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學導讀08西線無戰事

文學導讀08西線無戰事

我非常鎮靜。讓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時光來臨吧,他們不會再拿走我的什麼東西了,他們再也不可能拿到我什麼東西了。我現在是那樣的孤獨,那樣的沒有希望,倒也可以毫無畏懼地面對他們了。我這些年來所經歷的生活,如今仍然摸得到,看得見。我能否戰勝他,我現在還不知道,但是只要他仍然在那兒,他就會尋找自己的路,無論我心中的我在說什麼,願意還是不願意。

他於1918年10月陣亡了,那一天整個前線是如此的平靜和沉寂,所有軍隊指揮部的戰報上僅僅寫著這樣一句話:西線無戰事!

他是向前面倒下去的,躺在地上彷彿睡著了一樣,人們把他反過來,看到他可能沒有遭受多長時間的痛苦。他的臉上有一張沉寂的表情,差不多像是得意的樣子,因為這件事情終於這樣結束了。

這是埃里希 馬里亞 雷馬克的作品《西線無戰事》中最後一段話,戰爭的記錄讀的多了,再來看這本書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這本書以第一人稱為視角,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場,講述了主人公受到德國沙文主義鼓舞,參軍打仗的故事。當他懷著崇高的愛國主義和戰鬥慾望投入戰場的同時,他發現,祖國參加的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陰謀。宣傳機器口中神聖莊嚴的戰場根本不存在。他只看到了戰爭對人類的摧殘,人與人之間的自相殘殺,加上西線戰場絞肉機式的戰場環境,他發現戰爭只是冷庫和殘暴。

保羅經過了短暫的訓練就被投入戰鬥,雨點般的炮彈打破了漫天飛舞的沙文主義虛假學說,所有主義、教條在戰場上都站不住腳。小說講述了他從上戰場到戰爭結束的前一天保羅陣亡的很多故事。和撰寫大人物的傳記回憶錄不同的是,這部小說從最小的人物出發,以一個德國普通民眾的視角詮釋了戰爭,不附加任何政治立場。

保羅的經歷是德國戰爭時期由盛轉衰的過程,這和保羅看到的是一樣的,剛開始的細微的戰場優勢,到最後持續兩年的百萬人拉鋸戰,再到最後1918年夏天,保羅帶著傷病走上戰場,他目睹了敵人的強大,他看著敵人第一次使用坦克衝擊德軍的戰線,德國的整條戰線和書中描述的一樣,都處在崩潰的邊緣。在德國坍塌的不只是戰線,政治也在1918年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過很可惜,保羅沒有看到。

很遺憾,保羅並沒有目睹德國政治、經濟、文化甚至是國家秩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衰敗,因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天陣亡了。和他一同戰鬥的同伴都陣亡了。

在1918年11月,德國國內的政客已經默許了投降的事實,可是軍隊對此無動於衷,軍方的領袖並不覺得德國戰敗在所難免,就像歷史一樣,政客出賣了軍隊,軍隊出賣了保羅。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了。

保羅陣亡的那一天,所有軍隊的指揮部的戰鬥日誌中都輕描淡寫的寫著這樣一句話:西線無戰事。可就在這無戰事的一天,還是有人倒下了。這就是雷馬克的智慧,這比對戰場血腥暴力殘酷的直面描寫來的更加真切。雷馬克並沒有政治立場,他宣揚的是在戰爭中受傷害的只有每個人。戰爭不是神聖莊嚴的,這有別於當時絕大多數德國人的想法,雷馬克用自己的小說證明德國還存有一絲的理性。戰爭是骯髒的、殘暴的、無恥的。

他看到了那一代人的彷徨和無助,因此保羅這樣的人成為了最容易被煽動的人,他們崇拜凱撒,崇拜戰爭。可當人真的走上戰場,戰場不是書中描寫的那樣,不是宣傳機器口中的樣子,當鐵和血擺在人們的面前,陣亡變成家常便飯,泥濘的戰壕裡面人與屍體一起生活變成了常事,血腥不再被掩蓋,泥土伴隨著血液,空氣中充滿毒氣,天空永遠陰霾,戰場不見天日,看不到勝利的希望,結束戰爭變得奢侈。當這一切擺在一個人面前,人的神經就會變得脆弱,反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無戰事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無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