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葯膳 粥療
粥,又稱稀飯,是我國傳統的主食之一,喝粥可以調節胃口,增進食慾,補充身體需要的水分。粥早已成為我國許多居民的主食。也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近年來日本也興起了食粥。過去,日本人只有在生病時才吃粥稀飯,如今成了他們理想的日常健康食品。稀飯熱量低,許多女性把稀飯當成宵夜及早餐。此外,上班族,晚上喝酒應酬後,隔夜早上想吃清淡的食物,稀飯便成了最佳選擇。
食粥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禮記·檀弓》上就載有關於粥的記載。
《穀梁傳》記載昭公19年,(太子)「止器泣、飲干粥」。
宋代詩人陸遊留下一首《食粥詩》云:「世人個個學長年,不語長年在目前。我得宛立平易法,又見將食粥致神仙」。
大文豪蘇東坡食了黃豆提漿輔以無錫貢米熬煮的粥品後,詩興大發,寫下了「身心顛倒不自知,更知人間有真味」的詩句。
清代文學家曹雪芹更是一位食粥大家,《紅樓夢》里有不少章節都具體寫了各種繼粥,他的祖父曹寅對粥也有研究,曾編撰《粥品》一書。
粥,不僅是我國人民的傳統優良飲食,而且還具有治病強身的功效,可以輔助治療疾病,保健養生,使人延年益壽。為病人康復中不可缺少的調理飲食。
據《本草綱目》記載:粥淡滲下行,能利小便,每天晨吃餐粥,可以暢胃氣,生津液。
粥是用米熬煮而成,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澱粉、無機鹽和維生素等。當米煮成粥後,其澱粉粒變得柔軟膨脹,吃下去容易消化吸收,所以最適宜於病後胃腸功能薄弱的人進食,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可收和胃、健脾、清肺的功效。
如果用其他食物與米同煮,那種類就更多,功用也就各異了。我國歷史上許多醫學家研製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粥,各起著不同的作用。
大米粥
味甘性平,能補脾,養胃,除煩,止渴,尤其是煩熱、口渴的熱性病患者更適宜食用。
小米粥、豆類粥
紅豆粥利小便,消水腫,治腳氣;綠豆粥解熱毒,止煩渴。
玉米粥
治反胃,利大便;
小玖麥粥
治驚悸不安。
蔬菜粥
蘿蔔粥寬中下氣,芹菜粥去伏熱利大小便;韭菜粥溫補脾腎。
肉類粥
羊肉粥溫補脾胃;雞肝、羊肝粥補肝明目;雞汁粥治勞損;鴨子、鯉魚汁粥消水腫;棗皮豬肝粥養肝益腎。
藥物粥
藥物或藥物同糧食、蔬菜、水、肉蛋水果共熬制粥,治療作用更加明顯。
如:
茯苓粥
清上實下,對上焦有熱,脾虛患者最宜;
紅苓粥
治煩熱,益膽氣,治療失眠症;
杏仁粥
治老年人咳嗽、哮喘;
松子仁粥
潤心肺,清大腸;
蕙仁粥
利尿去濕,清肺熱,補脾胃。
菊花粥
治高血壓、冠心病;
枸杞粥
治老年糖尿病;
人蔘粥
治性功能減退;
芡實粥
治遺精。
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千金翼方》、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輯錄了大量葯粥驗方。我國地域廣闊,各地飲食消費風俗各異,粥類使用方法也豐富多彩。
如杭州西湖的桂花鮮栗粥,採用糖燒鮮栗片撒入桂花,再加上西湖特產藕粉做成粥,成為杭州地方名點。
廣州的珠江艇仔鄒,原料有:鯇魚片、魷魚絲、熟蝦肉、海蟄皮、燒鴨、生菜絲等,浮舟珠江,真實別有一番情趣。
1、百合花生粥:
功效:補肺養陰,健脾寧嗽。
用途:可治慢性氣管炎、肺氣腫、哮喘、肺心病、肺結核,以及肺膿瘍、百日咳恢復期的調養。
組成及製法:取百合、花生米、糯米適量。先將花生米連皮,用文火煮20分鐘,再加糯米煮粥,待稀勻之粥煮成之後,加百合(干品,先用冷水浸泡一夜)少量,稍煮即可。用砂鍋或搪瓷鍋,忌用鐵鍋。每晚睡前吃一小盞,淡吃、咸吃、甜吃均可。
2、百合秫米粥:
功效:滋陰健脾,養心安神。
用途:可治神經衰弱,失眠多變。
組成及製法:百合、秫米。先將秫米(即粟米、小米),煮稀粥,待粥成之後,加百合(干品,用冷水浸泡一夜),稍煮即成。寢前15~30分鐘吃一小盞,淡、咸、甜吃均可。
3、大棗花生粥:
功效:健脾益氣,補中止血。
用途:可治血小板減少症、血友病、類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過敏性紫癜之鼻衄、牙衄等多種出血症。
組成及製法:花生米,大棗,糯米。先將花生米(連皮)飛大棗用文火煮20分鐘、加糯米適量煮成稀粥,一次煮多少吃多少,勿用鐵器煮。每日1—3次,每次一小盞,常吃有效,咸、甜均可。
4、二寶粥:
功效:健脾補中,滲濕止瀉。
用途:可治慢性非特異性腸炎、小兒慢性消化不良單純性腸炎、老人慢性腸炎、女子病後體弱帶下。
組成及製法:蓮子、山藥、糯米。蓮子去芯留皮,山藥砸碎,三味煮成稀粥。睡前吃一盞,咸、甜均可。
5、珠玉二寶粥:
功效:滋陰健脾,補虛理嗽。
用途:可治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肺結核、百日咳等。
組成及製法:生山藥、生苡米、柿餅。先將山藥切成丁塊,苡米搗碎,柿餅去蒂切片,待粥成後下柿餅,稍煮即成。中、晚各吃一盞。
6、藕丁白芨粥:
功效:斂肺生肌,補中止血。
用途:可治肺出血、上消化道出血。、
組成及製法:藕,糯米,白芨粉。藕切成小丁,糯米煮成稀粥,每碗粥加白芨粉約3—4克,先用涼開水化勻兌上,煮沸攪勻,每服一小盞。
7、神仙粥:
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調中,
用途:善治感冒,又防感冒。
組成方歌:一把糯米煮成湯,七個蔥根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平康。
8、首烏粥:
功效:益髓添精,烏須黑髮。
用途:可治高血脂、血管硬化、大便乾燥。
組成及製法:制何首烏30克濃煎去渣,加大米適量煮成稀粥,早晚隨意飲食之。
9、葛根粥:
功效:解肌生津,降脂降壓。
用途:可治高血壓項背枸急,冠心病、高血脂病等。
組成及製法:葛根磨成細粉,含大米煮成稀粥,早晚適量飲服之。
10、茯苓粥:
功效:益氣健脾,和胃補中,
用途:調理慢性疾病。
組成及製法:上品白茯苓若干,加大米適量,同煮成稀粥,早晚適量飲食之。
11、豬腰粥:
功效:補腎益精,強腰壯膝。
用途:可治腎虛腰痛,遺精盜汗,耳鳴耳聾。
組成及製法:取豬腰一對,除筋去膜,洗凈,切碎,加大米同煮稀粥,早晚適量飲服之。
12、綠豆粥(《飲食辨錄》)
組成:綠豆60克,白米15克,礬、鹼少許,白糖適量。
用法:先煮綠豆,再放入少許礬、鹼,至熟時再加入白米熬成粥。可不拘時食用。
功效;清暑熱,解熱毒,除煩止渴。
用途:盛夏食之防中暑。病人內熱熾盛、心中煩渴或易生瘡瘍者,可輔以此粥。
13、荷葉粥
組成:(鮮)荷葉1張,生扁豆60克,白米100克。
用法:常法煮米粥,將熟時將荷葉覆粥上,文火少燜即成去荷葉,加糖少許。可不拘時食用。
功效:消暑熱,生津止渴。
用途:夏日防暑解暑,或作熱性病病人治療期間的輔食。
14、沙參蓮子粥
用料: 沙參10g 蓮子15g 白果10g 大米100g
做法: 前三味水煎取汁,入大米中同煮為粥,每日劑,連服5-10天。
15.、薯蕷粥(《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生懷山藥600克。
用法:將山藥軋細過篩,取30克山藥粉和涼開水凋入鍋內,置爐上,不住攪動,兩三沸即成粥。可不拘時食用,亦可經常食用。
功效:益肺補脾腎。
用途:用於久病不愈,或消化不良、慢性泄瀉、糖尿病等。
16、龍眼肉粥(《葯粥療法》)
組成:龍眼肉15克,紅棗5枚,粳米60克。
用法;上三味共煮成粥,或加糖少許。每服適量,早晚熱食,每日或隔日1劑。
功效;養心安神,健脾補血。
用途:用於心血不足的失眠、健忘、心悸等。有外感者禁食。
17、赤小豆粥(《飲食辨錄》)
組成;赤小豆30克,白米16克,白糖適當,
用法: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入白米煮成粥,加入適量白糖。每次適量,早晚熱服,隔日l劑。
功效:除濕熱,利小便。
用途:可用於水腫病人的康復。心火偏盛所致的口舌生瘡者亦可服用。
18、苡米粥(《飲食辨錄》)
組成:苡米30克,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
用法:先煮苡米,至爛,放入澱粉糊,再加砂糖、桂花即成,每次適量,早晚熱服。隔日1劑。
功效: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用途:用於病中康復或水腫、尿少,風濕痹痛,肺癰等。
19、羊肝粥(《本草綱目》)
組成:羊肝60克,白米60克。
用法:先煮米成粥,將熟時把羊肝切碎放入,煮熟調勻,每次適量,清晨食用。隔日1劑。
功效:補肝明目.
用途:凡患眼疾者,均可輔食此粥,
20、百合粥(《飲食辨錄》)
組成:鮮百合6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
用法:先煮米成粥,將熟時放入百合煮熱。食時放糖。早起食用,隔日1劑。
功效:補肺益脾,定喘止咳。
用途:用於肺陰不足、脾氣虛弱而引起的咳喘,食少乏力等。
21、綠豆粥(《飲食辨錄》)
組成:綠豆60克,白米15克,礬、鹼少許,白糖適量。
用法:先煮綠豆,再放入少許礬、鹼,至熟時再加入白米熬
成粥。可不拘時食用。
功效;清暑熱,解熱毒,除煩止渴。
用途:盛夏食之防中暑。病人內熱熾盛、心中煩渴或易生瘡瘍者,可輔以此粥。
22、荷葉粥
組成:(鮮)荷葉1張,生扁豆60克,白米100克。
用法:常法煮米粥,將熟時將荷葉覆粥上,文火少燜即成,去荷葉,加糖少許。可不拘時食用。
功效:消暑熱,生津止渴。
用途:夏日防暑解暑,或作熱性病病人治療期間的輔食。
23、荊芥粥(《壽親養老新書》)
組成:荊芥10克,薄荷6克,淡豆豉10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將粳米煮成粥,以絹布包前三味葯入粥,冉煮片刻即成。將粥溫服半飽,蓋被靜卧,取微汗.
功效:疏風解表
用途:用於病人康復治療期間。突患感冒.
24、薯蕷粥(《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生懷山藥600克。
用法:將山藥軋細過篩,取30克山藥粉和涼開水凋入鍋內, 置爐上,不住攪動,兩三沸即成粥。可不拘時食用,亦可經常食用。
功效:益肺補脾腎。
用途:用於久病不愈,或消化不良、慢性泄瀉、糖尿病等。
25、龍眼肉粥(《葯粥療法》)
組成:龍眼肉15克,紅棗5枚,粳米60克。
用法;上三味共煮成粥,或加糖少許。每服適量,早晚熱食, 每日或隔日1劑。
功效;養心安神,健脾補血。
用途:用於心血不足的失眠、健忘、心悸等。有外感者禁食。
26、赤小豆粥(《飲食辨錄》)
組成;赤小豆30克,白米16克,白糖適當,
用法: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入白米煮成粥,加入適量白糖。 每次適量,早晚熱服,隔日l劑。
功效:除濕熱,利小便。
用途:可用於水腫病人的康復。心火偏盛所致的口舌生瘡者亦可服用。
27、苡米粥(《飲食辨錄》)
組成:苡米30克,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
用法:先煮苡米,至爛,放入澱粉糊,再加砂糖、桂花即成,每次適量,早晚熱服。隔日1劑。
功效: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用途:用於病中康復或水腫、尿少,風濕痹痛,肺癰等。
28、羊肝粥(《本草綱目》)
組成:羊肝60克,白米60克。
用法:先煮米成粥,將熟時把羊肝切碎放入,煮熟調勻,每 次適量,清晨食用。隔日1劑。
功效:補肝明目.
用途:凡患眼疾者,均可輔食此粥,
29、百合粥(《飲食辨錄》)
組成:鮮百合6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
用法:先煮米成粥,將熟時放入百合煮熱。食時放糖。早起食用,隔日1劑。
功效:補肺益脾,定喘止咳。
用途:用於肺陰不足、脾氣虛弱而引起的咳喘,食少乏力等。
30、菊花粳米粥
組成:菊花50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將菊花煎湯,再將菊花湯與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清肝火,祛風熱。
用途:用於中老年人風熱頭痛、肝火目赤、眩暈耳鳴等症。
31、黃芪銀花粥
組成:生黃芪50g、金銀花40g、粳米50g。
用法:將配料洗凈,將生黃芪、金銀花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中,放入砂鍋內,加入1000ml水,煮沸20min,將紗布袋及藥渣撈去,放入洗凈的粳米,煮爛成粥。佐餐食用,分2次服完。
功效:清暑熱,解濕毒,
用途:夏季感受暑濕之邪,發熱,四肢倦怠,噁心厭食者可選用此膳。
32、蓮子龍眼肉薄荷粥
組成:太子參60g, 生黃芪40g,淮山藥40g,枸杞子30g,粳米50g。
用法:將太子參、生黃芪切成薄片,將淮山藥打碎,將粳米洗凈,一併放入砂鍋內,放入1000ml水(清井水最好)。煮至米爛粥成。佐餐食用,分2次服完。
功效:健脾,補肺,益肝腎。
用途: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所致的活動後氣短,咯痰量多者可選用。
秋日葯粥潤肺燥---粥能和胃補脾、潤肺養燥,在煮粥時加入梨、蘿蔔、芝麻、菊花等食葯俱佳的食物,能在秋季收到良好的益肺潤燥效用。
33、梨粥:
組成:梨子2隻,洗凈後連皮帶核切碎,加梗米100克,和水煮粥。
功效及用途:秋季氣候乾燥,人們常會出現口乾鼻燥,乾咳無痰等燥熱病證,而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以煮粥,可作為秋季常食的保健食品。
34、胡蘿蔔粥:
組成:胡蘿蔔250克,洗凈切碎,加梗米100克和水煮粥。
功效及用途:胡蘿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人體攝入後可轉變成維生素A,能維護眼睛和皮膚的健康,患有皮膚粗糙和夜盲症、眼乾燥症、小兒軟骨病的人,食之很有裨益。特別是秋季天氣乾燥,人們多出現皮膚粗糙,口唇乾裂,兩眼乾澀,頭屑增多,以胡蘿蔔煮粥食用,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5、芝麻粥:
組成和用法: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後,拌入粳米粥內同食。
功效及用途:有潤肺養肝、益精生髮、潤腸通便的作用,以之煮粥,氣香味美,適用於肝腎不足,頭昏目花,頭髮早白,脫髮,小兒頭髮色黃稀少,及肺燥咳嗽,習慣性便秘者食用。芝麻粥還有延年益壽的效用,尤可作為老年人常服的保健食品。
36、菊花粥:
組成和用法:菊花5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將菊花湯與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及用途:菊花,具有清暑熱、散風熱、清肝火、明眼目的作用,對於秋季風熱感冒,心煩咽燥、目紅腫痛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霜秋菊,對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的防治作用,特別適用於患高血壓、冠心病的老年人服用,對健康人也可以起預防作用。
37、枸杞粥
組成和用法:取枸杞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隨量食用。
功效及用途:枸杞子性味甘平,為肝腎經要葯,是一種滋補肝腎的葯食兩用之品。春屬木,與肝關係甚為密切。春季選食枸杞粥,可以補肝腎不足 ...
冬令感冒 粥療有方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冬季氣候寒冷,更易發生,現介紹幾則葯粥效方,供選用。
1、荊芥粥:荊芥10克,薄荷5克,淡豆豉15克,大米50克。
將前三味水煎取汁備用(荊芥、薄荷含揮髮油,不宜久煎);
另將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葯汁,同煮為稀粥服食,每日2次,連續3天。
可發汗解表,清熱利咽,退熱除煩,
適用於傷風感冒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咽痛、心煩、失眠等。
2、防風粥:防風15克,蔥白2莖,生薑3片,大米50克。
如上法煮熟後趁熱服食,蓋被靜卧,以少汗出為佳。
可清熱祛風,散寒止痛,
適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畏寒發熱、頭痛身痛、骨節酸痛、鼻塞聲重、腸鳴瀉泄等。
3、神仙粥:生薑3片,連須蔥白5莖,糯米50克,食醋15毫升。
先將糯米淘凈與生薑末同煮一、二沸後,再放進蔥白,待粥將熟時,調入米醋,稍煮即可,趁熱服食,服後蓋被靜卧,避免風寒,以微汗出為佳。
可發散風寒,適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怕冷、渾身酸痛、鼻塞流涕,以及胃寒嘔吐等。神仙粥是解除風寒感冒頗為有效的食治方,因其治療風寒感冒療效顯著,因而有「神仙粥」之稱,此方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著名老中醫沈仲圭的經驗方,其在《食物療病常識》中說:「神仙粥專治風寒感冒,暑濕頭痛,並四時疫氣流行等,初得病三日,服之即解。」此粥專為風寒感冒而設,如屬風熱感冒,症見高熱煩躁、怕熱不怕冷者,不宜選服。
4、發汗豉粥:淡豆豉15克,荊芥5克,麻黃2克,葛根30克,山梔3克,生石膏60克,生薑3片,蔥白2莖,大米100克。
將上藥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每日1~2劑。
可發汗、清熱,適用於感冒引起的高熱不退、肺熱喘急、頭痛無汗、煩躁失眠、咽干口渴等。發汗豉粥是治療感冒發熱的大型復方葯粥,藥味較多,配伍複雜,效果較好。應用發汗豉粥的主症是高熱、無汗、頭痛,若汗出怕冷者不宜服食,若服後汗出熱退者即應停服。《太平聖惠方》云:「治中風(指感受風寒、風熱感冒之意-筆者注)、傷寒壯熱頭痛,初得三、二日,宜服發汗豉粥方……服之汗出即效,如未有大汗,宜再合服之。」
附:煮粥小竅門
煮粥雖然簡單,但仍有竅門可循。關鍵在於原料的準備和熬制的火候。
下面我們綜合一些專業面點廚師的經驗介紹給讀者,也許可以助你事半功倍。
1、 關於原料:可選擇範圍極大,此季節新鮮的小米、棒渣剛上市,栗子、白薯、紅棗、菱角、山藥、藕也正是時,還可加入的有:各種米類、紅豆、雲豆、銀耳、生花生、瓜子、蜜棗、葡萄乾、蓮子、百合、杏仁、桂元肉、核桃仁、松仁······要注意下鍋的先後順序,不易煮爛的先放,如豆類、含澱粉類原料;蓮子要先去掉苦的芯子;生的杏仁、核桃仁最好先水泡剝皮去苦味後再下鍋;生花生、藕、百合等快熟時最後放入,以保持鮮脆的感覺;薏米仁(又稱西米)下鍋之前要先泡至發亮,因為好熟,所以不需太大火候,起鍋前幾分鐘放入即可。
2、 上火煮前最好一次性把水放足,掌握好水、米的比例,不要中途添水,否則粥會瀉和稀,在粘稠度和濃郁香味上大打折扣。
3、 煮豆粥時,豆子一定不能提前用水泡,否則就不可能煮爛;放米之前待豆子開鍋兌入幾次涼水,豆子「激」幾次容易開花。之後再放米進入。
4、 煮菜粥時,應該在米粥徹底熟後,放鹽、味精、雞精等調味品,最後再放生的青菜(不要焯水),這樣青菜的顏色不會有變化,營養也不會流失。
你已獲得【狗小哥】健康通行證
請錄入指紋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部分圖文視頻來源網路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TAG:食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