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容城三賢楊繼盛與楊氏家訓

容城三賢楊繼盛與楊氏家訓

楊繼盛雕像

容城三賢圖卷

雄安新區乃古代雄州、安州之地,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曾誕生過不少仁人志士,輝耀千秋。其中容城的元初著名理學家劉因,明朝彈劾權相嚴嵩的義士楊繼盛,明末清初的大儒孫奇逢被稱為「容城三賢」。他們的思想、學養、處世之道一脈相承,體現了河北人慷慨悲歌、重信尚義的千古精神。

楊繼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楊繼盛自書年譜稱:祖籍口外小興州(今河北省灤平縣),先祖楊百源遷居保定府容城縣,居城東北河照村。楊繼盛兒時家境貧寒,其母早亡,其父另娶,楊繼盛生活孤苦,白天放牛,晚間訪師問友,深夜秉燭長讀,一介寒門學子終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得中丁未科進士。官曆南京兵部員外郎、刑部員外郎、兵部武選司員外郎等。

楊繼盛一生官職未過五品,卻被譽為「明代第一直諫義士」。從32歲中進士到38歲被陷害下獄,短暫仕途中他做了兩件名垂千古、震動朝野的大事:一是諫阻開馬市,二是冒死彈劾奸相嚴嵩。

每次到宣化,我就會想起楊繼盛阻止開馬市的慷慨陳詞。想當年,北元後裔俺答汗,多次率兵侵犯宣化、大同,提出宣府、大同等地春秋兩季開設馬市。鎮邊大將咸寧侯仇鸞,畏懼出戰,欲與俺答汗妥協,開馬市。而楊繼盛認為,仇鸞議和示弱,喪權失節,於是上疏皇帝,力言仇鸞的主張有「十不可、五謬」。嘉靖皇帝交由仇鸞、嚴嵩、徐階等要臣議論。結果在仇鸞操縱下,駁回楊繼盛上疏,並密奏誣陷之,把楊繼盛關進監獄,後又貶謫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典史。君子無論處於何地,必能為民造福,楊繼盛即大明一君子也。

楊繼盛赴任狄道,看到當地土地貧瘠,百姓饑寒、教育不興,非常痛心。於是拿自己的俸祿,賣掉坐騎和妻子的首飾,興辦東山書院。還疏浚河道引水灌田、開發煤山,讓妻子給當地民眾傳授紡織技術,深受當地百姓擁戴,當地讀書人尊其為「楊父」,視其如再造之父。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俺答汗再次侵犯大同、遼陽,仇鸞私通俺答汗的罪行暴露,急病而死,被皇帝下詔開棺戮屍。朝廷知道楊繼盛有先見之明,起用楊繼盛,調山東諸城縣令。他奉詔離任時,臨洮百姓千餘人依依不捨灑淚相送百里外,楊繼盛揮淚與鄉親們告別,場面十分感人。每每想到這樣的場景,我都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楊繼盛罵死一個仇鸞,可明朝出了一個更大的權奸嚴嵩。嚴嵩專權跋扈,堪為明朝最大的禍國殃民的奸臣,嚴嵩曾與仇鸞爭寵結怨,所以仇鸞死後,他就極力拉攏楊繼盛,奏請皇上「一歲四遷其官」。楊繼盛就在不斷升遷途中東奔西走,從臨洮赴諸城,又改任南京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在南京,楊繼盛謙虛好學,師從南京吏部尚書韓邦奇學習樂律,學有所成,親手製作十二律,吹奏時聲音極為和美。韓邦奇大喜,將自己所學之技藝傳授給他,使得楊繼盛詩樂有名。嚴嵩又舉薦楊繼盛改任兵部武選司員外郎。

楊繼盛赴京途中,詩情勃發,一路吟唱。鎮江焦山碑林仰止軒內留有楊繼盛《游焦山》七絕詩碑,詩云:「楊子懷人渡洋子,椒山無意合焦山。地靈人傑天然巧,瞬息神遊萬古間。」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楊繼盛到兵部上任,就住在北京達智橋衚衕。他初心不改,忠誠、乾淨、擔當,愛國愛民。曾作《自況》詩以明志:「飲酒讀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是青天。男兒欲到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楊繼盛親見親聞嚴嵩禍國殃民的行徑,痛心疾首,決心為國除奸。一個月後,他草擬奏章彈劾嚴嵩:「方今外賊惟俺答,內賊惟嚴嵩,未有內賊不去,而可除外賊者。」而當時嚴嵩勢力很大,根基很深,彈劾嚴嵩須有必死決心。楊繼盛就在達智橋衚衕宅第中齋戒三日,想到國家內憂外患皆因奸佞當道,內賊不除,國無安寧,決心粉身碎骨抗爭,毅然上書《請誅賊臣疏》,曆數嚴嵩「十罪五奸」,被史家稱為「明史上一大奏牘」。而嚴嵩向嘉靖帝進讒言,陷害楊繼盛,將其投入死囚牢,下令「杖之百」。明代的廷杖,輕則致殘,重則送命。刑前,一位同情者持蚺蛇膽含淚送楊繼盛,要他和酒服下,楊繼盛卻說:「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表現出燕趙義士的錚錚鐵骨。

在獄中,杖刑打斷了楊繼盛雙腿,全身皮開肉綻,傷口的肉腐爛後一塊塊地往下掉,慘不忍睹。楊繼盛摔碎瓷碗,將碎片扎入體內放血,血流不止,但他咬緊牙關,然後用瓷碗碎片將腐肉一一割去,「肉盡,筋掛膜,復手截去。獄卒執燈顫欲墜,繼盛意氣自如」。當年關公刮骨療毒也不至如此悲壯。

雖然朝野對楊繼盛一片解救呼聲,但最終沒逃過嚴嵩處心積慮的陷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嚴嵩利用其同黨送來處決閩浙總督張經等人論罪奏疏,就在上面加上楊繼盛名字,皇帝閱奏時並未注意,便同意處刑。秋後,嚴嵩授意刑部尚書何鰲,將楊繼盛與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等九人處決,棄屍於市。當年十月的北京西市,北風凜冽,寒氣逼人,楊繼盛面對屠刀,大義凜然,昂首走向刑場。他仰天長嘯,朗誦他那首感人肺腑的《就義詩》:「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楊繼盛死後12年(1567年),87歲的嚴嵩在舉國唾罵聲中死去。同時,皇帝頒詔撫恤直諫諸臣,楊繼盛被追贈為太常少卿,謚號忠愍,予以祭葬,並任命其一子為官。

隆慶二年(1568年),直隸監察御史郝傑上奏,在楊繼盛故鄉保定府為其立祠。皇帝定名「旌忠祠」。旌忠祠建於保定古城金線衚衕,正殿三間,正中塑楊繼盛像,兩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內各豎一碑,一碑刻楊繼盛彈劾仇鸞寫的《罷馬市疏》,一碑刻楊繼盛彈劾嚴嵩寫下的《劾嚴嵩疏》。

明清以來許多帝王名臣、文人志士都為楊繼盛題詞、作詩,而且在明朝後期,楊繼盛的形象就被搬上民間舞台,成為老百姓心目中忠心赤膽的一代英雄的化身。

仗義誠信的孫奇逢:他與鹿正、張果中被稱為「范陽三烈士」,成為燕趙慷慨悲歌、重信尚義精神的代表。

楊氏家訓/家規

宋政和五年(1115年),楊時親自編修將樂楊氏第一部《弘農楊氏族譜》,制定楊時家訓十條。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此後各朝代楊時後裔謹遵祖訓、恪守家規,以傳承祖德為核心的家風也愈見濃厚,家風文化的內涵大大豐富。

明代楊氏家訓:勤耕務讀,敦倫孝親,卑無犯上,富莫驕貧,居仁由義,睦族和宗,布衣菲食,氣忍家寧。

清代楊氏家訓:順父母,睦兄弟,和宗族,完國賦,務勤儉,勤耕讀,謹喪祭,慎嫁娶,安本分,禁非為,守公法,記銘言。

現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32句:「十八個不準」,對忤逆不孝、兄弟鬩牆、虐待子女、傷風敗俗、好逸惡勞等有悖倫理的行為堅決反對,並諄諄告誡家人謹守勿忘,遵規執行。

這些家規家訓內容具體詳盡,都圍繞楊時祖訓這個根本來制訂。它們是楊時後裔凝聚家族、規範後人的行為準則,是楊時家風文化的一個靈魂,潛移默化地教育和熏陶著楊氏後人。

楊氏家訓、家規

家訓是前人向後代傳播修身、治家、為人處世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國古代長期延續下來的家長教育兒女的基本形式,楊氏家訓、家規是治族治家的道德規範,族人應該遵守。

忠: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團結同志,終能長久。

尊:尊老愛幼,上至高堂,下撫子女,亦復如是。

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經商務工,耕種為食。

儉: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節用,俯仰何益。

順父母

父母為之天地也。順父母即順天地,逆父母即逆天地矣。故百行以孝為先,養育之恩永世難報。孝順必有孝順子,忤逆終養忤逆兒。只顧妻子兒女而不贍養父母者如禽獸也。敬老好兒女人人稱讚,為之榜樣;虐待父母者,家法應訓之,國法應懲之。

睦兄弟

兄弟者,一母同胞骨肉也,兄弟間應當和好到老,不可因小時利便起爭端,不可語言傷和、聽信婦人讒言,更不可因小事而激化矛盾,以致骨肉相殘,大則參商拘訟,互打官司,小則朝夕怨言,一時之忿,便動干戈,不如相交朋友,成為父母之過錯,你本身又何必生兒育女?為人者,以友為兄弟,而族人當睦更有於別。宗族之兄弟是一脈相傳,何又不如朋友呢?

和宗族

宗族者,同宗共祖之人也。雖有親疏貴賤之別,其始同出於一人之身,故堯典曰親睦九族,周室則大封,同姓宗親之誼,由來重矣。今世俗偷薄間,有挾富貴,而厭貧賤,恃強眾,而凌寡弱者,獨不思富貴強眾,怎為祖宗身後之身呢?觀於此,而利與害共,體戚相關,一體同視可也。凡我族人,當和宗族,以強欺弱者,家法誅之,國法懲之。

務勤儉

勤儉者,是起家之本,傳家之寶,立業之基,人生所當務也。勤而不儉,則財流於奢,儉而不勤,則財終於困。人世間,見名門世族,以祖考勤儉為成立之本,下代之福,因子孫奢侈而敗家之業。蓋儉則富貴長保,家計不難振興。倘男不務耕作,女不事機杼,好逸惡勞,鮮衣美食,一旦嬌惰,習慣俯仰無資,將祖資財一敗而空,拖衣漏食。凡我族眾,當務勤儉。

謹喪祭

喪祭者,慎終追遠之大事也。喪盡其禮,祭盡其誠。父母在生之時,儘力供養,逝後要從儉治喪,勿須無財大操大辦。喪事從簡,也不能儉而不順民情。凡我族人,當慎謹治喪。

肅閨門慎嫁娶

閨門為起化之源,家視不可不肅。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古之常情。應當掃除舊的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思想,提倡男女平等。嫁女乃人倫之始,聯婚不可不慎。男女婚姻,不能包辦代替,嫁女擇佳婿,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勿取重聘,不要貽誤後世子女。凡我族人,當共凜之。

安本分

本分者,人生分內當為之事也,未老不能享老之福,未貴不能享貴之福,未富不能享富之福。凡事盡在其中,不以干名犯義而取優辱。人要經少、中、壯、老,享受要與年齡相當,超前享受害自己,勤勞發奮富終身。安分守己,立志做人。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葬送自己。凡我族人,應共戒之。

禁非為

守法奉公,全軀保身之要道,滅理犯義,虧體辱親是污行,工、農、商、學、兵,各有本業,為官為民,社會之分工。偷搶嫖娼,為非作歹,法律之不容。為人者,切忌把個人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長幼有別,老少有分,敬老尊賢,社會之美德。好淫喜賭,則是偷盜之禍根。吾族忠厚傳家,清白世宗,豈容不肖子孫敗壞家風。凡我族人,立應禁之。

格言

凡我族內有子嗣維艱,晚年喪子者,當有抱養螟蛉,以承宗祀之條,須抱養親族子弟,以繼承之,方好登入譜籍、埋葬祖山。又有女招婚承宗,名為半子半婿,以及不得已抱異姓承者,不得登入譜籍、埋葬祖山,以免紊亂宗支。

凡族內有鰥寡孤獨,殘疾無靠者,應由本族親友予以資助供養,不能熟視無睹。族人以救,此乃社會之公德。對此不出力、不出錢財者,則為無德也,應受族人和社會的指責。

本族子孫,不論男女,均應入學讀書,不得重男輕女。

本族人,凡仙逝者,樹碑,刻上孝男,孝女也應刻上。

銘言

黎明即起,洒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夜睡早起,關鎖門戶,為安全作想。

米粟一粒,半絲半縷,銀錢毫分,當思來之不易。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詩書不可不讀。窮不丟豬,富不丟書。居身務求質樸,訓子要以孝義方,言傳身教,當啟蒙者。一言一行,必須有利於兒女成長。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必加溫恤。刻薄成家,理勿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弟兄叔侄,勿爭多論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詞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夫婦平等,互相體諒,才是男人。勿歪戴帽子斜穿衣,正人先正己。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求佳婿,勿索重聘。娶妻求淑女,勿計厚奩。見貧賤而有嬌態者,踐莫甚。見富貴而生淫者,最可恥。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事戒多言,言多必失。依仗勢力,而凌孤逼寡,捧紅踏黑,非人生之價。欺窮敬富,乃不道之人。

守公法

公法乃治國之本,執法是愛國公民;

楊震家風名千古,清白世代把名揚;

文明禮貌人稱讚,知法犯法罪應當;

當官要為民謀利,為民要為國擔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九君子會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容城三賢孫奇逢與孫氏家訓

TAG:三九君子會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