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2萬畝地種「響菜」盈利超千萬 客戶吃著動感十足!
安徽省亳州市年僅29歲張琪,承包了近千畝地種植苔干,同時與農戶簽訂協議,創辦綠色有機苔干生產基地,現在有優質苔干種植基地2萬多畝。產加工銷售苔干3600噸,帶動鄉鄰共同富裕。同時加工香楿、金針菇、馬蹄等農產品30餘種。苔干色澤翠綠,吃起來響脆有聲,被稱之為「響菜」。他的產品,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以上,贏利超過1000萬元。一位客戶說,「響菜」真是名副其實,到嘴裡清脆爽口,而且有動感!
苔乾的最佳播種期在8月10日前後,苔干種子發芽需要較低的溫度,而當時氣溫較高,所以播種前必須進行低溫催芽處理。9月中上旬選擇肥沃的田地進行定植,10月中下旬就可以收穫了。苔干栽培歷史有2200多年,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高檔脫水蔬菜。清乾隆年間曾進貢朝廷,後年年進貢朝廷,故稱之為「貢菜」。因其食之有聲音,清脆爽口,六十年代被周恩來總理形象地稱之為「響菜」,亦稱之為「山蜇菜」。(2017年10月拍攝)
為保證質量,苔乾的採收要適時。採收過早影響產量,採收過晚易造成空心,粗纖維增加,質量下降。苔干收穫後應立即切曬,切曬是苔干生產的關鍵,要經過除葉、削皮、切片、晾曬等工序。圖為晾曬之後的苔干。作為名貴特產,其栽培史見於秦,迄今義門鎮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苔干之鄉」。
圖為張琪幫助工人們把包裝好的「響菜」扛上運輸車。
在加工「響菜」之前,因為苔乾的根部和頂梢部口感不好,需將根部及上梢的部位去除,然後將中間部分切成長度均勻的長條狀。這種切成條狀並分撿好的的苔干就可以裝箱出售了,這種產品屬於初加工產品,附加值較低,一般用於泡製之後,再與肉類、辣椒等一起炒成一道碧綠香脆的小菜,成為亳州人待客的特色美食。小張介紹,這些產品是一位台灣的客商訂購的,產品在台灣也很受歡迎。
分撿環節,目的是將苔干中質量不佳的部分以及雜質撿出來,以免影響「響菜」的質量。「響菜」的來歷很有名氣,在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苔干均作為貢品納入皇宮,所以叫做「貢菜」。
工人將「響菜」裝入特製的鍋中,菜和水的比例大約為1:3,然後進行預煮、高溫殺菌。之後在無菌車間進行進行過稱、封裝等環節。
為提高生產效率,小夥子又引進日本先進的苔干製品加工技術和生產流水線及現代化的高標準加工車間,這些設備有的已經過調試,有的設備已投入使用。小夥子介紹,原來人工裝箱4個人一天只能裝一百件,現在採用機器化生產之後,一天可生產5000件左右,而且還保證了產品質量。
圖為工人正在將深加工的「響菜」裝車,準備銷往全國各地。張老闆介紹,他在全國各省均有代理商,有500家穩定客戶,每個客戶每月可銷售「響菜」600-700件,所有產品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以上,贏利超過1000萬元。老牛攝影。添加微信公眾號:西楚朗雨,更多精彩分享。
※奶奶做絹花為孫子湊錢治病 孫女數花數到哭
※雙胞胎在重症監護室重逢 妹妹插桃枝避邪
TAG:西楚朗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