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2018冥想曲:今年不……回家陪孩子!你會選什麼?

2018冥想曲:今年不……回家陪孩子!你會選什麼?

2017就這樣過去了,對於忙於事業奔波的父母們來說,回味一下,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短暫時光」,心中是歡愉?還是有些小苦澀?試問:沒有那麼多期望與要求,放下懷抱的焦慮感,沒有那麼多對於社會、制度、他人的怨憤,單純地和孩子在一起,一起度過平和美好的一天。你做到了嗎?讓我們吶喊出心中的願望,2018年,珍惜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歡樂時光。

2018冥想曲:今年不……回家陪孩子!你會選什麼?


你是位合格的家長嗎?

如今,沒時間陪孩子是許多家庭的"通病",對不少孩子來講,父母的懷抱已經成了奢侈品。孩子小的時候被忙於事業的家長們丟給了保姆、爺爺奶奶,長大後便被送進了封閉式的寄宿學校。對孩子來說,本應最親近的父母卻成了最疏遠的人,本應最親的親子之情只能用現代化的通訊工具來傳遞。

失陪族

人人都在忙於工作和事業,沒有時間再來陪伴家人。 不用說"常回家看看"空巢的父母,即使是每天守候在家的伴侶和子女,對於很多"加班是常態,出差是便飯"的都市白領而言,也是聚少離多。越來越多的家庭,正在這個社會越來越激烈的運轉過程中,慢慢淪為了"失陪族"。

網友南派三叔說:有一種失陪族,不是因為忙,是因為狂。堅定地以為一切皆可以經濟價值來衡量,包括個人的幸福感,包括自己孩子的幸福感。狂得夠傻。

周末父母

在城市裡,有這樣一些年輕父母,因為忙於自己的事業,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或把孩子全托,只有等到周末才把孩子接回家,一起生活幾天,培養親情,於是他們就有了"周末父母"的稱號。隨著經濟化程度的加速,這已經成為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網友何勇說:很多"周末父母"屬於中高收入群體,由於不能每天陪伴在孩子身邊,內心感覺虧欠了孩子,不少"周末父母"用金錢來彌補自己給孩子缺少的關懷,甚至一些"周末父母"會給城市"留守孩子"銀行卡,生怕孩子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不好。

留守兒童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網友李三多說: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鄉村,這實在是一種痛苦和無奈的現實選擇,即便被父母帶入城市的孩子,在森嚴的城鄉壁壘面前,也不得不面對與城市融合的困境。這一問題註定會在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

2018冥想曲:今年不……回家陪孩子!你會選什麼?


親子關係缺位,你是否應該檢討?

半數家長沒時間陪孩子幸福指數偏低

你覺得有了孩子之後,幸福指數有所提高嗎?某媒體對此進行了調查,從調查情況看,49%的媽媽覺得由於工作壓力大,沒有足夠的時間陪孩子影響了自己的幸福,而51%的媽媽覺得經濟壓力大,薪酬無法滿足需求導致自己不夠幸福。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30%的孩子是由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來帶,有49%的孩子由母親帶。另外,通過調查,還有19%的孩子是由父親來帶,少數孩子由保姆或者親戚照看。

2018冥想曲:今年不……回家陪孩子!你會選什麼?


親子關係好壞對孩子有深遠影響

如果親子之間丟失了最原始的溝通方式,如和孩子親昵、和孩子玩耍、和孩子說話等,那麼,愛的情感就無法順利傳達。不管家長對孩子寄予多麼深切的厚望,這份教育都是失敗的。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教育理念怎麼變化,父母都不能封閉最原始的溝通渠道,要時時刻刻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

影響人格和性格的發展

有研究認為,一個人的基本態度、行為模式、人格結構,在嬰兒期的親子互動過程中早已奠定基礎,再經其後的兒童期、青年期等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逐漸形成個人的獨特人格。親子關係直接影響個體的態度行為、價值觀念、興趣理想等。因此,父母能否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其後天的性格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化學家、諾貝獎得主李遠哲說:愛比原子彈更有威力。愛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精神養料,缺失愛或者愛不夠完整的孩子,大多性格存在缺陷,生長發育差,言語、動作發育遲緩,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落後於得到充足的愛的孩子。

2018冥想曲:今年不……回家陪孩子!你會選什麼?

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和諧的家庭氛圍既互為條件、又互為結果,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構成和諧家庭的前提,而和諧的家庭環境正是孩子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的最佳環境。

●影響孩子戀愛觀和社會認同感

母愛影響戀愛觀:青少年時期母子之間的關係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後與戀人相處的融洽程度。據調查發現,青少年時期與母親關係越親密,成年後與戀人相處也會越融洽。

父愛影響社會角色社會認同感:如果說母愛影響孩子情感的話,那麼父愛則在一定程度決定著孩子扮演的社會角色。健康的父子關係會讓孩子具有較強的倫理道德感和廣闊的胸懷和責任心;反之,在父愛缺失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則可能產生反社會傾向……

2018冥想曲:今年不……回家陪孩子!你會選什麼?


2018,我要和孩子在一起!

陪伴著孩子,大人們似乎又能看見自己小時候的影子,勾起那些生命的初始階段最溫馨美好的回憶;而在陪伴孩子一天天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教導我們一些東西,如那些最純真的愛和溫情……

新的一年,讓我們冥想一下吧,或許有諸多無奈,或許有太多身不由己,或許我們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只能給孩子更多的愛,作為家長,我們歇斯底想大聲告訴你:孩子其實爸爸媽媽想和你每天在一起……

陪伴,要擠時間,要有質量

家是孩子良好人格養成的搖籃,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是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學齡前的階段,是孩子人格的養成的重要時期,家長們千萬不能忽視與孩子共同成長。

雖然雙薪家庭的父母常常在「跟時間賽跑」,有時忙到回家時,已是明月高掛,甚至孩子已經睡眼惺忪,然而,聰明的父母仍能擠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如和孩子聊聊天,分享他的心情、心事。即使你能陪伴孩子的時間真的很短,但只要注重質量,仍然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窮爸爸、富爸爸》里有這樣一句:「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若父母能放慢些腳步,多騰出點時間陪陪他們,那麼每一天都將是孩子歡樂的節日。

2018冥想曲:今年不……回家陪孩子!你會選什麼?

讓親子時光不再是「夢想」

一天24小時,你有多少時間和孩子相處,在這段時間裡又有多少時間時間有效增進親子關係?下面我們為大家介紹幾個增進親子關係的「黃金時間」。

孩子起床前——「薄荷時間」

要想孩子一天有個好心情,早晨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是很重要的。所謂「薄荷時間」就是要讓孩子起床前的時間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悅。

從外面回到家時——「奶油時間」

「奶油時間」指的是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從外面趕回家後都需要一段時間用來放鬆和調整,這段時間就應該像奶油那樣鬆鬆軟軟,令人舒適自在。所以,和孩子約定,為每個從外面趕回家的人留一段鬆鬆軟軟的「奶油時間」吧!

孩子入睡前——「蜜糖時間」

在很多家庭里,就寢時間是一段混亂的時間,父母和孩子兩方都會受挫。可是,如果讓入睡前成為一天中的一個特殊時段,在這個時候,孩子可以和媽媽或爸爸「單獨在一起」,說些親密無間的話,那麼孩子就會盼望就寢時間的到來了。「蜜糖時間」,正是利用孩子入睡前的時間和孩子「談情說愛」,讓親密的感覺成為調和親子關係的「蜜糖」。

2018冥想曲:今年不……回家陪孩子!你會選什麼?

我和孩子有個約會——「黃金時間」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大家都喜歡的活動,的確是非常能夠增進親子感情的。那麼,「黃金時間」怎麼安排呢?如:儘可能列出父母與孩子喜歡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等等。

親子關係亮紅燈了——「太空時間」

「太空時間」利用的是心理學中的一種「抽離法」,讓家長和孩子在這段時間裡把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或情緒都拋開,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可以毫無拘束地說出心裡的話。在「太空時間」里,親子雙方都要遵守一些規則:不說氣人的話、不翻老帳,而要坦誠地說出內心的情感需要,說說大家在一起時的快樂,一起做過的開心事。這個時間魔法在挽救危機關係時很有效,夫妻之間也可以使用。

2018,我們無法控制遙不可及的房價,無法控制坑爹的交通擁堵,無法控制日趨增長的物價,無法控制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但是我們能控制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只要我們願意,2018讓我們和孩子在一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搖籃網 的精彩文章:

夫妻相,看完你就知道有多像了
60萬年薪和在家帶娃,你選哪一個?

TAG:搖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