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日本是怎樣自取滅亡的?想征服朝鮮和中國,再征服印度
早在16世紀,日本戰國三傑的豐臣秀吉就表示,征服朝鮮和中國,進而征服印度,應該是日本的強國之路,這樣的觀念深深地植根在日本的國家戰略中。
在僥倖獲得中國東北以後,日本在1937年全面和中國開戰,後來證明,這場戰爭完全拖住了日本的步伐。中國廣闊的空間,不斷蠶食著日本前進的動力,從上帝視角來說,1931年到1937年是日本在中國收益比最高的時候,之後,日本在中國戰場一直是做的賠本買賣。
於是,轉移投資(北上和南進)對於日本來說迫在眉睫,但是在抉擇上,是夾擊蘇聯還是在太平洋上和美軍開戰,日本內部從來沒有停止討論,而潛在的兩個對手,蘇聯和美國,態度卻截然相反。
1939年,剛剛從諾門罕戰役獲勝歸來的朱可夫,在克里姆林宮受到了斯大林的召見,儘管朱可夫對日作戰完成得非常出色,但是顯然,斯大林對於這個一直覬覦稱霸東亞的的對手十分警惕。
從朱可夫的日記當中可以看出,斯大林詳細地聽取了朱可夫關於蘇日雙方的軍事對比,他向斯大林報告,在陸軍裝備上,蘇軍佔有絕對優勢。日軍最大的特點是戰鬥精神十分飽滿,儘管朱可夫的報告完全體現了日本和蘇聯的差距,但是在那之後,斯大林對於這個1904年日俄戰爭中的對手依舊念念不忘。衛國戰爭開始後,蘇聯遠東集團軍依舊沒有支援東線,甚至不斷擴大編製,從1941到1945年,蘇聯遠東集團軍的人數從七十萬增加到一百多萬,同樣,日本在中國的消耗過大,北上西伯利亞,恐怕無法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相反,美國依舊對於自己身處「世外桃源」而自信滿滿,大發戰爭橫財,完全沒有投身戰爭的想法,同時,日本海軍的實力空前強大,卻鮮有表現的機會,在那個國民致力為天皇而戰的年代,許多日本海軍將領不斷請願,多次找到大將山本五十六,企圖迅速達到南下和美國開戰的目的,然而作為那個時代日本海軍的標杆人物,山本五十六對於日本繼續維持戰爭運轉持否定態度,他認為中國戰場已經讓日本疲憊不堪,兩年之內如果不能對美軍取得決定性勝利,那日本海軍將萬劫不復,後來的結果證明了他的判斷。
我們假設,如果日本海軍依託中國東北,日本本土和台灣,南下入侵東南亞,陸軍和海軍相互配合,預計將會給美國最大的打擊,哪怕是在1945年,山下奉文的軍隊在東南亞諸島依舊讓美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更重要的是,如果日本把勢力賭注在東南亞,山本五十六也不會迫切的尋找美國海軍決戰,諸如中途島戰役,這些粉碎日本海軍的戰役也不會發生。
同樣這將會大大減輕日本陸軍的壓力,東南亞將會成為日本陸軍的主戰場,而中國內部,名義上統一全國的國民政府由於派系林立,幾乎不具備反攻東北的可能,日本的對華全面戰爭,則是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全力以赴保家衛國的對手,這個國土廣闊,擁有四億人口的國家,成為了日本的深淵。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二戰當中日本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過於輕視中國的實力,北上和南下,只是日本對於在中國戰場毫無進展的無奈選擇。這個喊出了「堂堂中華,豈能屈服於三島倭寇」口號的民族,徹底擊碎了日本的擴張野心,如今,70多年過去了,我們這個民族依舊有信心粉粹一切外來之敵。
而那個東亞島國,也應當深深的反省自己。
※他勒索李嘉誠十個億,在香港沒人敢管,來大陸即被捕後遭槍決
※菹醢是何種酷刑?把受刑人剁成肉醬,再做成包子讓其親人吃
TAG:歷史大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