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馬師」遺屍1500具一無所獲,戰後才知遇上精銳部隊,這仗不冤

「白馬師」遺屍1500具一無所獲,戰後才知遇上精銳部隊,這仗不冤

史海拾記

【筆記君簡述:拾記發布之後,收到上甘嶺英雄後代的一條留言:「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鬥中,據我父親說他們守的是十字架山陣地,一個連的兵力,最後只剩下了他們三個人,一個通信兵,一個衛生員,當時我父親被炮膽炸起來的灰塵給埋住了,就是這兩個戰友用雙手刨出來的,手指都刨出了血,最後他們三個人一直堅持到增援部隊趕到…」向英雄致敬。另一位抗美援朝老戰士後代的留言:「這次戰役我老父親就參加了,老人家今年87了,身體較好,但不願提這次戰鬥,我只知道,連隊原班人馬100多號人,最後只有9人回來了。」可歌可泣的悲壯戰史應該讓後世完整地知曉,今天的筆記繼續抗美援朝的軍史故事。】

前面提到上甘嶺陣地因為被美軍炮火連翻幾遍,泥土都已經變成鬆散的浮土,無法構築工事,要求後方立即運送2000隻麻袋過來裝土構築工事,運輸的戰士一到陣地,發現場景超出了想像:陣地上一片寂靜,沒有一個活動的生物,樹木也沒有,到處是彈坑,到處是浮土,他們把志願軍的傷員和犧牲戰士的遺體慢慢運回後方,只留下在坑道裡面堅守的前線戰士。

15軍軍長秦基偉認為戰局照這樣發展下去,美軍的失敗將不可避免,他判斷美軍除了動用韓第九師外,因為其後備兵力短缺,沒有足夠的二梯隊,要麼主動結束戰鬥,要麼就只有使用第一八七空降團了。而一旦一八七空降團投入戰鬥,只能更加暴露其兵力上的嚴重不足。

11月1日,美韓軍的炮火猛烈程度僅次於戰役第一天10月14日,美第九軍調來了韓軍的精銳部隊第九師的三十團。該團曾經在白馬山頂住了志願軍頭等主力三十八軍五個團整整十天的強攻,為韓九師贏得了「白馬師」的榮譽稱號。韓三十團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兵分四路向597.9高地猛攻,該團的戰鬥力確實較強,於當天下午十五時許,有兩個排攻上了主峰,但還沒等喘口氣,就被四十五師的守備部隊趕了下來。韓三十團攻了一整天,總共發動二十三次營連規模的集團衝鋒,徒然傷亡1500餘人,毫無收穫。

十五軍似乎意猶未盡,當晚二十九師八十六團的兩個連發起反擊,將597.9高地其餘陣地全部恢復。但四十五師的傷亡也不小,守備部隊的兵力少到只能控制五個陣地,秦基偉只得將調歸其指揮的十二軍三十一師的九十一團八連調上597.9高地,接替四十五師無力再守的七個陣地,從這天起,十二軍的部隊開始參戰。十二軍是王近山一手帶起來的部隊,是第二野戰軍中的佼佼者,攻防兼備,在解放戰爭中曾屢立戰功。

此次參加上甘嶺作戰,軍長曾紹山極為重視,親自點將,指名由三十一師政委劉宣帶領九十一團參戰,九十一團更是十二軍中的精銳團,該團原來屬十一軍建制,前身是黃麻起義部隊組成的紅軍鄂豫皖邊區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抗日戰爭爆發後被改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解放戰爭中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七旅十九團,曾在定陶、宿縣和淮海戰役中屢建奇功,後整編為解放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

九一團來朝鮮後還有一段奇遇不得不提一下,當時參加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中攻勢極為凌厲,是所有攻擊團隊中突破最深的,九十一團打到三七線附近,成為全軍打到最南的部隊;第二階段戰局突變,美軍以裝甲部隊與機械化部隊混編成機動性極強的特遣隊,實施反撲,將志願軍戰線多處割裂,九十一團由於突破最深,因此後撤的距離也最遠,達90公里。結果該團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根據現場形勢,反其道而行之,再次向南,然後轉向東海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全團在斷糧七天的困境下,靠沿途搜尋到的一些雜糧充饑,沿著崇山峻岭從美軍包圍圈的縫隙中奪路突圍,不僅未丟一名傷員,未少一槍一炮,還帶回來一百多俘虜,充分顯示了該團出類拔萃 的現場決策力和戰鬥力。

上甘嶺戰役的後階段,兵團司令王近山審時度勢決定將十二軍三十一師餘下的兩個團全部配屬給十五軍。這也是一個高級指揮員審時度勢,面對戰場形勢的變化,做出最合理的判斷,也是最終能夠去的戰場勝利的重要因素,如果指揮員在戰場驚慌失措,決策失誤,往往失敗是難免的。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北海道的雪鄉純美安靜,遠離世俗喧囂與欺詐,找個機會一定要去哦!
險境才見真烈士,此戰慘烈程度令許多親歷者不忍回想,他們看見啥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