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蛙,我用了多久時間糾結?
輕生一劍知∣做一個有思想的年輕人
我想說的是我是如何在應用授權上一步步退讓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開始玩起「旅行青蛙」。我一度下載安裝又卸載三次,最終才走上養蛙之路。雖然已經又被我卸載......
第一次:下載後提示要獲取手機定位信息,我點擊拒絕,又提示要獲取手機狀態信息,我又點擊拒絕,於是遊戲變的無法打開。我仔細一想,遊戲的運行完全不需要這些信息,於是我果斷卸載了。就像我覺得我買個證券也無需提供定位信息。
?
第二次:經過自己反覆思考,定位給了就給了,每天點外賣,位置信息早已沒有保留。可是我還是無法勸服自己同意它讀取手機狀態以及一些出廠的信息。於是還是無法打開,又忍痛卸載。
第三次:再次退縮,心想著身邊這麼多人都在玩,又能怎麼樣呢?於是勉為其難點了同意,可以進入遊戲,可是還是不行無法開始遊戲,必須要同意一個你甚至看不到的「遊戲規則」。
?
我甚至百度搜索這個規則,但依然無果,於是我再次卸載。
第四次,當它儼然成為了一個全民遊戲,加上一些遊戲的設定很吸引我,最終無奈點下了所有的同意,成為養蛙一族,雖然一個星期過去,我就見過我蛙一面。
這一次對於應用獲取手機許可權的糾結,自己的一再退讓,算是徹底引發了一直以來我對信息安全的思考。也讓我發現一個現實:我們已經深陷其中,對信息的收集者只能聽之任之。
美團外賣,你無法不讓它獲取定位。
滴滴打車,你無法不讓它獲取定位。
直接讀取驗證碼,你無法不讓它讀取簡訊內容。
語音服務,你無法不讓它可以使用錄音功能。
或許前段時間的支付寶年度賬單事件大家還有印象,但當我去取消授權時我發現我2015年已經授權。
?
單位組織的聯誼活動,報名網站上也是所有信息都得填。
微信支付寶還有的其他更多特權就更加不用我細說。
這些你習以為常的功能,早已將自己變得透明。個體相對於這些大企業,信息已經變得極度不對稱。
我們只能聽之任之,一求它不要將我們的授權擴大到獲取其他運行不需要的信息,二求它收集到的信息不要隨意出售轉賣。
我們束手無策,在這些巨頭面前變得空前透明。
但是,但是對於大部分諸如我之類的人來說,亦無需過於擔心。
在大學,學生會有一個同事,每次見他的筆記本攝像頭都被一層不透明的膠布貼住。他說,別人很容易運用一些電腦技術透過這個攝像頭監視到你。旁邊的一個學長說了一句話:他監視你有什麼意義呢?你僅僅是浪費了一個這樣的功能而已。聽完他若有所思的懵了。
確實,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信息給他又能做什麼用呢?
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司恰恰是對信息高度集中後,篩選到的對產品以及服務的反饋,加以歸類整理,來製造精細化、差異化的產品,實現每個人的特色需求;或者通過對用戶群體的分析,來針對某類群體、某個地區、某一類型,有一個戰略性的規劃布局,來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這是他們的初衷也是結果。如此,豈不善哉?單從這個角度,對於一些信譽良好、擁有企業道德的企業來說,我們應適當的參與其中,讓自己的類型得以被代表。
如摩拜單車的擺放,一定考察過哪些地方出行的人比較多,哪些地方需要經常去人工調動。
如某種手機運行某款應用時可能會出現的bug,給出適當的反饋可以讓產品用戶體驗更好。例如搜狗輸入法的記憶功能,這些都是將收集的信息運用在了應該的地方。以至於當我在美團上點開那個智能點餐後,系統自動彈出的「辣的茄子」,讓我既後背發涼,又對未來充滿期待。
可能會有人提到垃圾簡訊,騷擾電話。
當你接到一個賣車保險的電話。你肯定有輛車確實需要保險,如果沒有,你也不用擔心,諸如此類無法做到精準分析找到自己目的受眾的企業終將淘汰,你給他掛掉的電話終將推動這個社會的市場選擇。
總的看來,我們享受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也因此讓自己的個人信息無處遁形,深陷其中,我們與科技巨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已經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在他們面前,我們只能寄希望於他們的職業素養與道德品質,但同時我們也無需過於憂慮,一來,我們大多數人的信息給他們並沒有什麼價值。反而,成為他們收集用戶反饋的一個樣品,讓自己的類型得以被代表。
當然,今天所說,都是針對大企業以及一些全民應用的看法。
TAG:井口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