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把你的孩子往根本不懂教育的教育機構里送嗎?
GIF
原汁原味 美式課堂
教育
「教育」二字,寫下來筆畫共十九,寫來簡單,要理解箇中滋味,花去十九個月,十九年,甚至這一輩子,也很難吶。
想來中國如今也是能無畏無懼地站立在這地球之上,各種改革並行,其中教育改革也成為家長們最關注的點了。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熱衷於把孩子在各種補習班輸送,卻從不考慮,這些教育機構,到底能不能 「教育」 他們的孩子。
很不恰當地打個比方,英語培訓現在已經成為相當熱門的行業,幼兒、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的廣告牌隨處可見,這完全能夠歸結於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日益重視。然而,每一家機構的水平參差不齊,久而久之,漸漸地造成了家長對教育機構的不信任感。諷刺的是,家長迫於升學的壓力,還是繼續將孩子送進去。
那麼我想說的是,這樣看似無可奈何的舉動實際上在看似溫柔、實則殘酷地傷害著孩子。
見過太多太多的例子,以至於在我的頭腦中,補課從來就是事倍功半的吃力不討好。純補課的機構,也就只能叫做 「補課機構」 而已了,和教育根本就半點關係都沒有。真正的教育機構,非得要把 「教育」 二字提到最前面來,並時刻緊盯著。孩子的成長,包括教育和學習,首先是「教」和「育」,然後才是 「學」 和 「習」 。而串聯其中的,最要緊的則是「環境」二字。「教育」 的環境是讓你思考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 「學習」 怎樣才能成為這樣的人。若是拋掉了 「教育」 ,把孩子直接扔到 「學習」 里去,或許能夠拿到不錯的分數,上一所不錯的學習,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他將永遠不會知道 「我是誰?」,於是就這樣於所生存的世界一無所知地離開,可悲。這也便是詩人蘭波 「一棵樹發現自己是可塑之才該是多麼可悲的事」 這聽起來心酸得不行的感嘆緣由。
讀楊絳《我們仨》,很羨慕錢瑗那渾然天成的讀書氣,可是不要忘了,她媽媽是楊絳,爸爸叫錢鍾書,她從小就是在書堆里長大的。首先得有 「教育」 的環境,其次才是她的 「學習」。即便是方仲永,沒有教育的環境,最終也只能是 「凡人矣」。
山姆大叔少兒英語,關注的是孩子的成長,從教育出發,發現孩子的天才之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適應能力,工作能力,生存能力。請記住,真正的學習應當是由孩子自己完成的。
※世界最聰明的那些人說這個世界是幻象
※換來的婚姻,註定是噩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