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與英國大學教育理念的分水嶺從第一節課就開始了!

中國與英國大學教育理念的分水嶺從第一節課就開始了!

也許就是從第一課開始,便註定了中外思維方式不同的發展軌跡。中國教育國際化的目標不是西化,而是融合。不同意見、不同聲音始終存在,我們需要的是「和而不同」,更理性地接納、包容多元的世界。《留學的邏輯》連載23。

圖片1:2003年—2004年我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攻讀MBA

我1993年在國內大學上本科,2003年去英國留學讀MBA,算是中外二元教育制度的受益者。熟悉國內兼容並蓄的文化環境,又浸染於西方辯證觀念的思想氛圍,而工作的狀態又恰巧是遊走於兩種思維方式的夾縫中。

中國大學的第一課往往是從軍訓開始的。軍訓強調整齊劃一、高度集中、絕對服從,與中小學的教育方式一脈相承。

記得那時,我還是比較「突出」的一個,站軍姿、踢正步、走隊列都不含糊,就是總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愛給班長、連長提意見。

提意見的方式也與眾不同。除了當面口頭報告以外,我還寫了意見信,抱怨軍訓伙食差、反感班長給連長倒洗腳水、厭惡教官動不動就罵人。後來被團長看見了,他鐵青著臉把我狠狠批了一通,並逐條予以反駁。

我原以為上了大學就算長大成人了,可以自由了,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了,看來我錯了。

圖片2:思辨意識是英國高等教育的開始

在英國留學時的第一課叫Critical Thinking(思辨意識),也是MBA的第一門主修課。

格拉斯哥大學商學院的教室座位呈半圓形排列,好像是在古希臘聽歌劇一樣。任課教師David站在講台旁,很儒雅地侃侃而談,遇到提問,他皺著眉頭,目不轉睛盯著提問的同學,使勁地吸收著全部信息。

說實在的,我當時一直把這門課等同於國內的思想政治課,不就是辯證法嗎?不過,我漸漸發現,國內把「辯證法」作為意識形態的一部分,而英國的「思辨意識」則更多從思維訓練、培養商業意識的角度切入。

在國內教育圈,就連本質上是方法論的「辯證法」,多半也是讓學生背的,以供考試時和盤托出。政治課老師教得好,大家還能聚精會神;要是照本宣科、循規蹈矩,學生除了睡覺、玩遊戲、看課外書,似乎也沒有什麼其他更好的反應了。

我在國內上課的慣性也延續到了英國。我私下盤算著,考試背背書就應該能過。結果,我的經驗主義很快遭到了報應。

圖片3:英國大學的「思辨意識」從思維訓練、培養商業意識的角度切入

這門課的作業發回來了,一個土黃色的牛皮紙大信封上寫著我的名字和學號,裡面是我的作業原稿、分數和老師的評語。在英國,作業一般是小論文的形式,稱作assignment或paper。

55分!C!雖然及格了(在英國40分以下不及格,70分以上可以得A),但我總覺得自己不該這麼差。

我向David預約了作業講評的時間,他毫不客氣地說了一句:「Andrew,這次作業我已經手下留情了,本來你應該不及格的。」

David翻到了小論文最後一頁,也就是參考書目(bibliography),指著上面總共4本書的條目,警告我至少要閱讀、引用10本書的觀點和論據,才能得出相對公允的結論。

此時,我才突然明白Critical Thinking的含義:通過大量閱讀,從不同角度觀察、讀解、分析,然後得出結論。這才是在英國讀學位的方法論!

圖片4:通過大量閱讀,從不同角度觀察、讀解、分析,然後得出結論

英國大學的課堂上,任課教師允許不同聲音,但不喜歡信口開河,他們需要了解得出結論的過程和依據。

對於MBA的學員,思辨意識在主修課中沒有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和企業戰略那樣「聲名顯赫」,但在我看來,確實是留學中給人教益最深的一課。

其實,中國古老的老莊哲學中,就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思維,但為什麼中國人的思維長期以來無法超越教科書、官修歷史、長官意志呢?

也許就是從第一課開始,便註定了中外思維方式不同的發展軌跡。

中國教育國際化的目標不是西化,而是融合。不同意見、不同聲音始終存在,我們需要的是「和而不同」,更理性地接納、包容多元的世界。Critical Thinking要能成為國內的開學第一課就好了!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常年擔任英國大學中國區總監;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同時得到新浪教育、一點資訊教育頻道、網易自媒體平台的關注和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剛Andrew 的精彩文章:

進哪個英國大學最可能成為億萬富豪?

TAG:趙剛Andr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