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重磅!2018年中國大學學科綜合實力排行榜
一、現有各種基於第四輪學科評估的排名與常識不甚相符
第四輪學科評估是評判高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關鍵依據,但基於評估結果的各種排名卻難以服眾。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之後眾多專業人士基於學科排名結果對各高校進行了排名,歸納而言,主要包括四種:
第一、排序法。王茹按A+、A、A-學科數依次進行排序,但結果顯示:中國人民大學排名第4,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排名第6、第7,三校比上海交大、復旦、南京大學都高。佘仕鳳按入選A類學科數(A+、A、A-)排序,但結果顯示:浙江大學超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排名第一,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超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第二、賦分法。王茹對A+、A、A-、B+、B、B-、C+、C、C-分別賦分9、7、6、4、3、2、1、0、0,對可參評但未參評學科賦分-1,結果顯示浙江大學超過清華、北大高居第一;武漢大學超過復旦大學,華中科大、四川大學超過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等超過中科大。李悅對A+與A、A-、B+、B、B-、其他分別賦分5、4、3、2、1、0,發現浙江大學超過清華、北大高居第一,武漢大學超過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大、四川大學等超過中科大。
第三、優秀率。王茹計算了A類學科數(A+、A、A-)占應評學科比例,發現浙江大學超過清華、北大高居第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超過南京大學、中科大,北師大超過武大、南開、華科,華東師大超過同濟、西安交大。
第四、映射法。鄺春偉團隊基於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公布結果的映射分析,發現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位居前2名,但天津大學超過復旦、浙大、中科大位居第3,北航、對外經貿超過南京大學。
以上四種方法反映了某些維度、某些角度的高校排名情況,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要把這些排名當成各高校學科實力排名,以上違反常識的結果則難以服眾。
二、現有各種排名的兩個主要問題
第一、不同學科間,隱含各學科權重相同的假設。無論是採取排序法、賦分法、優秀率或者映射法,以上各種排名其實都隱含了一個關鍵假設:各學科權重相同。所以,在進行排序時,會直接按A+或A類學科數排序;在賦分時,不管是大熱門的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還是冷門的考古學、科學技術史,都賦予了相同分數;在計算優秀率時,直接把學科數相加。但事實上,各學科權重相同么?很明顯,學科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根據筆者分析(鏈接:雙一流與2012學科評估:以學科評估「真實力」定格局、以戰略考量「微操作」促均衡),按雙一流入選高校數,將95個學科分為三類:核心領域(入選9次及以上,共10個學科),重點領域(入選4-8次,共29個學科),普通領域(入選2-3次,共56個學科)。這些學科在參評高校數量、首位高校(第1)、核心高校(前8)等指標存在系統性差異。以參評高校數量而言,核心領域每學科93所高校,重點領域每學科61所高校,普通領域每學科27所高校。將各學科視為權重相同,直接相加,毫無疑問是不科學的。
第二、相同學科內,賦分缺乏合理性。要計算各高校學科綜合實力,一般需要進行賦分,即對不同等級結果轉換為相應分數。然而,現有賦分的思路都是一種線性思維,如王茹對A+、A、A-、B+、B、B-、C+、C、C-分別賦分9、7、6、4、3、2、1、0、0,李悅對A+與A、A-、B+、B、B-、其他分別賦分5、4、3、2、1、0。但是,現實情況來說,不同等級之間絕不是線性關係。
首先,我們看各等級入選雙一流概率。根據筆者分析(鏈接:465個雙一流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表現如何?),A+等級入選雙一流概率為88.4%,A等級入選雙一流概率為55.1%,A-等級入選雙一流概率為21.6%。如果以A+等級為基準,A等級入選比率僅為0.62,也就是說下降到1/2左右;而A-等級入選比率僅為0.24,下降到1/4左右,入選概率呈現一種指數下降的趨勢。
其次,各等級高校具體表現差異。我們再以化學學科為例,分析不同等級高校的差距是指數差距還是線性差距。北京大學化學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A+,化學學院是化學學科主要承載。根據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官網介紹:該學院現有教職員工203人,其中專任教師130多名,包括教授64人和副教授68人。教師中含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9人,中組部「千人計劃」1人和「青年千人」1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9人以及新世紀人才13人等。此外,化學學院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群體」4個和教育部「創新團隊」4個。
南開大學化學學科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A,化學學院是化學學科主要承載。根據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官網介紹:有教職工346人,其中專任教師187人,教授108人(含特聘研究員23人),副教授71人;博士生導師99人,碩士生導師85人。學院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國家「千人計劃」創業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9人、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7人,「973」首席科學家5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家「千人計劃」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1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長江學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
以可比口徑的院士、長江特聘、傑青進行比較:北大院士、長江特聘、傑青共71人次,南開共31人次。也就是說在總人數遠低於南開的情況下,北大化學學科人才厚度是南開2倍以上。
根據筆者分析(鏈接:長江學者與「雙一流」:得人才,得「雙一流」?),人才與學科基本是同構的。人才隊伍的差距也基本代表了學科實力的差距。可見,北大化學學科A+等級與南開化學A等級之間的差距,絕不是9分與7分、5分與4分的差距,而是2倍以上的差距,是指數式的差距。
三、等級賦分、學科賦權
第一、等級賦分。根據上述分析,無論是從入選雙一流學科概率,還是各等級學科所在高校人才隊伍情況,基本呈現一種指數分布。
考慮到B-為30%~40%,也就是說在所有學科排序中進入了前40%,賦分為1,對應x=0。則各等級賦分如下表所示:
第二、學科賦權。根據上述分析,95個學科間存在系統性差異,需要進行學科間相對權重賦權。建設「雙一流」為當前高等教育的核心戰略,而雙一流入選學科數存在明顯的差異,根據筆者分析,這種差異既考慮了學科間實力水平(特別是國際水平),也考慮了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建設需要,因而各學科的「雙一流」入選高校數可以作為學科賦權的依據:既入選雙一流學科數越多的高校,其學科賦權應當越高。入選學科數按5分段,入選學科數為2-5的賦權為1,則雙一流入選學科數不同的學科,賦權如下:
每個學校各學科得分=學科賦權×等級賦分。加總各學校得分,可以得到各高校學科綜合實力排名。
實例
以下以北京大學的化學學科,清華大學的法學學科為例。
化學學科入選雙一流共25個高校,學科賦權應為3;北京大學化學等級為A+,則等級賦分為32,則北京大學化學得分為3×32=96分。
法學學科入選雙一流共6個高校,學科賦權應為1.5;清華大學法學等級為A,則等級賦分為16,則清華大學法學得分為1.5×16=24分。
四、排行榜
基於以上等級賦分和學科賦權原則,得到460所參與第四輪學科評估高校的綜合排名。
清華、北大雙星閃耀。清華大學學科綜合得分1319.25,高居全國高校第一位,北京大學學科綜合得分1273,位居全國第二位。僅兩校學科綜合得分超過了1000分。
華東五校位居第3-7名。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科綜合得分為977、690.125、584.125、524.875、511.125,依次排名第3至第7名。華東五校學科綜合得分超過500分。
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學科綜合得分464.75、455.875、436.875、429.75,位居第8-11名。四所學校得分超過400分。
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學科綜合得分399.375、384.5、375.125、370.75,位居第12-15名。四所學校得分超過350分。
學科綜合排名前28名均為A類一流大學,體現了A類一流大學不可撼動的實力。
東北師範大學學科綜合得分209.5,位居29名,超過了8所A類一流高校,在一流學科高校中排名最高。
北京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學科綜合得分185.5、184、174,排名分別為第31、33、34,在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表現突出。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學科綜合得分64.25、63.9375,排名第85、第86,在非雙一流高校中排名前兩位。
※或許是相對論 in a nutshell?
※朱熙南:銀針點頑疾 妙手定乾坤
TAG:全球大搜羅 |