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魚類進化億年,這絢爛多彩的體色,到底從何而來?

魚類進化億年,這絢爛多彩的體色,到底從何而來?




【  標

簽:魚

體色 


-------------------

精選自公眾號


 #魚友匯#






視覺是幾乎貫穿了多細胞生物進化史的能力,甚至不同構造的生物都獨立的演化出眼睛這個器官。出現了視覺就相應的要出現利用視覺的改變,最直觀的就是令我們著迷的體色了。然而要控制體色,便要從三原色下手

(黑色白色嚴格來講不算顏色,它們並不是單色可見光。下文會詳細分析)生物為了掌握自己色彩的畫筆,可謂是用盡渾身解數。





植物的遺產



紅和黃在本節將要一併分析,因為動物並不能產生這種穩定而又鮮艷的暖色,所有動物體表的紅黃色素都是從植物體內獲取的類胡蘿蔔素。




類胡蘿蔔素是一類植物產生的強抗氧化物質,能反射溫暖的紅黃光。動物們自然不能放過這種鮮艷的色彩,它們通過食物鏈層層富集,又通過自身蛋白質的加工形成了適用於自身的蝦紅素、甲黃素等等,只有被煮熟的時候才因為蛋白質失活顯露原形。





感謝馬幫主的美食




劃重點:

類胡蘿蔔素只能通過食物層層富集。




三文魚臨上市飼料里會添加角黃素以保證肉色橙黃,動物園飼養火烈鳥會在飼料里加紅辣椒使其羽色鮮艷(不用擔心口味問題,鳥類不能感知到辣,辣椒素是植物用來對付哺乳動物的),連人貪吃胡蘿蔔也會變黃。




所以在日常飼養中,紅黃色系的肉食魚類往往被飼餵以蝦、泥鰍、草金;素食性魚類往往被飼餵以螺旋藻、南瓜甚至直接添加蝦紅素。在環境穩定和食物配比合理的情況下魚類是會穩步發色的,反之也會出現環境變動如運輸、驚嚇、水質波動導致紅龍一夜變白的情況。




感謝布神的金胖子





光影的戲法




紅黃已經說完,我們來說說一種「沒有顏色」的顏色。




藍綠色素其實在魚類身上並不存在(少數魚類例如長蛇齒單線魚會利用膽綠素這種代謝產物使自己總有真正的原諒色,但是無例外不生物,在此不列入討論)那麼魚類體表那醉人的冷光又是怎麼出現的呢,這還要從光的干涉衍射講起。




魚類體表有一層虹彩細胞,其內部堆疊著分子級別的鳥嘌呤結晶(對,沒錯,就是讓你擼串喝啤酒就犯痛風的嘌呤)可見光照在這些微小的結構上會發生層層反射,不同反射次數的光會彼此干涉,就像池塘里的漣漪不斷疊加。而藍綠光的波長又恰好是增強的波長,這就產生了一種並不真正存在的藍色。




至此,能構成世間所有顏色的三原色已經集齊了,這讓魚類成為了脊椎動物中毫無爭議的色彩之王。




感謝吞大提供的阿里






眼前的黑不是黑




上文提到黑色並不是顏色,物體表現為黑色只是因為能夠吸收所有可見光,白色反之。但是黑色素作為一種非常知名的色素也不得不提及,他不但能黑了木耳紫了葡萄,還是構成我們斑斕世界的重要基石。




脊椎動物的黑色素細胞在發育上源自神經管,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副產物,與頭部細胞同源。(這也就是為什麼白化個體是黑色瞳孔,白化個體的成因以後有時間也會另起文章介紹)。由於黑色素細胞是受魚類神經系統直接控制的,所以黑色的表現也是最為明顯的。




用虎魚舉例子,虎魚的心情就直接關係到體色,個體在缸內群體中的地位越高,缸外影響越小,水質越舒服,體色一定就越好。





感謝老大的彎刀





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白和黑對應,即是反射了所有可見光,改變虹彩細胞的排列方式,使光反射強到一定程度也就達到了鏡面效果,其中之王無疑就是月光鴨嘴。




鳥嘌呤是魚類自身合成的物質,受影響的因素除去自身血統之外,也受外界環境影響,在潔白明亮的環境中,魚類就臨時會分泌更多的鳥嘌呤,也就是魚友們口中的烤魚。




然而鳥嘌呤又受自身血統限制,一旦環境改變,也就原形畢露了。只有真正的好血統魚,外加環境手段輔助,才能打造真正的好魚。





感謝老大的勿詢價





上億年的進化讓魚類擁有了地球上最絢爛多彩的體色,上百年的現代科技又讓我們得以將這種美麗的生靈飼養在家中欣賞。真心祝每個魚友都能養到自己喜歡的魚,每條魚兒也都能得到善待。最後感謝風雲會各位大神的支持。




圖片來源馬楠,阿布,行者,吞天冥蠍,吾非聖賢。





THE END

 -






  • 來源:「

    魚友匯

    」公眾號



  • 圖文:頂風噓噓






— 自然發色助力推薦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fish水族觀賞魚 的精彩文章:

《尋龍記·武吉美拉》第1集
2017年令人目不暇給的小型水族造景藝術

TAG:ifish水族觀賞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