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政治傳播功能釋讀
博物館新論
博物館的政治傳播功能釋讀
文/劉燕
內容提要:博物館作為一種大眾媒介,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展示政治意圖、傳播政治信息的文化教育機構,是維繫和支撐權力運作的空間載體。從政治傳播的視角來看,博物館以藏品為基礎,通過內容設計、陳列展示、構建有效的政治符號等「再生產—解碼」的方式來展示政治意圖,當觀眾與現代語境下的展品價值發生接觸時,展品就完成了政治文化信息的更新發展,從過去時變成現在進行時,成為觀眾學習的介質,從而實現政治傳播的政治意義。
政治傳播是由政治學與傳播學組成的交叉學科,西方對此的研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漸興起。國內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政治傳播」的概念,從最初的譯介理論發展到試圖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傳播理論。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社會功能被重新識別,西方博物館學認識到博物館展示總是捲入文化的、政治的、社會的協商和價值判斷,具有「文化的、社會的和政治的含義」。近年來,國內也開始嘗試從政治傳播視角探討博物館傳播,或分析紅色旅遊的政治傳播價值,或具體分析博物館敘事的政治話語。
政治傳播相關概念釋義
國內引入西方的political communication這一概念時,通常將其譯作「政治傳播」。目前「政治傳播」的定義還未統一,歸根結底在於學者的研究切入角度不同:一是政治本位,可以理解為國家有目的地或者有意識地應用傳播手段以博取公眾同意與確保政治秩序正常運行的行為;二是傳播本位,關注的是傳播過程及傳播在政治活動中的作用。當前國內學術界比較權威的定義是「政治傳播是指政治傳播者通過多通道、多媒體、多符號傳播政治信息,以推動政治活動過程、影響受傳者的態度與行為的一種對策」。
政治傳播的政治信息可以表現為三個遞進的層次:一是表達現實政治生活訴求的政治價值,二是指導、約束現實生活的意識形態,三是宣揚社會公認的政治文明。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教育機構,通過傳遞公民權利、公共關懷等政治信息,致力於將「平民」轉變為「公民」,吸引其自主、理性地參與政治。
關於政治傳播的功能,有「三功能」「八功能」「社會、組織兩層次說」等,這些觀點都認識到政治傳播的功能包括影響輿論、政治社會化、政治控制三個方面。博物館作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財富和人類文化的展示、收藏、研究、宣傳基地,具有「把觀眾引導向正確的結論」的政治使命和責任。因此,博物館通過政治傳播,可以樹立政府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合法性,並不斷鞏固政府的優勢地位。
綜合政治傳播的定義和功能,要將博物館納入政治傳播的研究範圍,還需要釐清三個問題:一是博物館的政治合法性,二是博物館的媒介化,三是博物館的政治傳播路徑。
博物館的政治合法性
在當代社會政治語境下,文化機構與權力關係相互糾纏,形成一種制度性語境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廣泛而明顯地影響著當代社會生活。其中,教育機構又在各類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佔據主導地位。博物館作為文化教育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繫和支撐政治權力的重要空間載體。為了適應政治語境的變化,西方博物館學也從以前的博物館內部靜態分析(即技術層面)轉換為外部關注(即與社會、權力、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
我國的政治體制和傳播體制與西方的有所區別,有學者提出用「中國語境」來分析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政治傳播的公共性。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傳播制度下,通過博物館進行政治方面的宣傳教育一直是我國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的基本內容。首先,從博物館的管理體系來看,館長的選拔以及專業技術隊伍、管理幹部隊伍的建設,其前提條件是個人的政治覺悟要高。其次,博物館的表達主體雖然呈多元化發展,但仍以政府為主導。再次,黨和政府在頂層設計層面引導博物館合理定位,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我國博物館作為中國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在今後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中介作用。
博物館的媒介化
從表面上看,特點迥異的博物館與大眾傳播媒體屬於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但在社會轉型時期,文化需求呈多樣性發展,這就要求博物館逐漸走向大眾、迎合大眾、引導大眾。博物館的發展經歷了逐漸公共化的過程。大眾媒介自產生起就在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有4873家登記註冊的博物館,其中免費開放的有4246家,每年參觀人數約9億人次。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面的擴大,為博物館媒介化功能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
博物館在特定的組織目標和方針指導下進行傳播活動,以藏品等實物資料為傳播基礎,更具權威性和真理話語權。藏品本身存儲大量基礎文化信息,通過對這些基礎信息的編排、解碼,實現信息的增值和傳播。當觀眾理解展品的意義後,展品就成為觀眾學習的介質,從而實現博物館信息的社會化。
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突飛猛進,人類開始進入諮詢社會。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已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傳統的博物館場所擴展到新媒體空間。由於新媒體平台主體與內容是分權的、多元的,這就要求傳統的政治傳播模式從中心—邊緣型的傳播模式轉向諮詢模式。博物館的展覽更要注重對資訊的收集、轉化與傳播的全過程,數字博物館和虛擬博物館的蓬勃興起,可以視為對博物館傳播方式的擴充。
博物館的政治傳播路徑
傳播效果受多重因素影響,其中傳播者本身的表達藝術合適與否顯得尤為重要。在政治傳播中,人們對空洞的說教往往會有本能的反感。因此,博物館的政治傳播可以通過內容設計、政治話語、政治符號等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對象,從而解決意識形態始終飄浮的尷尬。
(一)內容設計
博物館展覽都必須明確自己的傳播目的,這也是博物館展覽內容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博物館展覽通過內容設計選擇性展示某一個主題或者一件展品,告訴觀眾應該關注什麼,從而影響公眾對展覽或展品的判斷,加強公眾對特定價值的認同,以至影響公眾對現實政治的理解。
在設計陳列內容時,博物館傳播者決定著什麼樣的信息可以被傳播,主動承擔著為觀眾「挑選信息、過濾信息、放大信息」的引導作用。傳統的政治傳播主體已經有意識地運用新媒體技術來傳播政治信息,博物館也迅速作出回應,紛紛構建官方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台,來完成信息的傳播過程和與觀眾的互動。由於博物館通過自媒體發布的信息往往會構成觀眾對博物館的第一印象,因此博物館要加強對信息的篩選和解讀,從而提高其引導能力和政治傳播的效能。
(二)陳列展示
陳列展示是博物館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礎。博物館文化陳列展示包含著塑造集體價值、社會認知的政治運作過程。一般而言,博物館陳列存在民族國家線性敘事與地方複線敘事兩種。線性歷史敘事表述民族國家產生的演進路徑,從而強調政治權力的合法性生產。公眾參觀展覽後,可以將零散的、感性的認知整合為整體的歷史觀。而複線歷史敘事突出地區文化的獨特性、多樣性與文化細節,有意識地發掘主流線性歷史忽略的細節。
我國傳統的博物館學研究中形成了以物(藏品)為核心的運作模式。隨著博物館免費開放帶來的體制機制改革和運營方式的轉變,人們開始關注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以人為本的新博物館學興起,展示研究也隨之逐漸轉向了對空間、物、人等多種交織因素的整體研究。
當前,新博物館學必須正視的本質問題之一就是博物館「是講壇還是論壇」的問題,也即,觀眾是來接受教育,還是參與表達和共建知識體系與社會價值觀。從信息視角來看,應當選擇後者。這就要求博物館展覽本身從單純的陳列變成體驗空間,才能有效實現博物館政治敘事的優化與組合。近年來,博物館的公共教育職能日益強化,只有抓住了「人」本身,其理論才能說服人。針對傳播客體不同的特點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傳播,博物館敘事才能為大眾所真正接受。
(三)建構有效的政治符號
展示政治是選擇性的傳遞和灌輸政治理念,是一種暗含特定政治目的的符碼。從傳播學層面上來說,符碼是具有意義的各種系統,是人們用來「交流或試圖交流的手段」。因此,人類構建的政治符號的集合即為政治文化。政治傳播的基本要點之一就是「具有特定政治意圖的價值、話語、符號的傳播過程」,除了政治語言,任何一種政治符號都會同社會權力關係聯繫在一起,那麼,建構有效的政治符號就成為優化政治傳播的基礎性環節。政治符號具有通俗、隱蔽的特點,政治符號的建構要盡量通俗生動,符合大眾的邏輯,並要儘可能淡化泛政治色彩貼近現實,巧妙地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會強有力地影響受眾。
目前,博物館政治符號的構建大致分為以下三類:一是博物館因其重要性及歷史地位得到黨和政府的直接關注;二是博物館利用館藏資源在重大節點舉辦專題展覽或者主題活動;三是博物館與政府部門合作舉辦活動或者提供活動場所。博物館在展示政治意圖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受眾的實際需求制定針對性的策略,不能一刀切、一把抓,唯有如此,才能減少解碼後展示政治中的非控制因素。
餘論
作為非營利的文化機構,博物館的生存發展還有賴於政府為其提供政策、資金、資源配置等多面的支持和扶持。在全球化及互聯網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任何國家、政黨都不會放棄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控制和引導。博物館作為意識形態機器的組成部分,應在主流意識形態的指導下,從宏觀層面高度把握社會整體維繫社會成員的價值觀念,構建文化認同,從而維護政黨的合法性。當然,政治傳播的目的是要樹立平等、理性說服的理念,博物館的政治傳播功能也並不是要將公眾培養成順民、愚民,而是要吸引廣大社會公民參與自我管理,從而維護社會的秩序、安全和理性。現階段,博物館要運用話語的迴旋力來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爭取廣大社會成員的理解與認同。
作為公益性社會文化機構,博物館也決不可受資本邏輯的支配,要自覺擔負起保障公眾基本文化需求的社會責任,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增強自身親和力,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關注社會訴求,樹立人性化服務理念,為社會服務。更為重要的是,博物館應通過在公共領域展示大眾經過反思而達成的共識,啟迪觀眾的創造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從而推動民族—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編輯:徐秀麗
END
TAG:東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