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躺在被窩裡?說的就是你了!
GIF
2017/11/22
Wednesday
早晨6:00或者更早,窗外的一切都還在朦朧沉睡之中,你的鬧鐘就炸出了讓人憤怒的聲音。你一巴掌拍在上面,比拖鞋打蟑螂還狠。在你的眼裡,起床是一場戰爭,鬧鐘是敵人衝鋒的槍炮,而床鋪就是你誓死保衛的陣地。你用力眨了眨雙眼,好不容易才爬了起來,推開房門,親愛的爸爸正在灶邊燒著沸騰的開水,慈祥的媽媽眉飛色舞地問你:「寶貝,今天吃麵條還是餛飩啊?」你可不願意回答她,在你眼裡媽媽的問話和噗嚕噗嚕的水聲都和鬧鐘一樣讓人惱火,滿腦子只有三個字——
起床氣
……
據調查,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起床氣,早上醒來時總是感到煩躁。那麼起床氣這個小惡魔究竟是打哪兒來的呢?
事實上,「起床氣」並不是一個嚴格的科學名詞,它只是我們口語中的一個描述起床後焦慮煩躁狀態的概念。要理解「起床氣」,就要從「起床」開始。讓我們先對人的睡眠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睡眠存在一個生物節律,即大約在90~100分鐘的時間內經歷一個有5個不同階段的周期,國際睡眠醫學將睡眠階段分為五期: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動眼期。
快速眼動期(REM)
在這一階段,腦波迅速改變,出現與清醒狀態時的腦波相似的高頻率、低波幅腦波,但其中會有特點鮮明的鋸齒狀波。睡眠者通常會有翻身的動作,並很容易驚醒,似乎又進入階段1的睡眠,但實際是進入了一個被稱為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簡稱REMs)的睡眠階段。因為,此時除了腦波的改變之外,被試的眼球會呈現快速跳動現象。如果此時將其喚醒,大部分人報告說正在做夢。因此,REM就成為睡眠第五個階段的重要特徵,也成為心理學家研究做夢的重要根據。快速眼動睡眠被剝奪之後, 會出現反跳現象(困意增加,想繼續睡覺)
1966年日本一位研究者對一名 23 歲的男青年進行了剝奪睡眠的實驗,隨著剝奪的時間延長, 被試會覺得睡眠不解乏, 煩燥焦慮, 有時會出現恐怖感或出現幻覺。生物學角度來說,起床氣主要是體內激素水平所導致的。起床通常處於體溫和血壓開始上升的時期,心率會有明顯的加速,也會出現心律不齊等現象,同時睡醒之後,呼吸頻率加快,胃腸蠕動增加準備排泄,同時身體處於缺水且飢餓的狀態。這意味著外周神經系統開始處於高度活躍的狀態,也意味著和憤怒、焦慮等情緒的生理信號非常接近。我們的大腦就容易將其混淆為憤怒。
從上述實驗可見,「起床氣」的機理非常簡單——我們的大腦被欺騙了,我們誤以為臟器、外周系統和邊緣系統的信號是情緒信號,是受到了威脅,需要更具有攻擊性。換句話說,這些信號就是情緒,而我們有時候不會識別情緒。另外生理方面,早起也使得我們血液中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含量偏低,容易產生不愉悅感;不充足的睡眠也使得神經中樞系統的控制能力減弱,使我們更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行為。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情況會加重起床氣的程度,分為三種。
1)睡前擾亂生理節律的行為,比如喝咖啡、宿醉、長時間劇烈運動、熬夜等等,這些行為不僅會加重起床氣,甚至會影響次日整日的情緒和工作效率;
2)睡眠環境不佳,過明、過暗、過冷、過熱、過硬、過軟都有可能影響,突然變換的睡眠環境也會加劇這種情況;
3)在快速眼動睡眠期被叫醒,REMs外周系統和運動系統都處於睡眠中的活躍時期,在REMs生理信號的強度明顯會強於NREMs,而且不經歷提升過程,直接處於高喚醒狀態,出現焦慮甚至是情緒失常的表現就十分正常了。
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起床氣?
每當我們醒來感到心情糟糕時,就應該思考到上述導致我們情緒接近憤怒焦慮的生理因素,從而較有效地抑制「起床氣」發生。當然,每天為自己找到一個認真美好生活的理由也想當重要,試想一下:如果你在馬爾地夫度假,正準備起床看日出,或者是將要和許久未見的友人相會,你還會有起床氣嗎?
但根本上,起床氣的罪魁禍首便是睡眠的缺失,因此保證合理的睡眠時間才是最重要的。除去一些不可控的學業、工作任務,我們也可以通過控制兩期循環來儘可能減少早起對睡眠的干擾。NREM(非快速動眼期)與REM循環交替,交替一次稱為一個睡眠周期,兩種循環往複,每夜通常有 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90~110分鐘。我們根據這些來調整自己的作息,睡眠環境也需要注意,過冷、過熱、過硬、過濕都可能成為第二天起床焦慮的原因。此外建議選用溫和漸強的音樂作為鈴聲,切忌激昂亢奮的音樂,否則情緒反而會更糟糕哦。
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所以,有起床氣的你或許可以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尋找壓力的來源,及時排解壓力,減輕精神負擔。早上醒來,給自己幾分鐘的適應時間,慢慢疏導一下自己的情緒,以平和的心態與家人相處。去克服它吧,不要讓昏昏沉沉的灰色早晨永遠成為心上的夢魘。
撰稿 曹紫軒
編輯 唐懿婷
美化 聞芷沅
輸入
走心
Psychlone
空白
輸入
TAG:走心Psychl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