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亞當斯密的校友,猜猜我在哪個英國大學留學?
圖片1:一座拔地而起、氣勢磅礴的鐘樓,像童話中閃現的迷離和突兀
2003年8月的一天,我終於到達了英國格拉斯哥。拖著120斤重的大行李箱,有些步履蹣跚地往前走,疲勞和睏倦讓我有點兒像夢遊。
路人一個又一個地迎上來,用我不大熟悉的、特殊腔調的英語問寒問暖,笑盈盈地指引路線,其中一個老奶奶,竟然一直帶著我穿過兩個街區,向格拉斯哥大學走去。
慢慢地,從一種幻覺中「蘇醒」過來,應該說是這種久違的熱情喚醒了我。這個陌生的城市很快熟識起來,而蘇格蘭人的友好一直受用到十幾年後的今天。
那個老奶奶忽然停下了腳步,抬手指了指對面。毫不誇張地說,我當時完全驚呆了:一座拔地而起、氣勢磅礴的鐘樓,像童話中閃現的迷離和突兀,古老得像隔了千山萬水。
圖片2:一個夢幻的迷宮通道,一進一進的廊門通向東西南北,又在中心區高企的穹頂匯合
01
格拉斯哥大學的主校區位於格拉斯哥市西區(West End)的一處叫Gilmore Hill的小山包上,主樓的磚石黝黑、潮濕,歲月的風霜已使她飽經滄桑。高聳的鐘樓在整點傳出的鐘聲隨風飄向遠方,飄向市中心的格拉斯哥大教堂(Glasgow Cathedral),那是格大誕生的地方。
1451年6月20日,位於高街(High Street)的格拉斯哥大教堂的神職人員當街宣讀教皇尼古拉斯五世1451年1月7日的詔書(the Papal Bull),應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二世的要求,在格拉斯哥建立一所永久性的大學。這是繼聖安德魯斯大學之後,蘇格蘭建立的第二所大學,設立神學、教會法、民法、文科等專業。
大學的運營資金來源於教會,學生不用交納學費,貧寒家庭的子弟享受大學為他們提供的獎學金和膳宿,因此蘇格蘭大學被作為「窮人的學院」。[1]
圖片3:蘇格蘭是一片文明的曠野
早年的格大實行的是導師制(regenting),老師什麼都教,不限定在單一學科上,包括中世紀的蘇格蘭大學裡所教授的文法、辯論、修辭、音樂、算數、幾何、天文,這就是所謂「七藝」[2]。
格拉斯哥大學建立伊始,那時的校長被稱作Rector,負責學校的實際運營。
雖然受制於教會,但Rector的產生卻遵循民主選舉的原則。當時以教師和學生的出生地劃分成4個類似於「兄弟會」、「同鄉會」的組織(nation),每個組織中的代言人參與選舉Rector。
02
17世紀末到18世紀前期,宗教改革激化了新教與羅馬天主教之間的矛盾,宗教鬥爭打亂了正常的大學秩序和資金渠道,導致格大以及其他蘇格蘭大學的凋敝,學生人數銳減,常年維持在150人以下。
為了維持局面,格拉斯哥大學甚至招收年齡很小的學生,其中亞當?斯密入學時只有14歲。
這一切不景氣局面的分水嶺是18世紀的蘇格蘭啟蒙運動時期。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長期遭受神權打壓的人權被提升到了歷史的新高度。
與此同時,格拉斯哥大學在蘇格蘭的全民英語普及中,做出了特殊貢獻。
實際上,英語對於蘇格蘭人來說,是外來語。蘇格蘭人最早的語言是蓋爾語(Gaelic),直到現在,他們說話時都會或多或少帶一些蓋爾語的方言,比如Aye(相當於英語中的Yes)。
圖片4:電影《雲圖》(Cloud Atlas)就曾在格拉斯哥大學的這個位置取景
蘇格蘭國王早在十一世紀就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教會也同政府聯合起來,用英語推行教義、舉行宗教活動。這相當於「自上而下」的文化改革。
1707年5月1日,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媾和,簽訂了《聯合法案》,成立大不列顛王國(The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1728年,亞當?斯密的老師、「蘇格蘭啟蒙運動之父」——弗蘭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教授[3],摒棄了使用拉丁文教學的傳統,率先在格拉斯哥大學採用英語授課,並得到了其他大學的紛紛響應和效仿。
蘇格蘭的知識界還成立了「提高蘇格蘭的英語閱讀和口語協會」,切實糾正「蘇格蘭腔」,以符合那時英格蘭漢諾威王朝的社會和文明規範,格拉斯哥大學的亞當?斯密就是協會中的活躍分子。
圖片5:俯瞰格拉斯哥大學的畢業季
03
進入19世紀,格拉斯哥大學的管理體制逐漸納入到蘇格蘭的法治框架內。現行的管理模式是按照蘇格蘭《1858年大學法案》制定的原則和框架沿襲下來的。
建校初期的Rector的權力也逐步被負責學術的Principal所取代,直到今天,在蘇格蘭的古老大學裡,比如聖安德魯斯大學、格拉斯哥大學、阿伯丁大學、愛丁堡大學以及鄧迪大學(曾是聖安德魯斯大學的一部分)等,校長的名頭往往是Principal and Vice Chancellor。
不過,直到今天,蘇格蘭的古老大學仍然保留Rector的職位,其中格拉斯哥大學的Rector擁有如下職責:
The Rector is not active in University strategy or policy-making. The role is principally as spokesperson and representative for student issues. The Rector"s participation in events is entirely voluntary and depends on their own availability and choice.[4] Rector不參與大學的戰略或方針的制定,而主要是學生事務的發言人和代表,其參與學生事務的程度完全出於自願,並根據個人情況自行決定。
圖片6:Rector是什麼?亞當斯密與斯諾登都是格大的Rector,信嗎?
按照官方的含義,Rector是大學委員會(the University Court)主席,任期三年,由格大學生投票選舉產生,反映學生的呼聲和訴求,類似「學生工會主席」。
根據校史的記錄,格拉斯哥大學的Rector或大學委員會主席,逐漸被名人所佔據,其象徵意義多於實際功能。
2014年2月,新華社等國內媒體發出消息稱「斯諾登被選舉為格拉斯哥大學校長」!一時間國內也很震動,學生圈和教育圈裡也頻頻轉發,不太善於自我宣傳的老校,如今被推到了很多媒體的頭條。
實際上,國內媒體的翻譯是不準確的,斯諾登當選的是Rector,不是校長。陰差陽錯、以訛傳訛,倒讓格拉斯哥大學世界聞名,這是否可以算作無心插柳的成功營銷案例呢?
圖片7:格拉斯哥大學側面
04
1870年以後,格拉斯哥大學從市中心搬到了西區(West End),學校規模不斷擴大,逐漸成為以四大學院(人文學院、理工學院、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社會學學院)為基礎的全學科綜合大學,並成為世界級名校,至今已湧現出了7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名垂青史是中國儒生的人生理想,在格拉斯哥大學,你可以看到「名垂校門」。
沿著主樓側面的James Watt樓,來到了大學正面的Memorial Gate(紀念門)。這座鑄鐵的黑漆柵欄門,1952年建成,紀念格拉斯哥大學成立500年,上面一共有30位著名校友的姓氏,其中有兩個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Smith和Watt,即Adam Smith(亞當?斯密)和James Watt(詹姆斯?瓦特)。
圖片8:格拉斯哥大學紀念門(Memorial Gate),1952年建成,紀念建校500年
誰能想像,《國富論》的作者以及蒸汽機的改良者竟然是我的校友?格拉斯哥大學就像一部古老的經典名著。想把這本巨著讀完,但草草地翻看些章節,抬起頭仰望天空,小憩的當兒,已經過去十幾年了。
亞當?斯密在格大拿到了學位、做了教授,屬於「正牌」校友。而瓦特則不然。
他沒有受過正規高等教育,但心靈手巧,在格大參與天文儀器(後來拓展到其他領域的科學儀器)的製作,算是個臨時「技工」,而實際上,按今天的標準衡量,瓦特應該算是教學(教研)設備供應商,只不過算是個小作坊經營模式。
在工作閑暇,瓦特對蒸汽機表現出了濃厚興趣,研究其原理並提出了改進方法。瓦特的鑽研精神和業務水準甚至感動了亞當?斯密,後者連同另外兩位教授聯名上書,將瓦特轉為格拉斯哥大學的「正式工」。瓦特成名後,格拉斯哥大學授予他法學名譽博士學位,屬於「編外」校友。
圖片9:格大商學院(亞當斯密商學院)教學樓
05
名人校友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幾乎與大學的品牌知名度同等重要,特別是對人類經濟社會影響深遠的亞當?斯密,也被當作神來對待。
格拉斯哥大學主樓樓梯的拐角處,矗立著亞當?斯密的全身漢白玉塑像。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經過這裡的人總要去摸摸他的腳,可能是摸得太多,如今已經光亮無比。
不知道是否為了通過考試而搞的拜神儀式,彷彿在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里摸聖徒彼得的腳,祈福,膜拜,異曲同工。
2012年6月,格拉斯哥大學商學院被正式命名為亞當?斯密商學院(Adam Smith Business School)。
圖片10:在格大的亞當斯密塑像,據說摸他的腳考試「保過」
1737年,亞當?斯密進入格拉斯哥大學時,還是個14歲的少年,喜歡自言自語,動不動就失神地向別人傻笑。
與此同時,「蘇格蘭思想啟蒙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的領袖——弗蘭西斯?哈奇森,正是他的任課教師。
1751年,28歲的亞當?斯密成為格拉斯哥大學邏輯學教授。不久,他在格大取代了自己的導師哈奇森曾經的位置,成為道德哲學的終身教席。
圖片11:亞當斯密的曠世名著《國富論》,手稿還保存在格拉斯哥大學
隨著《道德情操論》的出版,亞當?斯密在倫理學領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吸引了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學生的注意,很多富家子弟從歐洲各地趕到格拉斯哥,聽亞當?斯密上課。
此後,亞當?斯密的研究重點從社會學轉向了法學、經濟學領域,並於1776年出版了他的曠世巨著《國富論》。
1787年亞當·斯密還被格拉斯哥大學的學生推選為Rector,其實與二百多年後斯諾登擔當的職務一模一樣。
[1]《蘇格蘭大學發展研究》第60頁張薇著內蒙古出版社
[2]《蘇格蘭大學發展研究》第112頁張薇著內蒙古出版社
[3]教法的改革淘汰了古老而陳舊的導師制度(regenting),1727年教授制度(professorship,每個人講授某個專門的知識分支)取而代之。
[4]資料來源:http://www.gla.ac.uk/about/facts/whoswho/
推薦文章:
進哪個英國大學最可能成為億萬富豪?
《無問西東》是那株假玫瑰,鮮亮的花瓣和枝葉,可惜是布做的
「好孩子」與父母絕交的萬言信:中國式教育是以愛的名義的剝奪
警惕留學失敗成為新常態:中國式留學的反思與對策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常年擔任英國大學中國區總監;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同時得到新浪教育、一點資訊教育頻道、網易自媒體平台的關注和支持。
TAG:趙剛Andr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