞之間透著一股剛健雄厚的風氣。而且吳均還擅長書法,被人們成為「吳均體」,他提倡駢體文,主張學習古人,恢復傳統禮儀,開創了一代清新秀麗的詩風,在南北朝那個戰亂不斷的時代,這是難能可貴的。
吳均的詩歌清新秀麗,而且內容反映社會現實,不卑不亢。在文中表達的都是自己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常常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他的詩文風格獨特,藝術手法獨到,內容和情感真實,這也是他的作品被歷代學者所推崇和讚賞的原因。
佚名
賞析
肆
肆/
本篇是詩人吳均《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作品通過對山居小屋悠遠、靜謐的環境描寫,表現了詩人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閑適自在的心情。
「山際見來煙。」「這裡的山際」說的是目所能及的山與天相接的地方,寫的是極目遠望之處。「來煙」,寫的是詩人遠望所見的動感物象,即遠遠地看見嵐氣雲煙從天邊飄來,這一描寫有力地再現了山居小屋環境的深邃和悠遠,給人創建了一個極其豐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像空間。
「竹中窺落日。」這句的「竹中」,從一個「窺」字可以看出說的應該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詩人從竹林的空隙中「窺」見到的明亮清新的一個動感物象。從這個「窺」字我們不難看出,詩人這裡寫的是近景,即從竹林的空隙中窺視到的紅紅的落日。這一「窺」,巧妙而又生動地增強了夕陽餘暉灑落竹林時刻山居小屋環境優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說在前兩句中詩人不惜筆墨為我們再現了山居小屋的環境,那麼下邊兩句寫的則是小屋本身的特點。
「鳥向檐上飛。」「向」可以理解為「從」,也可理解為「在」。「 檐上飛」,說的是傍晚了,鳥兒們快要歸巢了,於是在房檐兒上悠閑地,自由自在地,嘰嘰喳喳地,一會兒飛過來,一會兒又飛過去。這一句寫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離的所見,描繪的是一種清新、明快的場景,它在向人們透露著一種愉悅與欣喜的情懷。
「雲從窗里出。」「雲」是不可能從「窗里出」的,詩人寫的其實也就是一種感覺,我們不妨體會一下,如果站在山腳下,遠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潔白的雲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閑地飄動,彷彿就是從窗戶里飄出來的。這感覺是何等的神奇呀。
在寫作技巧方面,用清代詩人沈德潛的話說就是「四句寫景,自成一格」。作品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而就寫景而言又與通常的由景到人或由景及情的寫作結構有所不同,是開了一種新的格式。作品從頭到尾句句都在寫景,可又時時都有人在其中,這應該歸功於詩人巧妙地藉助了表示動作行為的詞語的恰當運用,如「見」,「窺」,「檐上飛」,「窗里出」都透露著有人的存在。此外,在取景角度方面也很考究,「來煙」是遠望所「見」,「落日」是近處所「窺」, 「鳥向檐上飛」是山上近處所看,「雲從窗里出」則是山腳遠觀所感。
佚名
賞析
伍
伍/
《山中雜詩》是南朝文學家吳均所作。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語言清新優美,文字簡練利落;文章條理分明,表現角度多樣;寫景狀物生動逼真,抓住特徵寓情於景。文中所繪景緻優美,意境幽遠,尤其是多種感官的調動,讀來使人如臨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齊整,以五言為主,多用工整的對偶,又間以六言,使文句整飭勻稱,節奏疏宕諧婉,語意轉折靈活。此詩以素筆淡墨,描寫了深山幽麗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詩人喜愛山水的生活情趣。
佚名
《山中雜詩》 [梁詩·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雲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餘暉的夕陽。
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煙:指山裡面的霧氣。竹中:竹林叢中。窺(kuī):從縫隙中看。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檐(yán):房檐。
《山中雜詩》很短,但是卻很著名。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雲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餘暉的夕陽。
對偶句。
山頂雲煙繚繞,透過竹林可以偷看到落日。
一個「見」字,說明山勢峻高;一個「窺」字,說明竹林之密。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又是對偶句。
對偶句的使用使詩詞更富詩意和韻律。
一個「向」字,說明鳥兒的歡快;一個「從」字,說明詩人所處的房屋就在高山上--點題。試想,連雲兒都能從窗口飄出,這山勢真的是很高呢。
在短短兩句對偶句之間,讀者完全能體會出詩人的愜意、悠閑來。
《山中雜詩》 ,通過詩人對於山中所見所聞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安於並樂於隱居生活的情趣。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古風泊客》第二輯《詩經》
《古風泊客》第三輯《楚辭》
《古風泊客》第四輯《樂府詩集》
《古風泊客》第五輯《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註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
成書時間:1958年
《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詩選172
心 ? 養性?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六十首《效古》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四十八首《河中之水歌》
TAG:古風泊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