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自神遊——徐龍森的山水塗繪

獨自神遊——徐龍森的山水塗繪

徐龍森2009年在山西蘆芽山攝影/杜曦雲

文/杜曦雲

藝術是眾多表達方式之一,藝術中的視覺藝術,又不斷產生著更多、更新的表達方式。人是非常複雜的,而且充滿矛盾:人藉助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但真實的自己又是無法真正表達的。作為表達方式的視覺藝術有很多的局限性,試圖從視覺藝術中來全面的揣測一個人,這種意圖是虛妄的。可以從一個切入點來「見微知著」的推導出自成一體的精緻邏輯,但事實又是邏輯推導本身無法企及和涵蓋的。

徐龍森2009年在北京工作室攝影/杜曦雲

我所認識的徐龍森,是一個很複雜多變的人。常人認為彼此對立的很多東西,在他身上卻兼容雜糅。比如:他經常深情的自豪於自己是個「活古人」,但他又對不斷湧現的新事物充滿好奇,能迅速的接受和掌握新知識;他經常有明顯的民族主義觀點,但他的日常居家生活中又充斥著地道的舶來品;他生長和發達於上海,在利益社會中機敏精明,但又是性情中人,經常意氣激揚,只為一時痛快淋漓。在藝術方面,他選擇了水墨畫作為自己的主要表達方式,而且他摯愛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中有大智慧。但他不屑於和「虎王」、「鷹王」、「雞王」這樣的「國畫」為伍,他自己的水墨畫也被書畫界很多人認為是離經叛道、胡作非為。他喜歡和當代藝術界的人交流探討,但他認為大多數當代藝術作品只流於奇技淫巧的水準,而當代藝術界的很多人也覺得他太傳統、太本土,不是同道中人。於是,徐龍森在自己熱愛的方向上如青春少年般忘情的狂奔,但又時常孤獨寂寥。

徐龍森2009年在北京的戴姆勒大廈攝影/杜曦雲

在「秦始皇加馬克思」思維的深重影響下,很多中國人喜歡站隊,看問題非黑即白、涇渭分明。於是,立場、態度越相似越好,只要是在立場、態度的共同體里,個體有再大的問題也可以諒解;而非我族類者,其心必異,要設為對立面毫不留情的全盤否定;共同體里,一旦有人立場、態度有不同,會被激憤的罵為兩面派,迅速被出局。但,對事實的尊重是最重要的,它是智慧的最主要來源,很多人喜歡擺立場、表態度,但很少有人去尊重和了解事實。正如不明真相的批評是廉價的,不尊重事實的態度、立場也是廉價的。蘇珊?桑塔格曾說:作家的首要任務不是發表意見,而是揭示真相,以及拒絕成為謊言與訛傳的幫凶。這在西方應該是常識,但在當下的中國,尤其在文藝界里,這似乎依然很奢侈。

徐龍森2010年在北京工作室攝影/杜曦雲

徐龍森是民國油畫的鑒賞家和收藏家,又從小熱愛中國傳統書畫,尤其是山水畫。在長年累月的觀摩古代山水畫名作後,他越來越覺得當下教育中對傳統繪畫的理解有很多謬誤,於是他自己上手,開始了山水畫的創作。在用筆墨營造水墨山水的過程中,他獲得了相當大的自信,一發不可收拾,越畫越投入、越畫越痴迷。

徐龍森2009年在山西蘆芽山攝影/杜曦雲

他在民國油畫和古代山水畫方面沉溺很深,我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覺的他有明顯的玄學思維和現代主義的形式趣味。孔德把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演進過程歸納為神學思維、玄學思維、科學思維。玄學思維在古老的中國源遠流長,在喜歡冥想和抒情的文藝界,更是如此。科學重實證、實踐、實用,玄學重推導。這二者之間更內在的差別,是在一個最基本的公設上的差異:主觀世界之外,有沒有一個人類可以認識的客觀世界?

徐龍森2009年在北京工作室攝影/杜曦雲

陝西華山 攝影/杜曦雲

南京玄武湖 攝影/杜曦雲

因為人的認識能力的局限,導致一切學科都建立在無法驗證的假設基礎之上。所謂唯物論和唯心論,也都是建立於不同假設之上的假說,其前提根本就無法驗證。所謂唯物論的出發點是「客觀世界確實存在,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這麼一個基本假設。而所謂「主觀唯心主義」的大多數派別則認定:「客觀世界根本不存在,一切不過是主觀幻覺。」無法驗證的假設類似宗教,其實是一種信仰問題,根本就無法達成共識。因此,只要人存在,這兩派就可以爭論不休,其分歧無法解決。

山西蘆芽山馬甸草原攝影/杜曦雲

檢驗客觀存在的唯一手段是人的主觀感知,意味著人是靠主觀感知去證明客觀世界確實存在而非幻覺。這本身就構成了一個邏輯上所謂的「循環論證」,是一個無法衝出的悖論。但假如認為「心外無物,幻由心生」,大千世界是人的主觀幻覺,其實根本不存在,那又如何能用主觀感知來證明客觀世界的虛幻?這也是邏輯上的循環論證──「客觀世界不過是主觀幻覺」的結論,難道不正是這種主觀錯覺的表現?

楊少斌、徐龍森、盧傑2009年在徐龍森北京工作室 攝影/杜曦雲

獨立於主觀感知的客觀世界是否真的存在,或是否有多個此類世界,這超出了人的認識能力的範圍,對人而言是不可知的,人只能承認自己有太多的局限。面對種種局限,人只能順服、遵從很多局限,在局限中求自由。比如,雖然「真實」、「客觀」的前提是無法驗證的假設,但只要想在現實世界中生存下來和謀求發展,就只能採用「客觀世界確實存在」的假設。

徐龍森2017年在北京工作室

徐龍森在現實生活中很務實和自律,對世故人情、利益博弈有相當的了解。但在藝術方面,他選擇玄學作為底色。之所以如此,以我個人的猜測,現實世界有太多不由自主的制約,順從這些制約才能獲得成功;在脫離現實的繪畫世界裡,他可以是制定法則和恣肆衍化的中心,隨心所欲的釋放自己的狂想,通過構建想像世界來獲得自由。以山水畫作為載體,他用筆墨來演化他心中的宇宙圖景,顯現自我的心靈秩序。

徐龍森2009年在山西大同 攝影/杜曦雲

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本質屬性和功能,在徐龍森看來,是「胸中丘壑,氣韻生動」。這種釋放內心慾望、訴求的方式,可能讓他獲得了非常大的快感,這些年來,他在自我的山水世界裡高度陶醉、飛速狂奔,在肉身和筆墨紙硯的互動中不斷的營造出新的山水圖景來。也正因為山水畫是他呈現自己唯心想像的載體,山、水、樹、石和各種皴法對他來說只是工具、元素,任由他的目的來隨意驅使、安排,越來越不遵從自然主義的規律。在他的山水畫中,他用筆墨來推演世界的過去和未來,創聖出各種未知之境,又不斷觸碰到新的想像空間。別人看到他在自我造境的過程中勞累疲憊、兩鬢斑白,他自己則如醉如痴、容光煥發。

徐龍森2009年在山西大同善化古寺 攝影/杜曦雲

但他的內心世界,我認為別人是無法真正進入的,只能通過物化的山水畫來感受和猜測,有時和觀者自己的人生體悟產生交匯。這些山水畫,從實證的角度看,是徐龍森塗繪在平面上的痕迹,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他個人神遊過程中的工具,但他在那時那地的複雜感知,時過境遷後無法再度重現,也無法真正被別人感同身受。感受從來都是個體的,具體而微妙,無法真正被言說。不可言說,不確定性是人在表達時的永久迷惑,這與人的局限性有關;但渴望突破的衝動和種種努力,又是人的樂趣所在。

2013年8月於北京

《天境之光:徐龍森作品展》於2018年2月1日-6月24日,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徐龍森作品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攝影/杜曦雲

徐龍森作品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攝影/杜曦雲

徐龍森作品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攝影/杜曦雲

徐龍森作品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拍攝影杜曦雲

徐龍森作品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攝影/杜曦雲

徐龍森作品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攝影/杜曦雲

徐龍森作品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攝影/杜曦雲

徐龍森作品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攝影/杜曦雲

徐龍森作品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攝影/魏虹

徐龍森作品展出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攝影/魏虹

2018年2月2日,徐龍森和杜曦雲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天境之光:徐龍森作品展》入口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曦雲 的精彩文章:

求真的能力:毛姆金句

TAG:杜曦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