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最初的團結是「血統」的關係

人類最初的團結是「血統」的關係

人類最初的團結,總是血統上的關係。這個便喚做「族」。所以《白虎通》說:「族者,湊也,聚也,謂恩愛相依湊也;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有會聚之道,故謂之族。」(呂思勉)

《白虎通》說:「宗者,尊也;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有了「宗法」,便把血族團體裡頭的人無論親疏遠近都團結了起來;橫裡頭的範圍也廣,豎裡頭的時間也持久了。所以宗法,實在是「古代貴族社會組織的根柢」。(呂思勉)

單是把這許多人團結在一塊,原沒有什麼道理,但是當時所謂「為祖」的「別子」,都是有土地的——不是諸侯,就是大夫;所以繼「別子」而為「宗子」的,都有收恤族人的力量;他的族人為自衛起見,要保守自己族裡的財產,也不得不盡輔翼宗子的責任。這件事情的內容,便是有一個人,佔據了一片土地,把這土地上的出產和附屬於這土地的人民的勞力,來養活自己一族的人。自己族裡的人,便幫同他管理這一片土地上的事務。倘然土地大了,一個人管轄不來,便把自己的族人分派一個出去。這分派出去的族人,管理他所受分的土地,也用這個法子,這便是古代的「封建政體」(呂思勉)

古代的人民,總有征服者和被服者兩階級:征服之族,是居於中央,制馭異族的。這是所謂「鄉」之民。被征服之族,是處於四圍,從事耕作的,這是「遂」以外之民。前者是服兵役的,後者是不服兵役的。(呂思勉)

當時一切法律都在鄉官手裡,和後世地方行政官兼管司法正是一樣。(呂思勉)

無論哪一種哲學,決沒有能完全否認宗教的;無論哪一種宗教,也總含有幾分哲學上的解釋。何況古代,豈有隻有哲學上的思想,沒有宗教上的感情的道理呢?咱們既明白了古代的哲學思想,便可以進而考究古代宗教上的崇拜。(呂思勉)

古人認陰陽二力為萬物的起源,所以他們所崇拜最大的對象便是「天地」。但是物之生,是由於四序的推行,這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次於天地的崇拜,便是「四時」。把四時分配在「四方」,再加以上天下地,就是「六合」。從六合之中,除掉了一個天,便成「五方」。把古人所說「物質生成的五種形態」配上去,就成了五行。再加之以「四隅」。那麼,單就四正四隅說起來,就成了「八卦」。連著中央算,就成了「九宮」。適和古人「一生二,二生三,三三而九」的思想相合。九宮的周圍,卻有十二,所以又有所謂「十二支」,適可以配十二月。把三和五相乘,就是十五,於是又找到一個Magic square,填在九宮裡頭,就成了後世所謂「洛書之數」了。(呂思勉)

研究古代的學術,先得明白兩種道理:其一,古代的學術,是和宗教合而為一的;到後世才從宗教中分了出來。其二,古代的學術,是貴族所專有的;到後世才普及到平民。因此,講我國的學派,只得從東周以後起,因為西周以前,學術是和宗教合而為一的,是貴族所專有的。(呂思勉)

秦代以前的世界,是個封建之世;秦漢以後的世界,是個郡縣之世,其情形是迥然不同的:中國成一個統一的大國,實在是從秦朝起的。(呂思勉)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敢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葯』、『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法令,以吏為師。(李斯)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兵皆屬焉。(司馬遷)

「高祖刑白馬與諸侯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個真可算得把天下當一家的產業了。(呂思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UCN數字世界 的精彩文章:

慈善捐贈的潛在規則

TAG:UCN數字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