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傳統文化亟待重視起來
春節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節日里最大的一個節日。然而,承載著豐富傳統文化的春節卻越來越「單薄」。匆匆的腳步讓傳統年俗離我們越來越遠。以至於在春節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下,傳統年俗保護顯得越來越迫切。(2月5日?《法制日報》) 什麼是年?「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這些童謠,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年習俗」,這也是人們記憶中的「年味兒」。 然而,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老傳統、老玩意兒,對於現代人而言,已經漸行漸遠。一方面,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各種壓力山大,讓人鮮有時間和精力,去體會這些「慢幸福」;另一方面,伴隨娛樂方式多元,人們也樂於追求多樣性的年節,也導致了這些老傳統習俗的式微;再者,「互聯網+」賦予了傳統春節全新的載體,讓老習俗有了新載體。 但是,誠如專家所言,「傳統節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產,它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民眾審美情趣、倫理關係與消費習慣的集中展示日。」?傳統節日在今天有著更為豐富的現代價值,對,「傳承文化認知、增強民族認同、調劑精神狀態」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所以,不能任由春節傳統文化一再式微,對其亟待重視起來。 首先,法律推動民俗保護勢在必行。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其中文化部申報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6個傳統節日均被列入其中。並且,將春節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呼聲越來越大。因此,地方立法也應為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其次,應搭乘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二〇一八年中央一號文件就鄉村振興戰略 進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就提出「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掃房、祭灶、春聯、爆竹、壓歲錢……與春節有關的習俗都帶有農耕文明的印記。所以,春節傳統文化完全可以藉機實現再振興。 同樣,讓春節傳統文化氛圍濃郁起來,也需要公眾的積极參与。比如,新鄉賢利用國家政策與民間文化資源,推動春節文化娛樂活動的開展;還如,文化部門與熱心企業共同搭台,讓春節傳統文化有施展拳腳的平台等等。於我們個人而言,更應該明白春節不是一個單純的吃喝玩樂的節日,銘記春節傳統文化,並通過多種形式傳承下去,也是我們當代人的使命。(楊玉龍)
TAG:中國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